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护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2 15:45:34

老年养护管理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益管理;老年养护;服务企业

中图分类号:C939;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86-02

从国内外服务企业实施精益管理的实践来看,精益管理对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服务企业人员素质和顾客满意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精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具在服务企业中能很好地发挥其效能,为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一、精益管理理论及工具

(一) 精益管理理论

精益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发明的丰田生产方式。1978年,大野耐一在其著作《丰田生产方式》中详细介绍了丰田生产方式。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沃麦克教授等撰写了《精益生产方式——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总结了丰田的生产方式,将其称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基本理念,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消除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一切无价值的流程,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精益管理理论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丰田屋模型,如图1所示,其包含一大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大目标即通

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继而提高企业效益。两大支柱是准时化和自动化。准时化是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或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自动化包括人和机器的自动化。防止不合格品从前工序流入后工序,从而保证准时生产的方式。一大基础即是改善与连续改善,是精益管理的精髓和最有效管理手段。

(二) 精益管理工具

1.5S管理、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通过实施5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目的是为了实现现场的整洁、规范、有序,以及促进现场的规范化、目视化和节约化,从而促进员工素养的提升,为企业其他管理的改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它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让所有员工都能够看得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原则,将管理与作业的要求和方法让员工看得见,从而实现员工自主管理。员工同样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并与领导及同事交流。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和服务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不仅是 “把物品固定地放置”,而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三种管理方法经常组合使用,提高员工素质,实现自主管理和管理改善,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2.工业工程IE。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通过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优化作业流程、作业工序、作业动作等,形成标准作业指导书,目的是确保生产作业质量和效率,为精益生产深入应用提供专业基础支持。

3.PDCA循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们是P计划、D执行、C检查和A行动,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运用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从而达到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PDCA是一种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益管理在某老年养护服务中实施方法

(一) 松浦博爱养护中心现状

中国的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着服务质量差、管理效率低、人力及财力投入多,并且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工业工程(IE)为代表的国外先进管理思想被中国引进并逐步发展来。而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直接地体现形式就是精益思想,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松浦博爱养护中心是民营企业。随着企业不断成长,管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松浦博爱通过精益管理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养老机构来可以通过运用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及5S管理法来优化管理模式,使服务过程标准化,提升管理竞争力。

(二)精益管理实施方案

在学习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对松浦博爱进行系统调研与分析,制定出合理现场管理方案,对松浦博爱线性作业方法进行改进制定出标准作业指导书,实施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及看板管理,提升松浦博爱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员工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松浦博爱特色的PDCA循环管理提升体系,持续提升松浦博爱的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松浦博爱特色新型社会养护中心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

三、结论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体能力下降;失能老人;无障碍设施;隔震设计

中国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养护院是未来老人养老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设计规划老年人养护院生活居住环境时,需在设计中加入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的使用需求,总结出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健身休闲、疗养康复空间的设计要点,以让老人习惯和喜欢养护院的生活方式,为老人构建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环境。

1 我国养护院建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受老龄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达到70多个,全球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1%,而就我国而言,老年人口的基数较大,增长速度也较为迅速,加之“空巢”老人数量在最近几年明显增长,高龄化形势严峻,致使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巨增。其次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色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加之我国养老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力度也不全面,使得老人对去养护院生活存在排斥现象,认为这是一种无依无靠的落魄感,同时由于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简陋、护理服务滞后、医疗设备严重陈旧,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养护院传统单一的封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对养护院建筑的期望。另外新时代的养护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人无依无靠,单纯的寻求养老环境,而是老人在老年生活中为寻求生活乐趣,享受晚年生活的居所,所以养护院的设计应满足老人生理要求的同时,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老人心理变化,将养护院建设成集约式且绿色节能的形式,从而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 老年养护院建筑设计

2.1 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

养护院选址宜在交通便利的城区周边,且在整体布局上一般采用半围合式布局,其要求建筑沿道路和北(南)侧布置,以围合成一个内向型庭院,而南(北)侧需留出大量空地,以作为室外活动空间及庭院绿化,而这样的布局,一方面可保证居住用房的日照需求,另一方面可使住宿^远离道路,保证老人的睡眠休息不受外界干扰,并可为内部院落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同时将公共用房置于两排住宿区之间,可缩短交通距离,方便老人的使用。其次内庭院可让老年人充分享受阳光、接触自然,另外宽敞的活动空间可以成为安全的娱乐、锻炼场所。

