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分析

时间:2022-08-19 12:08:34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低碳城市规划仍然还处在战略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从技术方面讲,低碳城市规划技术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立低碳体系、确定低碳城市规划指标等等。另一方面,从空间层面来讲,现阶段,我国已经广泛运用采用综合交通模式以及建立城市碳汇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低碳城市规划应该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从而才能科学、准确的确定城市空间的紧密程度,建立并完善各种低碳城市规划指标,定期对低碳城市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建议

Abstract: nowadays, low carbon cities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strategic planning still, because China's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not formed a more perfect, scientific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system. Specific can from two aspects to consider, on the one hand, and from talking about the technology,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technology is more, mainly has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application, establish low carbon system, determine the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index,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will tell from the space level,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ve been widely used by the integrated traffic patterns and establishing the city carbon system.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China's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us to science,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urban space close degree, establish and perfect all kinds of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index, regularly for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effect is evaluated.

Key words;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progres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能源短缺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古至今,城市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源地,而且更是能耗较高、碳排放量较多的地区。由此看来,世界各国发展低碳城市已经成为控制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由于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因此,建立低碳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只有建立低碳城市规划,才可以使城市发展朝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2.1技术方面

现阶段,我国对开发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等的研究与使用实践非常多,例如:风能、生物能等的运用。尽管这些开发的新能源大部分都是和城市规划以外的低碳技术相分离的。我国所说的低碳技术指的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使用减少碳排放的技术,例如:节能技术在建筑物中的运用、建立低碳体系、确定低碳城市规划指标等等。

2.1.1建筑物节能的应用

现如今,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约20%。因此,有些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大多数通过改变住宅地区地面或者改变建筑物顶层建筑材料的方法从而改变小区的气候环境。某城市在建设城市规划过程中,把园区的草坪、植物等作为城市的隔热保护层,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能力,而且又可以减少能耗,从而扩大绿化面积,最终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根据粗略统计,这样的城市大约可以减少至少35万吨的碳化物排放量。除此之外,还有专家提出了建筑节能要求应该和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相符合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增加多种新能源的基础设施,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使建筑的能源可以被循环使用。

2.1.2建立低碳体系

在当代,我国的产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然而,城市碳排放主要来自各产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建立低碳城市合理配置产业结构成为当前建立低碳城市的最主要的模式。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城市都建立了低碳产业体系,例如:杭州等地。,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如今,我国将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作为发展低碳城市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有利于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

2.1.3建立低碳城市规划指标

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者从制定城市规划的层面具体研究了低碳城市规划的方法,例如:人口规模的确定可以依据“生态足迹”的方法。此方法是将城市规划范围之内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有生物的生产能力从而来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然而,传统的预测人口规模的方法是结合人口现状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确定的,和上述方法比较具有很多优点,进而避免城市规划人口数量以及规模过大的局面,促进低碳城市的顺利发展。

2.2空间方面

2.2.1采用综合交通模式

城市交通是碳排放量最主要的来源。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碳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较快,使得交通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还会增加,根据实验表明,家庭轿车能源消耗量占公共交通的8倍,但是,每公里每人的碳排放量又是公共交通的50倍。考虑到上述情况,城市规划者广泛的采用综合交通模式,这样,更有利于低碳城市规划的建设。

2.2.2建立城市碳汇体系

碳汇指的是植物在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调整林业和土地使用方法把温室气体储存在生物碳库中。其中,碳汇的主体主要包含森林、湿地等。有专家认为提高城市碳汇体系的能力可以通过绿环把居住区和产业区相隔离,而且还要继续扩大绿地和公园建设的规模,将居住区和绿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绿环状碳汇体系能够降低、吸收空气中温室气体的作用。然而,由于居住区的工作区距离较远,进而产生了很多交碳排放量,导致碳汇系统的减排能力被交通碳排放的温室气体被抵消了。考虑到上述情况的影响,进而有很多专家提出了适应楔形绿地模式。此模式不仅可以使城市的碳汇系统能力增强之外,而且使人们的居住和就业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建立城市碳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3对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

由于我国现如今低碳城市规划仍然处在战略发展的状态,具有的理论知识很少。我国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所以,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想建立符合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是非要有必要的。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低碳城市发展理论知识外,而且还要和我国产业结构、循环经济等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一起,不能牺牲经济的发展来建设低碳城市,要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的建立稳定且协调的发展下去。

3.2科学、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的紧凑度

现如今,紧凑的城市布局模式已经成为了建立低碳城市的主要方式,城市规划者对紧凑度是非常重视的。建设低碳城市,紧凑、多功能的布局不仅可以使人们的出行大大减少,而且最主要的可以就近就业,城市交通碳的排放量也会大大减少,然而,如果城市布局过于紧凑、且人口的密度较大,也会产生比较严重“高碳”的后果,投入高额的交通设施,直接使城市碳排放量增多。建设低碳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依据城市紧凑度的情况,所以,科学、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的紧凑度是非要重要的。

3.3建立并完善各种低碳城市规划指标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指标都是在工业化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在当代和未来,我国都要快速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然而,低碳城市规划指标系统应该纳入更新的、直接反映出低碳情况的各项指标,同时具体的低碳城市规划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各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应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3.4定期对低碳城市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经过大量实践表明,我国城市规划的效果具有严重的滞后特点,那么低碳城市规划的效果也会表现出上述特性。低碳城市规划中采用的措施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预测出温室气体的效果的。所以,我国应该建立长期的低碳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定期对低碳城市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4结束语

总体说来,现如今,我国低碳城市规划仍然还处在战略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城市,因此,建设低碳城市已经作为应对温室效应的主要内容,和传统的城市规划相比,将会面临较大的挑战。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研究进展,适宜运用紧凑、混合、公交导向的模式,大量建设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城市碳汇体系,保证我国的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减轻温室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洪波.低碳城市规划:目标选择与关键领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余猛,吕斌.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7).[3]周岚,于春.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J].国际城市规划,2011(1).[4]郑宽.小议寒地低碳城市规划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1(35).

作者简介:李庆1972 硕士 高级规划师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上一篇:Halloween!好玩的万圣节之选 下一篇:建筑室内防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