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信息过量解决方法

时间:2022-08-18 05:41:49

图书管信息过量解决方法

人民网刊登了一组令我们尴尬的数据: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扣除教材、教辅)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人均购书量只增加了不到1/2本。〔1〕相对于国内图书馆来说,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以往的调查中,有的读者1年几乎难得去几次图书馆,很多读者1年借书的次数为0。出现这种情形,读者的读书观念是一个原因,但也与图书信息过载是分不开的。蒋建国于2011年3月在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会上宣布,到2010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已居世界第1位。〔2〕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01719种,2008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74123种,200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48283种,表明近几年的图书出版总量几乎都按每年3万种的数量增长。图书信息的高速增长,读者寻找图书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甚至迷失方向,形成图书信息过载。这时候不能仅仅指望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来消除图书信息过载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使读者信息素养高,但要从一大堆同类书里挑出对自己有用的图书也是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并且每个读者找书都须重复这过程,何况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1图书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信息时代信息过于丰富的负面影响之一,指的是社会信息超过了个人或系统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并导致故障的状况。〔3〕其中信息的载体包括声波、光波、电波、胶卷、胶片、磁带、磁盘、纸张等信息,因而图书信息过载是信息过载的一部分。图书信息过载是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信息高速增长的必然产物。关于图书信息过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科技、新理念的发展。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已毫不夸张,伴随着新理念的产生,由此带来了新学科的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图书信息的高速增长。(2)图书信息的多变性。由于要维持图书内容的新颖性及正确性,图书需不定期修定发行,〔4〕内容大部分与旧版相同,只是少部分做了调整或更新。(3)图书信息获取渠道、方式多样化。图书的电子化、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使资料能被轻易获取,一些著者整理获取的资料,增加些自己的观点,也便出了书,这也是图书精品率下降的重要因素。甚至于仅仅通过重复扩大试图说的详细些,但没有新的内容,造成图书信息平庸化和噪音化。(4)创作方式和出版形式多元化。自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风靡网络并出书之后,网络创作并出版可谓如雨后春笋,创作方式和出版形式呈多元化。网络创作有匿名性、连续性等特点,虽然出现了很多名不见经传但优秀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鱼龙混杂。(5)读者缺乏分辨能力。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分辨信息的能力,但现今的海量图书超过大部分读者的分辨能力,不知道需阅读哪些图书,导致图书信息过载现象。

2图书信息过载的影响虽然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下,大部分图书馆开展了科技查新、全文传递等新业务,但图书作为图书馆服务基础的地位没有变,国内外相关调查表明,图书信息过载将会对读者的学习工作、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并导致读者远离图书馆。

2.1对读者学习效率的影响图书信息过载对读者学习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大量无用的、重复的信息对读者学习造成了强烈干扰,使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跳过重复的信息、判别信息对自己是否有用,经常在过载的图书信息中迷失了方向,并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工作效率。

2.2对读者心理及健康的影响正如眼睛的瞳孔因为强光而缩小一样,心灵的感受器也因为过多的信息而缩小。〔5〕面对图书信息过载的刺激,读者都会有或强或弱的保护机制,使自己不被图书信息过载影响,许多读者放弃从图书中获取信息,逃避接受信息转而追求其他的感官刺激,比如网游。不同读者对图书信息过载的处理能力会有不同,因而容易造成读者的焦虑、迷惑,甚至社会疏离感,造成将自己封闭起来,影响健康。

2.3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远离图书馆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曾经在很多人的心中,图书馆是个能让自己身心遨游其中的美妙场所,然而图书信息的过载,总是令很多人失望,读者置身图书馆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书,是图书馆缺少好书吗?不是,而是图书信息过载带来的读者缺少寻找好书的动力。网络的出现使得读者越来越缺乏耐心,读者在图书馆找不到期望的结果,发生“移情”、失望了的读者们改而通过其他途径去寻找,或者干脆放弃学习。读者多次“移情”后,容易出现经济学的“棘轮效应”,即习惯形成后有不可逆性〔6〕,读者会形成对另一种新的途径的依赖,最终放弃图书馆。

3基于Lib2.0的解决方案

3.1Lib2.0Lib2.0即图书馆2.0,自从2005年MichaelCasey在他的一篇名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MichaelCasey对图书馆2.0的看法”中提出图书馆2.0的概念后,这个概念在整个图书馆界掀起了巨浪。范并思、胡小菁给图书馆2.0的定义是:图书馆2.0是Web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7〕MichaelCasey和LauraSavastinuk说:“任何服务无论是实体或者网络只要能够成功地传递给读者,有效评估并利用用户创造的信息就可以称之为图书馆2.0。”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因而以上两定义都强调了读者在图书馆2.0中的信息使用者和制造者身份。Talis白皮书提出了图书馆2.0的四项原则,即: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邀请参与、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相对技术而言,2.0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是以读者为本,以创建信任读者、让读者使用并参与创造信息的知识环境为目标的先进理念〔8〕。