2.2 基本用房的设计和组成

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中养护院的基础构成来说,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到老人的护理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现代老年人居住建筑要体现三位一体的设计:“宾馆室管理、医院室护理、亲情室服务”三者兼顾的管理理念。一般来说,老年养护院用房由类组成:1.入住服务用房、2.生活用房、3. 医疗服务用房、4.康复用房、5.娱乐用房、6.社会工作用房、7.行政办公用房、8.附属用房。其中:

①入住服务用房

入住服务区域主要由:接待服务厅、入住登记、健康评估、值班室等构成;

②生活用房

生活居住区域主要由:居室、亲情居室、会见聊天室、护理值班室、淋浴间、养护餐厅、配餐间组成,其中居室内应含有生活阳台及无障碍卫生间,居室也应细分为单人间、夫妻间或多人间;

③医疗服务用房

医疗服务区域主要由:诊疗室、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抢救室、药房、消毒室、临终关怀室、医护办公室等组成,医疗服务区是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救助、全科门诊、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档案等专业医疗服务功能的全天候重要组成机构,在配备完善医疗设备的同时也应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师护理团队,满足老年人各种突发的应急状况。

④康复用房

康复区域主要由: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组成,主要满足老年人日常护理用房。

⑤娱乐用房

娱乐区域主要由:影视厅、室、室内体育设施室、书画室、亲情网络室、室内游泳馆等组成,高档次的养护院还可开设老年大学、花卉水培基地、业余爱好兴趣小组等其他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力求让老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放松与满足,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⑥社会工作用房

社会工作区域主要由: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多功能厅等组成;

⑦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办公区域需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财务室、档案室、培训室等办公配套用房

⑧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区域需包括:洗衣房、超市、理发室、接待室、餐厅、厨房、公共浴室、设备用房及库房等组成。其次从养护院的实施规模和性质来说,可以配置护理病房、多功能区域及殡葬等区域,同时养护院的功能设计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并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及老年公寓的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养老公寓的分区。

2.3 建筑风格与色彩应用

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主要应以宁静和谐为主,均要努力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其次根据调查得知,由于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对于色彩的感觉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从医院研究得知发现: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枯竭,对于波长较短的颜色,如绿色、紫色、蓝色的识别能力在下降,而对于波长较长的颜色,例如红色、橙色、白色的识别能力还没明显的下降。因此对于养护院的建筑设计,应当较多的使用这类色彩,例如檐口部位可用白色压顶,以形成连贯的线脚,迎合老年人内心的淡泊、宁静、祥和的心理特征,给老人以亲切感。

2.4 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

在《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建筑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分类进行相应建筑设计,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到老年人群的视力水平、听力困难、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等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的因素,导致日常生活中突发状况及操作失误较多,反应能力及事故救险能力较弱,因此老年人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做蜂鸣器及户外报警装置,在居室、浴室、卫生间设紧急报警求助按钮以及在床头设呼叫信号装置,必要时可设感应装置,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其次标志设计应当比较简单易懂,以能够引导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老人,使他们能够方便的使用建筑当中的各个功能。在字体的选择上应当清晰简明,并且针对养护院的特殊情况,应当选择重点信息进行突出,在传达上应当尽量缩减文字的量,以便于老年人更加快捷的了解内容,同时标志的文字及背景色对老年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设计的字体应当与背景色有亮度的差异,使标志更加的明显。

3 老年养护院室内设计

3.1 无障碍设计

养护院的服务对象均为老年人,并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养护院的室内设计可沿建筑长边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内走廊设置双层扶手,以方便老人和轮椅使用者,拐弯处墙面阳角宜做成圆弧或切角,建筑物内灭火器和标识板等突出物均嵌墙安装以保证扶手连贯性,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其次室内交通空间总体上可采用无障碍设计,并通过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楼梯等措施,保证交通上的无障碍设计,其中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尺寸必须满足搬运担架所需最小尺寸,轿厢侧壁需安装适宜轮椅使用者高度的操作板,轿厢门宜设观察窗,另外居室门扇可采用子母门,门洞尺寸均控制在1300mm,实际门扇尺寸不小于1200mm,平时只开启母门,而在子门关闭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开启母门的轮椅空间。另外凡老人进出的空间应设凹室,门扇均要设置不小于350高的金属护门板,以防止轮椅直接碰撞门扇,而地面尽量采用防滑材料,有高差的位置,包括楼梯踏步处,需采用明显的异色条做提醒,以防踩空危险,并且居室内的卫生间与居室之间应不设置高差,但需在卫生间入口处设置截水沟,以防止卫生间水进入居室及方便轮椅进出。无障碍卫生间内的所有盥洗、卫生设备均应为可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无障碍装置。

