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初探

时间:2022-08-18 10:04:54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初探

随着经济作用改革的深入发展,医疗管理体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作为公立医院如何加强经营管理:适应医疗市场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强化的重要课题。从经济范畴来说不断完善和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完善和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是当前公立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笔者从成本核算和医院管理、成本管理并举的角度。提出成本核算的改革思路。

一、必须强化基础建设

近年来,会计基础工作一直是公立医院会计核算和管理需要强化的主要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是当前公立医院搞好会计核算和管理必须着重强化的一个迫切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即:建立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办理会计交接,建立会计档案。

二、成本核算与成本目标管理相结合

随着成本目标管理的推广,成本核算的着重点必须从事后核算转移到事前、事中控制上,以充分发挥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根据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具备条件的公立医院实行目标成本会计。要求建立健全各种消耗定额,制定计划价格,编制费用预算和各种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在医院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时,要及时组织成本差异的核算,并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成本。实行成本预防性管理;在这种成本会计制定下,公立医院及其各部门的实际成本是由目标成本和成本差异组成的。

实行目标成本会计对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等账户都按实际采购,加工及相应的人工成本的标准成本记账,设置“药品差异”和“服务项目成本差异”等账户,“药品差异”是用来反映本期药品实际总成本与实际药品收入的标准总成本的差异,该账户下设“药品费差异”、“采购费差异”、“储存和损耗差异”,“降价损失费差异”等二级账。“服务项目成本差异”则用来反映保障服务科室在医疗服务支出过程中发生投入的成本与实际提供的服务所产生总成本的差异发生额和结转额。这两个差异账户的借方归集差异的发生额,贷方登记差异的结转额,不利差异记蓝字,有利差异记红字,月末,将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结转到相关“收入”账户的借方,这样,可简化核算并正确考核药品,服务提供部门当期工作质量对成本的影响。

三、把成本核算与医院经济责任制结合起采

公立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把成本核算的着重点从单纯计算的医院总成本转移到计算各责任单位的成本费用上,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济效果,从而形成上下制约管理机制,否则院内经济责任制就会失去科学的管理基础。要求公立医院及院内各部门要按经营组织形式成本费用开支的权力和责任,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成本责任单位,在实行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将医院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的预算:分解落实到个责任单位,形成责任成本预算,使各责任单位明确各自的目标成本和应该完成的任务:各责任单位领用材料、互相提供医疗服务或劳务,应根据责任分清的原则,按标准成本计算并入账,以便正确核算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经营成果:在成本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应按成本责任归属来记录、计算、归集,报告各种成本差异,使成本资料不仅能说明成本超降的原因,而且能直接回答成本的超降是与哪些责任单位的服务与劳务质量有关,这就为正确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工作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做到奖惩有据,赏罚合理,从而人人关心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实行责任成本核算,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要发生一些新变化,账户结构及设置也要发生新变化,医院级的财务部门应设置“医疗费用差异”账户,一并在该账户下设置二级账,按责任单位分专栏反映各类医疗费用差异数,以便了解责任成本核算的执行情况。各责任单位为了了解本身责任成本差异额及其原因,掌握医院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成本的预算执行情况,反映在医院资金占用水平,应设置“医务成本、医疗费用差异和服务项目成本联合明细账”。月末或旬末,各责任单位应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报表,反映本单位的标准成本和偏离标准的差异,并根据例外管理原则,重点剖析例外差异,使上一级和责任者本身明确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情况,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已决定采取何种措施调节当前的实际经营行为与业务流程。

四、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应分开核算

在医院成本核算的改革中,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要严格地区分开,使成本核算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医疗部门成本是医院各医疗业务部门的直接成本:而服务项目成本是无业务收入的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管理费用和服务保障部门的辅助费用。这些支出是间接成本。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是属于医院不同的成本性态。前者与医院收入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即取决于就诊病人的数量,直接表现为正比关系:后者在一定范围内同医院收入数量增减无关,与使用部门和业务部门成比例关系。由于两者成本性态不同,成本控制方式也不一样,在成本会计上理应将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区分开,并对它们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尽量减少无效的工作量。为医院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管理职能作用,适应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需要。满足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医疗部门成本与服务项目成本分开核算的要求,应设置“医疗支出――辅助费用分摊”和“辅助费用”两个账户,将医疗部门应分摊的服务项目成本费用记人“医疗支出――辅助费用分摊”的借方,如直接和间接的管理费用及其他支出等,月末从贷方全部转出。保障服务且无实际收入部门的投入成本,包括医疗与非医疗服务项目成本都记入“辅助费用”借方,月末全部转出。

以上所提出的成本核算改革初探方案,是在目标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以计算责任成本为主,各部应分摊的成本费用为辅,直接成本计算与完全成本计算相结合是一种新模式,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有利于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要搞好医院的成本核算,必须相应地建立成本目标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

上一篇:找准问题细化措施把档案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下一篇: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