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引领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05:01:44

地域文化引领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的思考

【摘要】高校在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带来了一些不合拍的音符。“黄山精神”是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徽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引领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黄山精神”的内涵出发,探索“黄山精神”引领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的做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作一些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黄山精神”;引领;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思考

1. “黄山精神”的内涵

“黄山精神”是指“迎客松”的开放精神、“徽骆驼”的吃苦精神、“徽州人”的和合精神、“古徽商”的诚信精神。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统一整体。“迎客松”的开放精神是一种广迎四海、包容一切的开放心态;“徽骆驼”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的精神今天仍然值得发扬光大;“徽州人”的和合精神是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诚信是徽商成功的秘诀,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创建不可或缺的。

2. 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策制度本身不够开放透明。政策不是处在开放透明的系统中,这就给违规操作、投机取巧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在评选工作中出现一些违规、腐败问题。

二是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由于国家助学金是一种无偿资助且数目不小,部分困难学生滋生“等、要、靠”的依赖思想,意志上怕苦怕累。这与徽骆驼的吃苦精神相冲突。

三是给校园环境带来不和谐因素。部分学生一旦他们没被评上,心理失去平衡,有的无理取闹;有的甚至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向学校投诉、向媒体申诉。这种只讲个人得失,缺乏团结互助精神与徽州人的和合精神相背离,给校园文化带来不和谐因素。

四是诚信缺失。一方面,在较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有些不贫困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也开具了相关的贫困证明,使得一部分贫困证明存在较大的“水分”;另一方面,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国家奖助学金而不择手段,。这与古徽商的诚信精神背道而驰。

3. “黄山精神”介入我校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思考

高校应从“黄山精神”中汲取养分,解决在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 以开放的精神细化评选标准及接受公众监督

评选标准制度化是国家助学金评选做到规范性和公正性的关键。首先,从评选国家助学金的制度着手,每所高校还应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进一步量化并完善国家奖助学金的相关规定,尽量将评选标准具体为打分量化,减少人为操作的空间。

其次,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应以包容一切的态度接受公众(主要是师生)监督及投诉事件。公众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参与和监督评选工作。当评选工作上的某种不正之风处于萌芽状态时,通过舆论监督的及时介入,以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以防止不正之风的蔓延,起到预警之效。

3.2 以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指导大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教育

徽商因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被誉为徽骆驼,反映出徽商吃苦耐劳,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着、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高校应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对于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以要求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参与到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爱心活动和义务劳动。这样,他们不仅感受到了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因自己为学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产生的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3.3 以徽州人的和合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团结互助、和合共生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合的民族,在徽州人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徽州人”的和合精神是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构建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尤其高校在处理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心理失衡问题时借以黄山精神中的徽州人和合精神对学生进行受疏导教育。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各因素、自然各要素都是和谐发展的环节和因子,各个因子要相互促进、互动发展,而不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和合共生意识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和合共生意识,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质,每位同学都谦让互助,一个班集体才能和谐共生。

3.4 用古徽商的重新精神引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强化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要用古徽商的诚信精神引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倡导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建立起有信无欺的高尚道德情操。针对在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出现的诚信问题,高校要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为: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信用纪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记录的重点内容:第一,记录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及其在校期间经济情况;第二,国家奖助学金评选中的弄虚作假情况;第三,考试作弊记录;第四,恶意欠费情况。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学生,学校应出台制度明确规定,根据不同程度,在评定助学金时依次作出降低等级、取消资格、纪律处分等处罚措施。

参考文献:

[1]http:///News/NewsDetails.Aspx?ArticleId=38093:王福宏书记在中国共产党黄山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陈桂生.学生行为管理引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

[3]张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吴新民.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中一些问题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崔邦焱,徐孝民.把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做好[J].中国高等教育,2000,(11)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开放教育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