3.2 建筑设备细节设计

首先要提高室内的照明水平,在整体上保证房间的明亮,以方便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其需采用特别的设计,通过光的反射作用照亮房间,以避免灯光直接刺激老人的眼睛,同时其可通过设计夜视灯,避免老人夜间起床摔倒。其次要采用舒适的、顾及老人活动特征的室内家具,如采用推拉或旋转式的壁橱,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储藏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老人做出过多的弯腰、踮脚等动作,并且应使放置餐具壁橱的高度与视线相平,以方便老人使用。其次给排水配件、管材应使用自动化程度高、流量控制方便、低噪的卫生洁具。老年人室内采暖系统不宜设置为散热器,有条件时宜采用地暖或空调系统。

3.3 隔震设计

养o院的服务对象均为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机体能力下降,因此在遭遇意外状况及突发事件时自救或施救能力较弱,《老年养护院标准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老年人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为重点设防类,在“5.12”特大地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具备医疗用房的建筑需采用基础隔震设计的要求,故在新建老年人建筑时需做基础隔震设计,对于养护院隔震设计而言,基础隔震指在房屋底部设置由隔震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要求。如果发生地震较大的情况隔震结构发生作用时,隔震层出现变形,但是上部结构自震周期增大、出现刚体平动,从而减小了地震危害,有效提升老年人建筑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含量。

4 总结

总之,在养护院的设计当中,应当将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作为设计基础,将功能区域的设计作于养护院建设的重点,同时还要关注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变化,从无障碍设计、安全报警及标志系统说明、建筑设备细节设计、以及隔震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进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关于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的几点启示[J].山西建筑,2017(03).

[2]张树君.适老化居住建筑研究[J].住宅产业,2014(08).

[3]《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

[4]《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民发(2001)24号.

[5]《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6]《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

[8]《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T 50437-2007.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建筑面积汇总;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及利润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1、项目背景

1.1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南宁市昆仑大道三塘镇北侧九曲湾温泉中学后面,占地800亩,规划容积率1.55,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1.2可行性分析的编制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A市城市拆迁管理条例》

(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

(4)《住宅设计规范》

(5)《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6)《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主要建筑面积汇总

项目由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和亲情家园社区组成,主要建筑面积详见表一、表二。

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建筑面积汇总表

表一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建筑面积汇总表

(二)亲情家园社区建筑面积汇总表

表二亲情家园社区建筑面积汇总表

3、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成本及利润分析

3.1东盟老年疗养护理中心成本分析

3.2利润分析

1.建成后每个床位每年政府补贴3000元,则每年补贴款为:3710床×3000元/年·床=1113万元

按3710床,每年80%的入住率,每床综合价按每月约800元计,则年收入为:3710×80%×800×12=2849万元,

年预计总收入为:1113+2849=3962万元

3.3预计收回成本的年限:

45758万元÷3962万元=11.5年

由此可预计收回投资成本的年限约为12年。

4、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及利润分析

4.1亲情家园社区成本分析

4.2盈利分析

住房按3000元/㎡,商业及其他暂按6000元/㎡测算,则项目销售收入为:

4.3预计项目利润

预计税后总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总值-项目总成本

212160-156529=55631(万元)

5、建议

5.1项目位于南宁市昆仑大道三塘镇北侧九曲湾温泉中学后面,目前地块属农场用地,地理位置较偏,属待开发地段;

5.2容积率为1.55,较低;

5.3对老年疗养护理中心的管理模式值得探究;

5.4二个项目投资预计达到约20亿元,投资较大,虽可分期开发,但住房销售存在一定风险。

(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其他开发过程的基础条件,只有信息正确且充分,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看项目是否值得向下面进行;否则欲速则不达,极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6、结论:

6.1该地段地势平坦,具开发条件;

6.2土地成本较低;

6.3项目利润空间较大,按规定,老年疗养中心使用年限为50年,而投资回收年限为12年;亲情家园社区项目预计利润55631万元,利润率35.5%;

6.4亲情家园社区若能在确保总体容积率不变情况下,按规划的30%建独栋别墅、70%建小高层配置,能更好地发挥土地效能。

6.5通过政策支持,能享受国家有关减免政策,在医疗保险方面和水电气收费上,及建设用地上都能优惠补助。

参考文献

渝西老年教育疗养中心项目,2010.4.14

聊城市老年疗养护理院及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04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4篇

