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时间:2022-08-19 10:38:15

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关系国家未来命运的大事,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初中历史课是各门学科中最富于民族性,最能启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一门学科。因此,利用历史课,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主渠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教材为依据,抓住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首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如在八年级近代史的课堂教学中,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节中,我就联系到慈禧太后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清军调转枪口屠杀毫无戒备的义和团战士,将义和团战士们的头颅挂在城墙上欢迎八国联军的到来,不少清军将领甚至还带着食品等慰问品前去慰问八国联军,学生们闻之无不哀恨连声,哀叹义和团由于轻信清政府而惨遭毒手,恨清政府之腐败无能,再者讲到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劫掠,屠杀无辜,奸女,无恶不作,学生们则义愤填膺,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久久不能平息。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自己的祖国了解的越深,越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国心。只有对祖国的悠久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优良传统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礼、智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通过历史课堂,确立学生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承担祖国的优秀文化,并发扬光大。

其次,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联系历史进行渗透教育。

从学生身边生活或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实际,把历史尽量生活化。如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联系当今泛滥的形势,由的危害联系到近代英国输入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以及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和当今禁毒的意义。又如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可以联系“撞船事件”的新闻,并提出疑问:“我国网民为什么对此事件表示强烈的关注?”,引导学生回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感受日军的残酷血腥以及他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民族灾难,意识到中国人民只有发展自己,奋发有为才能摆脱“亡国”的危机,更容易理解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英勇抗敌的史实,体会当时全民族抗战的悲壮及豪情。

第三,以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古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加上独生子女受家长“小太阳”教育影响,一些学生形成了经不起风雨,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观察:大凡每一个朝代开国君主都能励精图治,使其统治下的封建王朝出现兴盛局面。其原因在于他们知道江山来之不易,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使其统治长治久安。而每一个朝代后期,统治者大都贪图享乐,政治腐败,最终灭亡。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再引导他们思考: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利用历史学科主渠道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的责任。

上一篇:浅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之我见 下一篇: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