3.2解决方案图书信息过载使读者面对图书馆的图书很茫然,相信很多读者有过切身的经历:在书架上选好久没找到自己满意的书,最后胡乱选几本借回去。这样很有可能自己需要的书还在书架上,而借回来的书却对读者帮助不大,导致的后果是读者对图书馆不抱太大希望,改而寻找其他途径获取所需。这不仅大大降低读者的学习工作效率,也使图书馆失去了读者。其实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资源的质量可信度始终是最高的,因而要挽救这种现状,应基于Lib2.0,即利用Web2.0技术,注重读者的交互作用,让读者参与评价图书信息。现如今网络高速发展,很多读者都能上网在图书馆网站检索图书,而且各图书馆为方便读者找书,都在馆中显眼的位置摆设了检索台,方便读者自助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这使得读者方便对图书做出评价或者查看图书评价成为可能。基于Lib2.0,图书馆应从管理系统方面、从读者贡献方面着手解决图书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

3.2.1建立特色的Web2.0的馆藏检索网站在很多B2C网站,都给用户提供了很便利的商品浏览环境,例如卓越亚马逊:“更多供您考虑的商品”、“与您浏览过的商品相关的推荐”、“根据浏览记录为您推荐”。Web2.0时代我们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基本为每个读者提供了用户名密码,读者登录后能查询自己的借阅信息和续借图书等,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能借鉴这种模式,在馆藏检索网站做出改进,增加如下选项卡:(1)“您可能喜欢的图书”。在读者资料中增加:读书爱好,读者可以在所有类别中复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类别。当读者登录馆藏检索网站后,网站能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将读者喜欢类别的新书、借阅率高的图书列出在读者眼前。(2)“相关图书”。当读者浏览某本图书的时候,列出与其相关的图书。对于有些图书的分类,很多时候不要说读者,即使我们的编目人员也不知道应该将其分到哪个类别下,因而将它们关联起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节省了读者找书的时间,又扩展了寻找同类书的面。(3)“您浏览过的图书”。网站记录下读者的访问的足迹,当读者再次打开网站时,网站列出读者曾经浏览过的图书,并在其旁边列出此类图书的借阅排行和评价排行。

3.2.2读者参与征订图书好的图书是图书馆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基础,也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图书馆单纯地让采访人员凭经验采购图书已不适合现代图书馆,面对年均3万种速度递增的图书,采访人员学科知识的不足更加突显出来,因而让读者参与图书征订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大举措,这也是体现Lib2.0理念的一个重要应用,即读者参与馆藏建设。图书馆可以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电子书目放到网上,供读者检索、浏览,并选择推荐图书馆购买。图书馆根据自身经费等一系列情况,制定一定原则,比如在高校可以制定读者分级制,教授推荐的图书得分相对多些,讲师其次,以此类推,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荐分的图书,可以直接决定购买,对于未达到分值的图书,采访人员可以酌情考虑是否购买。推荐购买到图书的推荐分将被保存到此图书的图书信息中,读者寻找图书时亦可将它作为阅读的参考。

3.2.3读者对馆藏图书的评价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B2C网站,用户购买商品后都能对该商品进行打分和评价,满分设置为5分,用户可以在评价中描述商品的优缺点,这样有需要购买此商品的用户就可以依据打分和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Lib2.0环境下,读者既是图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成为图书信息的提供者,而且这些“草根”们的图书信息评价会是其他读者找书的一个重要参考,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和读者需求做出如下改进:(1)读者借阅后对图书进行评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馆藏图书,新读后的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并且人们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一般或多或少会有些读后感欲与人分享,这时图书馆给他们提供了图书评价平台。(2)欢迎已阅读读者对图书进行评价。有人说评价一本好书的方法是:若干年后,你是否还记得文中的点点滴滴。这话虽然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有也一定的道理,很多好书的确是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3)邀请专家读者做图书评价。图书馆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对其所研究专业领域的图书进行评价,这在高校图书馆相对更好实施些,高校不缺乏专业教师,而且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要完成,高校或可以将做图书评价当成一部分科研任务进行些探索。(4)评价方法:打分,书评。可以分别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新颖性,一本有研究价值的书,正在于其有新的观点、新的技术;实用性,这多从教学意义方面考虑,对于读者想从书上学习些实用技术很有帮助;易懂性,一本晦涩难懂的图书,不管它包含的内容有多前沿、多高深,但得不到读者理解,同样也不能称为好书;经典性,有些图书,比如名著,虽没有前几个特性,但却有其文学或其他方面的研究价值。可读性,系统根据读者给出的分,自动计算出平均分,此分就成为可读性的分值。打分后,读者还可以从内容、深度、题材、思想、形式、地位、意义、章节等方面对图书做出自己客观的文字评价。

4宣传和激励机制通过以上方案,读者来图书馆找书时,只需预先在馆藏检索网站输入自己要找图书的关键词,查找到的结果可以按可读性、新颖性、实用性、易懂性、经典性进行排序,然后还可按专家评价、普通评价、推荐购买进行二次排序,按照排序,读者根据图书得分的高低和其他读者的文字评价,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图书。不过读者参与信息创造,也离不开图书馆的宣传和激励。

4.1图书馆积极宣传族各户理解和明白,宗族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一部分,只有社会利益实现了,宗族利益才能在有保障的情况下更好的实现,宗族利益应服务于社会利益,只有这样,社会的全面和谐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只有当宗族成员整体的思想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保证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前提下追求个体或家族的利益,社会整体才能更加和谐迈进,个体或家族利益才能长保永安。总之,和谐社会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其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入正常轨道,增加对合法手段的鼓励,吸取传统家谱中尊敬先人、谦敬礼让、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和谐因素,对进一步深化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提取其和谐因素,弃其封建思想,从而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使得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促进。

上一篇:渤海湾页岩气地质条件 下一篇:开放存取杂志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