一、人口老龄化

(一)人口老龄化的含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世纪之交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虽然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日本用了2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与日本不相上下,老年人口比重从7%升至14%,预计只需要27年。

2、人口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别很大。总的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属于老龄型,内陆和西部偏于成年型;城市偏于老龄型,乡村偏于成年型。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五省市率先进入老龄化,而部分边远省市区在2000年之后10~20年时间才能进入老龄化。

(三)呈现高龄化趋势。预计到2025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我国有2574.8万人,占总人数的1.76%。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四)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三者大致是同步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未富先老,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综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就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而这种模式单单依靠政府、企业、家庭是远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应该追寻一种家庭、企业、政府共建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模式,以适应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分布不平均等特点。大连市开创的居家养老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二、大连市居家养老新模式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双职工家庭往往无暇顾及老人,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快了我国家庭规模缩小的进程,“421”家庭和“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使得家庭中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相对增多,可提供照顾老人的成员减少,这必将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自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以来,养老机构的建设已经形成“燎原”之势,养老机构床位数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对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支持,老人要选择养老院基本上不成问题。但对于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除了政府能为行动方便的老年人建设一批活动设施以外,高龄老人和卧床需要照顾的老人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是国际上共同存在的问题。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创办了“家庭养老院”,构建了一种花钱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家庭养老院”的概念。“家庭养老院”是指老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由街道和社区选派护理员对其照顾服务,并由街道统一组织管理的网络型居家养老方式,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庭养老院”建立前期,大连市沙河口区民权街道对辖区的老年人状况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了调查。辖区内共有278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412人,占区内总人口的12.2%,在这些老年人中,希望进入养老机构的仅占一少部分,一些特别需要照顾的老人很难得到照顾。对养老服务资源的大概了解有以下:一是社区有260多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劳动能力的大龄失业女工,可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最充足的人力资源;二是这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都有固定的住所,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养老服务;三是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为老年福利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解决医疗保障;五是社区干部有较高的积极性。在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后,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方式、管理体系、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初步确定了一种适合民情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即“家庭养老院”。

(二)“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方式。“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筹集资金保障。“家庭养老院”成立时,街道即时成立了“慈善会”,该慈善会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团法人,实行会员制,会员由驻街单位和个人组成,会员每年向慈善会缴纳会费,为家庭养老院的成立和运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之后,区政府通过多方筹措,筹集200多万元奖金,启动了全区的“家庭养老院”。其次是选择养护对象。养护对象的选择分为三种:一是无固定经济来源、无子女供养和生活无依靠的“三无”老人;二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300元的急需家庭养老照顾的特困老年家庭;三是子女不在身边,急需家庭养老照顾的,有能力支付服务费用的老年家庭。再次是选择养护员。选择养护员的基本条件是:社区成员,身体健康,离老人居所较近,便于照顾老人,有一定责任心与爱心。其四是对养护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急救知识、家政服务、与老年人的交流技巧等。使养护员具备基本养老护理知识并持证上岗。其五是制定规章制度,使家庭养老院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制定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养护员工作守则及服务承诺,规定老人与养护员必须签订服务协议书,建立《帮扶日记》、《家庭收支明细账》和《老人健康档案》。

(三)“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效果

1、探索出了一种投入少、见效大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无力花巨资兴建大量的机构养老院,并且大部分老人都无法承受高额的入住费用。而发展“家庭养老院”则可以利用老人现有的住房条件,减少新建养老设施的费用,比较经济。目前,“家庭养老院”的费用支出主要是养护员的生活补贴,标准是平均每人每月300元。其中,“三无”和孤寡老人的护理费用由慈善会解决,其他家庭由老人自己解决。与进入机构养老院平均每人550元的费用相比,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大的养老模式。

2、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老年福利服务,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效益双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关键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当大连市成立家庭养老院时,在大连投资的“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考察,决定把用于宣传和开业庆典用的30万元人民币,资助100个家庭养老院,同时建立了“首创安泰关爱天使”义务服务队,为100户老年家庭服务。在其带动下,“海宴堂公司”、“蒙牛乳业”等相继资助“家庭养老院”10多万元,为启动和支持“家庭养老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借助“家庭养老院”也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3、解决了现阶段中低收入老人家庭的社会养老问题。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养老需求越来越多。而现阶段养老机构数量有限且门槛过高,大多数老人退休收入较低,不能进入机构养老。即使部分老人有能力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养老。这些老人都期望能得到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既不离开社区,又能得到和入住机构养老同样的生活照料。“家庭式养老院”满足了这些老人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

