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褊狭使她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时间:2022-08-18 11:09:26

愁眉苦脸的她低声向我倾诉:“我是大一的学生,和大二的××是同乡。我入学时晗巧是他接的我,自此以后他对我很关心,在生活上对我照顾得很周到。由于接触得较多,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一对恋人。其实我们并没有这一层关系,因为他离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差距较大。近一段时间他不像以前那样关心了我了,他疏远我了。就在我有些纳闷的时候,偶然得知他和另一个女孩好上了。”

“您理应高兴才是!您想过吗,如果你们一直这样相处下去,他若越陷越深,而他又不是您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您不是越来越尴尬吗?现在有人帮您解脱了,您怎么反而愁眉苦脸的?莫非您心底已不自觉地滋生了对他的感情,失去的时候才体验到它的珍贵?”

她连连摇头,苦笑着说:“老师,我对他并没有滋生那种感情。过去没有,现在也还没有,将来也不一定会有。”

这就奇陉了,“难道您很孤独,除了这个男孩外很少和他人交往?难道您养成了对这个男孩的依赖性?离开他您心理上感到不安全?……”

“老师,我的苦恼不在于此,您想想看,连他这种条件人都看不上我了,我能不苦恼吗?我能不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吗?我这才发现:和漂亮的女孩比,我相貌平平,花容月貌的容颜、婀娜多姿的身段都与己无缘啊;和聪颖的女孩比,我堪称平庸无奇,成绩从未‘显山露水’、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和乖巧的女孩比,自己既不温柔,更不善解人意,怎么要求人家‘。冷香惜玉’,难怪连这个老乡都冷落我了。老师,您说我的人生有多失败,我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女孩对男孩的疏远从其自身找原因,非但无可非议,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但是任何事情的影响因素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女孩的问题就出在思维单向,沿着一条思路,朝着一个方向,最终走进了死胡同。这种认知的偏狭,使女孩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把自己导入了生活的低谷。

不妨尝试开拓一下她的思路。“我想,您可以变换一下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许你们相处的过程中,他意识到您没有这种感情,他不想让自己陷入单相思,也不想使您难堪,他可能觉得早疏远对您们都有好处;也许他一直对您只是老乡的情谊,觉得一个新到学校的女孩需要他照顾,而您人学快到一年了,他觉得可以渐渐地放手了;也许现在他遇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和您很自然地就接触少了;也许他心底很善良,这个女孩遇到了挫折,比您更需要得到他帮助…一。其实,您没有必要这样苦恼自己,和他沟通一下不就真相大白吗?”

“老师,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我没有想这些,也没有必要想这些呀!因为我并不关心他对我有没有这种感情,也不关心他和哪个女孩好了?我也不在意他对我的疏远。我苦恼的只是为什么连他这样的人也看不上我了。”

看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她长期以来形成的单向思维习惯很难一下子扭转。她不愿意考虑这一事情的其它影响因素,为今之计,不妨顺着她的思路努力改变她对自己的认知,设法把她从认知偏狭的泥潭中拉出来。美国I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其ABc理论中认为,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人亦如此,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同在、短处与长处共生。上至伟人下至百姓莫不如此。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那就会骄傲自满;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那就会悲观失望。这个道理无须多说,您肯定明白。现在的问题是,您用自己的不足来比别人的优点,这种偏狭的认知方式使您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把自己导人了生活的低谷。您说是吗?”

虽然她看起来还有些茫然,但似乎有所领悟,精神状态也比刚进咨询中心时好得多。还必须进一步进行对她开导。

“您不妨仔细地想一下,您周围的女孩都花容月貌、聪颖过人、宽容善良、善解人意吗?……造物主难道把所有的优点都给了她们,唯独把所有的缺点都集中于您一身?造物主不是太不公平了吗?造物主莫不是和您有前嫌在报复您吧?”

她终于开心地露出了笑容,“是的,细想一下,她们并非都那么完美,我也并非一无是处。他的疏远使我使我走人了认知的死胡同,钻进了消极评价自己的牛角尖。老师,我觉得我应该接受您的建议,和长期以来关照我的老乡沟通一下,客观地认识这件事,珍惜我们的友谊,我也努力客观地认识我自己,树立自信,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上一篇:少年习惯的养成与心理暗示的关联性 下一篇:匠心独具话创新,我用妙招治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