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时间:2022-08-18 02:55:55

老年脑梗患者治疗前后左心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目前,针对老年脑梗患者在治疗前后心功能方面变化的研究不多。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左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脑梗患者,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5.6±3.4岁。所有患者诊断过程均按照脑梗塞诊断标准并通过脑部CT辅助诊断[1]。40例患者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6例,Ⅱ型糖尿病2例,慢性心房纤颤2例。对照组选择为40例同年龄分布的健康患者,对照老年患者选入标准均遵循1982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老年人健康标准。

1.2 方法

1.2.1治疗方案 治疗上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急性期治疗上以溶栓、降纤、抗凝治疗为主[2],以达到改善患者微循环、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稳定期治疗上以促进恢复的训练为主,根据患者的功能情况制定专门的康复计划,以达到促进患者神经恢复的目的。康复训练方案按照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治疗时间为3~6个月。

1.2.2左心功能检测 使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记录。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左心血流动力检测。受检时患者选取平卧位姿势,在二维左室长轴切面对左心房的收缩末内径(LAD)进行测量;M型取样过程为,在二尖瓣处,对二尖瓣前叶舒张期E峰至室间隔的距离(EPSS)进行测量[3];在此情形下对患者的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率分别进行测试,得到左室短轴心肌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切面处,通过彩色多普勒形式对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A峰和E峰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4],得出E/A的值。对照组老年人数据采取相同方法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下表1:治疗前患者与健康组比较:LAD增加,EPSS增加,E/A减小,LVEF减少,FS减少,P

3 讨论

本组所选患者均伴有不同的其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慢性心房纤颤等,当老年患者脑梗塞急性发作时,由于老年人处于生理衰退的时期,加之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动脉硬化、血管变形(闭塞或者狭窄)、血管内皮组织细胞的损伤等,可导致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当心脏处于较重的工作负荷时可表现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有学者研究得到[5],通过一定的恢复性训练,可逐步改善老年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肌供血、供氧量,增加心肌ATP酶的活性,增加心电传导中Ca2+的转运速度,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的目的。值得指出的是,康复训练对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提高有明显作用。针对老年的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康复期配合运动锻炼,可达到促进肌力恢复的目的,从而避免疲用现象的出现[6],同时有氧运动的进行,对自主神经的恢复有着很好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和心肌供氧量。

本文通过研究得到,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上,治疗前的老年脑梗患者与健康老年组有明显差异,数据表现上为衰退(P

参考文献

[1] 田凤臣.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317.

[2] 谢财忠,陈光,唐军凯.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康复,200l,5(11):72―73.

[3] 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出版社,1991.415―416.

[4]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56.

[5] 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

[6] 朱镰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28.

上一篇:麦盖提县2005-结核病现状分析 下一篇:PPH手术治疗痔疮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