4、为大龄下岗女工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途径。大龄下岗女工是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生活负担较重,迫切需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家庭养老院”的兴起和发展,对养护员的需求势必越来越多,从而为大龄女工再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5、转变了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延续和拓展。家庭养老有效地解决了“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及“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实现了“无儿也能养老”,“儿女不在身边也能养老”这个社会问题。这就有利于转变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实现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的协调发展。

6、有利于社区形成尊老、敬老、护老的社会风气。养护员一般家住在老人附近,有的就在楼上楼下,彼此了解,随叫随到,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有利于周到细致地照顾老人。并且通过养护员的行为影响其家人,进而带动整个社区成员做到尊老、敬老、护老,有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完善“家庭养老院”对策建议。“家庭养老院”模式从建立至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其具体运作过程中,仍需要进行一系列完善。

1、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应纳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由于国家财力的制约,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创办“家庭养老院”既解了政府之忧,又消除了老年人之忧,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就民权创办“家庭养老院”短短几个月的实践来看,这项事业的发展主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这在严格限制供养对象,支付养护员较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下去。但从“家庭养老院”这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随着“家庭养老院”规模的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人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对养护人员的培训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这需要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财政与经济援助。具体措施为:一是市政府、区政府应在当地财政支出中列出一笔养老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各社区“家庭养老院”的运营。二是各级政府可以用购买养护员岗位的方式,在支持“家庭养老院”发展的同时,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每年由市民政部门发行一次专门为老年人养老筹集资金的“即开型”社会福利,所得资金专项用于支援低收入老人的养老费用。

2、加强对养护员的培训,扩大养护员队伍。目前,民权街道“家庭养老院”养护员大多是来自社区的大龄下岗女工。从长远来看,当这些下岗女工达到法定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后,她们不一定还愿意接受月薪300元的养护员职业;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岗失业问题得到缓解,也不会再有大量下岗女工来承担养护员的工作。由此可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必将面临养护员的后续来源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未雨绸缪,在市属相关院校增设社区服务的养老护理专业,扩大招生数量,为社会培养热心为养老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促进院校与社区进行合作,在社区开设短期培训班,扩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她们的养护员水平,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养护员的发展。

3、提高“家庭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家庭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仅限于满足老人的最基本生活需要,还不能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养老的需要;而且提供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中低家庭提供的养老服务,缺乏对高收入家庭居家养老需求的关注。因此,“家庭养老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根据老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照料和简单的感情沟通上,还应适当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如:增加根据老人兴趣,爱好提供服务。二是服务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可针对不同老人的需求提供小时服务,单项服务,日托服务及看护服务,等等。三是扩大养老服务对象范围,把所有不愿意进入机构养老的老人都纳入服务对象的范围,逐渐从主要照顾“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及低收入老人向为所有老人提供服务的方向转化。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老年患者;自护;生存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的极大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包括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护理。由于我国的护理概念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的管理护理工作不到位,者因护理不到位而造成老年患发生各种意外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护理不到位也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1-2]。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一种对于老年患者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为探寻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于老年患者的自呼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了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并且需要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7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55例,女3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5.8±3.9)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6.3±3.6)岁。入选标准:均无重大心肺肝肾等系统性、器质性疾病;无精神类障碍及无法沟通者;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如医疗基本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式是:①病房区环境:对患者的病房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清除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障碍物,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建立创造舒适、卫生、安全的环境。②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数身体比较虚弱,并且对于饮食有很多禁忌,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注意营养均衡,对于出现饮食不是等反应的,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干预治疗,防止引起其它反应。③建立适当的医养护理管理小组:组织建立合适的医养护理管理小组,明确成员模式和分工,建立合适的巡查机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以加强对患者安全的监管。④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养护理意识:加强组织宣传性,定期开展医养护理素养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是相关护理人员明白医养护理模式的实施要点以及重要性,提高医养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提升医养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意识,树立护理人员关爱老年患者的爱心。⑤建立合适的护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人员分工计划和工作时间,合理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分配,防止护理人员因为疲惫而疏于有责任心的护理,对于年龄特别高得患者,应该给于更加密切的关注,防止可能性的意外情况发生。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御C制: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应该诶与定期评估,找出可能威胁老年患者安全性的因素,发现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改善,预防为主。

1.3观察评价指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老年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乘以百分之百;并且记录整理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存在和发生的安全事件,比较安全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对比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患者的治疗不在单单局限于治疗本身,护理在现代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的护理治疗工作,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大多比较虚弱,心理也会相对敏感和孤独,自我护理能力也会相对更加弱小,因此护理模式更加能够显现出其重要影响。老年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水平,也更加需要舒适的心理呵护和人文关怀,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便是现在较为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医养护理模式。它能够在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加强对于老年患者的人文呵护,增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从而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4]。在本研究中,通过医养护理模式与传统临床护理模式的对比,能够发现老年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性的提高,对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的下降,P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梅,戴夫,于卫华.综合医院老年病区医养结合运行机制实践[J]. 护理学杂志,2016,31(7):1-4.

