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8-19 07:37:2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2009年,美国在采取降息以及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经济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购买本国长期国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达到为财政赤字融资和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的目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为的是稀释各国对美债权。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美国政府的此种极端救市措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并将对全球政治、经济、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宣布长期维持0~0.25%的超低基准利率不变,并表示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到2011年第二个季度之前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总计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但将根据经济形势对购买规模进行调整。包括美联储现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回笼资金再投资计划在内,FED预计将购买8500―9000亿美元的国债。这就是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美元的低利率政策,美元的贬值已成为中长期趋势。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且伴随国内通胀水平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吸引着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热钱通过各种形式加速流入中国。大量热钱的流入,一方面会不断冲击国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物价水平上涨和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2、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和持有国。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美元依然占据最主要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这种情况在今后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会继续保持下去,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历史看,美国凭借“美元霸权”的特殊地位,经常不管他国利益,总是交替地采取美元升值、贬值的政策,以解决或缓和美国国内经济的问题与矛盾。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使美元贬值,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稀释各国对美债权。也可以这么理解,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从这点看,它是根据中国、印度等国近期加息的举动而做出的连锁反应。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要加速稀释中国等国所持有的庞大美元债权,以便在汇率反差上变相减少中国等国所拥有的美国债权。截至2011年2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15万亿美元,这在我国2.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占据40%的份额,一旦美元下跌,我国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受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元呈贬值态势,相应的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价格出现大幅缩水。另一方面,长期收益率下降,也将导致利息的巨大损失。

3、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其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最终的结果等于是向全世界发行本币,向新兴国家输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条国际间的传导途径:一是成本推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大部分交易是以美元进行标价的,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包括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而这些大宗商品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国需要进口的资源类商品,进口成本高了以后会形成PPI对CPI的压力,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热钱流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使得国际间存在着大量的逐利短期资本,在中美存在利率剪刀差时,大量的投机资本就会从美国往中国等高利率国家流动,使得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由于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实质上还是固定汇率制度,中央银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就必须抛出人民币,买入美元,这样就导致中国经济体中出现过多的货币,通胀风险加大。三是预期。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热钱流入带来的通胀风险,中国CPI和PPI已经连续数月环比上升,预计未来会出现持续的温和通胀。由于通货膨胀具有“预期自我实现”的特点,因此,预期管理在通货膨胀的治理中非常重要。

4、对货币政策自的影响

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调控短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要治理通胀,就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有两个:提高利率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国跟进美国等国的政策,由于中国的银行体系并不存在去杠杆化的问题,那么中国货币供应量将十分充足,很容易导致资金推动物价大幅上涨,中国将进入严重通货膨胀时代。如果不跟随全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采用加息手段抑制通胀,那么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带来更多的热钱流入,央行为此又将投放大量的人民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会冲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样一来就会使利率型调控工具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采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投放,收缩银行信贷,以此抑制通货膨胀,效果显然比加息要强,但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已达到了近十年的历史高位,而且如果运用不当,有可能会损害到实体经济的增长。所以说,在中美经济反向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会由于美国为刺激经济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中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1、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抑制通胀

加强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总体基调,并适时实施动态的预调和微调;二是寻求信贷规模调整与信贷结构优化的平衡点;三是当经济恢复全面增长势头并形成内生性增长机制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考虑加快退出,将适度宽松的政策调整为中性或稳健;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避免由非理性通胀预期引发“羊群效应”。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受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影响。因此,在目前国内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加强对输入性通胀风险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以及自身潜在货币扩张和通胀风险的防范。为此,我国一方面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扶植新兴产业,既可以减少对国际大宗商品的依赖性,还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现阶段需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综合运用利率型、数量型等货币政策工具,达到既能控制通胀,又能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减少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冲击。为此,首先,货币当局要放缓国内市场上货币投放量的增速,逐渐回归货币投放的常态,防止经济复苏过程中再度回到流动性过剩的老路;其次,加强对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防范,其中包括美元进一步贬值以及国际市场能源等大宗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对通胀预期要有正确的判断,及时调整政策的导向。

2、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美英日等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使该三国货币相对其他货币产生贬值压力,但美英日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则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短期同时存在升值和贬值的因素。在此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以美元为参照的人民币汇率要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这既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必要交易成本和资金流波动,也树立了中国不参与贬值竞赛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扩大外汇储备增量的适用范围

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持有美国国债7274亿美元,占所有外国投资者的23.6%;持有机构债约5500―6000亿美元,公司债约1500亿美元;持有美国股票和短期储蓄各约400亿美元。美联储购买国债的行为将使我国所持美国存量国债升值,如果美元先贬后升的判断成立,则外汇储备仅在短期会有名义损失;而且,保持外汇储备存量的基本稳定还可以在政治博弈中保持较多的主动权。一方面,在保持我国持有美国国债存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有必要积极调整国债的期限结构,以防范利率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增量的使用范围:首先,基于大宗商品将呈现震荡向上格局的判断,要根据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择机入市购买,尽可能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其次,可以考虑增持美国优质跨国大企业的股票,这些股票不仅可以抵御美国国内的通胀风险,而且由于其利润来源大部分来自海外,还可以抵御美元贬值的风险。

4、密切关注国际资金流动的状况

尽管量化宽松短期内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下跌和通货紧缩一定程度的缓解,中期内美元仍将保持强势并摆脱通缩阴影,但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考虑到无论是美元汇率的变化还是物价水平的变化,关键环节是美元的国际流动状况,量化宽松会通过利率、汇率、风险偏好等变量改变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乃至美元的预期,并直接导致美元的国际流动变化,继而对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间接影响到我国。因此,要高度关注国际资金流动的状况以及美国经济的动态发展,及时研究和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对我国的间接影响,重点关注我国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等受到的影响并及早做出调整。

5、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尽管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在短期内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却会削弱其货币在国际上的公信力。在此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当抓住有利的历史时机,适当加快人民币跨出国门的步伐,适当扩大货币互换的范围和规模,抓紧研究有条件的资本账户开放制度。同时,也要适当考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以及由此引起的消极反馈影响,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准入制度 下一篇: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十二五”区域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