[2]马宁,孙荣青,段峰.河南省“医养结合型” 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

[3]韩洁.老年人冠心病健康教育在“医养结合”模式中的现状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2):45-46.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6篇

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严峻的养老难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拥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敬老之路,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的养老服务应与时俱进,由低层次、单一型养老向养老和护理(即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复合型转变,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为此,应构建我国城市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的养老照护模式,建议:

1、居家养护:城市老人家庭养老,社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符合我国传统习俗,并深受大部分老人的欢迎。据上海市统计,90%的老人首选居家养老,50%的老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服务。这种养老模式主要针对老人自理有困难,但不愿意或无条件进机构养护的老人。应由城市统一部署,各街道将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联手搭建平台,共同组建社区养老护理员队伍。通过政策和财力支持,充分用好外来养老服务资源,培训和管理由政府“买单”,上门护理服务由个人出钱,有条件的城市可对特定老年人群体另行发放护理补贴。这需要对家政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范和队伍稳定,为居家养老提供有效保证;再辅以组织社区助老志愿者、老年生活护理互助等内容。“居家养护”也为正在实施的健康档案、家庭病床和试点的家庭医生制度创造条件,形成居家“养老照护一体”的新模式。

2、社区养护: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机构。为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老人提供综合性照料服务,适合不愿离开原来熟悉环境的老年人,既减轻子女赡养压力,又满足老人日间生活及精神需求。托老服务深受社会欢迎,但需政府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并在社区平台上充分挖掘各方潜力,集聚闲置场所、陈旧业态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资产置换、调拨、调剂、资金补贴等途径,进行合理调配和整合利用,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多渠道兴办。兴建日托所远比办养老院投入少、利用率高、覆盖面大,又与传统文化相吻合。希望各地政府能将此列为年度政府实事,争取若干年内实现相邻社区都有一个日托养老中心,尤其是市中心区域,并且能逐步普及到每个居民小区,让更多能基本自理的老人入托,将有限养老床位留给重度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机构照料的老人。

3、机构养护:依托养老院、护理院和敬老院等机构。目前许多老人由于经济原因,特别是企业退休老人因退休金低住不起养老院。应确保将一定数量公办养老院和公办民营养老院办成保障型养老机构,使之首先满足辖区内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和失能、失智等老人入住的需求。建立综合评估机制,包括老人自身状况和家庭赡养能力,坚持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社会力量养老院应建立分类分级标准,控制盈利空间,完善后续补贴办法,确保公益性和持续性。公办保障基本,民办适应市场,可满足各类老人多层次需求。针对养老院、护理院严重的“压床”现象,应引导入住机构养老的老人,根据身体情况,分别人住不同类型的养护机构,如养老院、护理院和宁养院(临终关怀服务)等,实行机构养护一体化的持续照料制度。政策上应鼓励有闲置床位的二级和民营医院转制和兴办老年护理机构,盘活和缓解护理资源紧缺状况。

合理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应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人。立足家庭、依托社区,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是化解老龄化难题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力量还相当薄弱,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在规划审批大型居住区以及新建商品住宅的公建配套中,应将养老设施列入其中。

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可以通过提供养老用地、减免税费、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加入,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跨界合作。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产业,不仅可缓解养老供需矛盾,而且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打破条块分割的养老体制。目前,养老和护理分属政府不同行政部门管理,服务形式和享受待遇等政策相应独立,没有形成衔接的制度体系,导致其公平和效率受到限制。政府应打破区域和部门分割,多部门协同参与、合作,特别是推进卫生和医保的加入和支撑,整合各家优势,制定统一管理办法和督导机制。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标志着这个城市或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现代医疗技术也不断革新,这些,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经济基础。尤其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的辽宁,是国家本养老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所以辽宁的老年人基本可以解决最基本的经济问题。目前,辽宁省初步建立了“六位一体、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体系,即“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中介为纽带、国有养老机构为示范、兴办民办养老机构为导向、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延伸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这一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一、辽宁养老体系发展现状——以锦州为例

居家养老曾经是中国最为普遍的养老模式,但随着步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受到很大挑战,“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家庭养老可以采用,社会养老可以采用,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也可以采用。它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目前,辽宁全省的养老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体系。

1.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民政局社会福利科是居家养老的管理机构,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和管理范围。同时,街道成立居家养老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自2005年8月起,锦州市各街道将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负责养老护理员的管理、组织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考核、调配,还调查采集摄取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老护理员,并且定期征询老人意见,改进服务等等。截止到2012年1月末,锦州市已有2300位老人实现居家养老,全锦州市有四千余名名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养护员的岗位,为老人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入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2.政府给予资金补贴

政府根据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对于符合不同补贴标准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给予280元、200元、1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在节假日,由社区人员向不同补贴标准的老人给予不同的物质补贴,如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3.机构养老服发展迅速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锦州的养老服务机构共有63家,以小型养老机构为主,床位低于50个的有57家,50~100个的有4家,100~200的有2家,辽宁省锦州市社会福利院规模最大,共有250个床位。锦州的养老服务机构分为多种形式,包括养老院、福利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等多种形式,其中老年公寓形式居多。政府对于养老福利机构也给予一定的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依据规模大小给予不同层次的补助,辅助小型养老机构扩大发展,鼓励大型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扩大规模等。锦州目前养老机构的状况仍然是供不应求,因此,锦州政府仍然扩建养老机构,在完善机构设施的同时实现每一区都有一所高档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机构的养护员都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二、辽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障碍

1.服务设施供需缺口大

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的需求,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锦州市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锦州市有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达3万多人,但实际床位数量却不足4000,缺口竟接近3万。需求压力巨大,但供给却极为有限,这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了巨大的供需不平衡。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将会愈显愈烈。从机构的医疗设施方面看。锦州市国营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疗服务部门,且医疗服务功能较完善,各类药品齐全,常用医疗器械较齐备,包括血压计、输液器、体重器等.除手术和较严重的疾病外,常见病、康复医疗、理疗、保健等都能在机构内部得到解决。但个体办养老机构在医疗方面并不完善,甚至大多数养老机构并不设立医疗服务部门。

3.服务覆盖面窄

老龄化是全社会性的问题,所以,养老服务应当是面向全社会所有成员,但现在因为财政限制,社会参与的不足,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从锦州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来讲,在社区服务方面,能够享受社区养老的基本是“五保户”老人或者家庭贫困的低保老人。这些人在经济上存在困难,政府给予的津贴又十分有限,所有他们很难获得更加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而且目前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还比较高,以锦州市的社会福利院为例,床位费每人每月1200元,这对于老年人来讲还是普遍偏高。伙食费一般在600元左右,老人的基本护理费220元。这样算下来,一位只需要基本护理的老年人每月入住养老院的费用就达到2020元,锦州市退休职工的平均工资约1100元,连尚未算上医疗消费的养老院费用都承担不了,更枉论服务全面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了。

4.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当前锦州的养老服务体系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笔者经过走访调查,目前,锦州不论是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养老服务机构都缺乏专业的人才,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够。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例,目前为老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的主要是社区帮忙联系的养护员。这些养护员多数是下岗女工,他们缺乏基本服务技能使得老年人对此类服务缺乏信任,加之养护员文化水平较低和为老服务的意识浅薄,年纪较大的老年人思维与年轻人不同,有时会有一些偏激的思维,养护员不能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老年人想法,无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开解,反而跟他们发生冲突,导致养护员频繁更换。

另外,锦州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人员有相当比例是志愿者。志愿者占所有养老服务人员总数的15%,并且不具备稳定性,大部分为学生,他们是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参与的,所有存在流动性,并且不具备专业性。如果可以吸收部分稳定的志愿者来从事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可以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三、对养老服务体系改进的建议

1.建立多元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践来看,都是政府在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中都扮演了比较明显的主导角色。无论是在政策及相关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或是在对各种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和引导上,政府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民间组织、企业、社区等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中来,改变政府直接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从而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

2.增加吸纳经费的渠道

国外养老服务经费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由政府拨款。也就是养老的公共设施的日常经费由政府提供,在少数国家很多养老服务都是政府资助经费,老年人无偿获得服务。二是来源于个人和组织捐款。现代社会中,国外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主要通过契约方式向社区组织购买服务;通过低息贷款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养老服务;通过拨款数额的增减,体现政府关注的重点,达到控制社团行为的目的。政府除对养老服务进行必要的资金资助外,还主要进行广泛的动员,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因此,养老服务资金筹集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社区动员,社会资本支持。

3.吸引志愿者加入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打造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也是其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志愿者服务不仅因为其无偿性的基本性质为各国养老服务节约了开支,同时也由于其服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了养老服务的内容,对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精神慰藉方面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因而各国对发展志愿者队伍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4.建立多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城

目前,由于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单纯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很难形成体系,难以全面覆盖老年人的生活,给予他们最妥善的照顾。因此,产生了一批以“老人城”的形式出现的新的服务社区。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吕斌透露,该委员会在未来3至5年拟在全国建设20个综合性的社会养老示范基地①。这对辽宁的养老服务体系指引了新的方向,锦州市就在此基础之上做出了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新的努力。据民政局数据,锦州市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为17.5%,超过全国平均比率5%,且未来几年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更加严重。目前锦州养老社区发展模式不均衡,以政府主导的养老院等市政配套设施,与市场需求相比差距很大。锦州市场化的养老住宅尚处于起步状态。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准和消费能力增强,养老朝着中、高档和差异化发展。在此背景下,锦州政府吸引外资企业进驻锦州高档养老市场,以实现健康、快乐的老年新生活为目标,建设中高档的生态养老社区,打造锦州养老市场的第一品牌。并由上海东滩顾问公司就该养老社区项目进行了细致的可行性调研,项目组分析了当前国内和锦州地区老年人养老的市场需求情况,实地走访了相关机构,了解了当地养老市场的现状,发现锦州地区专业养老机构发展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赵丹.提高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效果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刘瑜闻.完善辽宁省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3]霍仕明等.辽宁代表建议完善社区养老体系[J].法制日报,2011,(1).

[4]高秀艳.辽宁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浅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1,(6).

[5]钟桂华等.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正叫响[J].辽宁日报,2009,(5).

[6]郝红等.建立辽宁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研究[J].社会保障,2009,(12).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它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社区养护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方面趋于完善,目前正向“六化”方向发展。即管理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1.管理规范化。养老事业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居家养老院从创建到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居家养老院的发展,市、区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家居养老院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行社区居家养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即“十五”期间,沙区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规范的居家养老院管理机构,确保生活需照料的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的老人,全部纳人居家养老院福利服务养老范围,满足社会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提供有偿、低偿的养老服务;各街道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具备“9有”,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合同文本、统一体检、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建立养护员考勤、考核、评议、奖励制度,使居家养老院在管理体制、用人制度、补贴标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

2.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制约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随着居家养老规模的日益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凸现出来,必然制约、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发展居家养老的资金应建立多元的筹措和运行机制,具体的方法是: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沙区政府为每个街道下拨居家养老院开办事业费,对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区政府每月资助300元养护费,低收人老人每月补助200元,社会老人人均月收人低于1200元的月资助1120元。区政府年出资十万元用于养护员公益岗位工资和培训,每年市民政局发行1-2次专为居家养老筹集资金的社会福利,所得资金款项用于居家养老费用。沙河口区成立慈善总会,各街道成立慈善办事处,动员社会力量向海内外募集款项,对捐助额4千元以上的单位、个人可给予一年“冠名权”,长期包户捐助可予以永久“冠名权”,对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可授予荣誉称号。

3.运行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其中享受资助的“三无老人”仅41户,其余全部自费。目前,全市已发展自费户500多户,养护费每月300-1300元不等。沙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资助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发展自费户,未来居家养老市场潜力非常大,不仅适合“独居”、“空巢”老人,而且适合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这种方式使双职工子女白天安心工作,免去其后顾之忧,晚上同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节省子女去养老院探视的时间,费用适中,因而受到不同层次老人的欢迎。

4.服务方式多样化。目前居家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是老人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其发展还要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不同老人特殊需求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根据老人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健康老人提供室内外活动场所,社区医院为低收人老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为老人提供小时服务、单项服务、日托、相谈等服务。中山公园街道还联办了“夕阳红”养护院,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和针对临终老人的“临终关怀”。

5.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优先在公共服务社及辖区失业人员中培训养护员,逐步建立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沙区中山公园街道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医护理学院联合办学,建立了中山公园居家养老培训基地,利用高校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常年开设家庭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请专家教授讲课,建立标准化题库,使养护员培训正规化。市劳动局为居家养老院设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养护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未来的养护员的工资依职称和服务质量而定。中山公园街道目前已培训253名养护员,184位已走上养老护理岗位,并且和市内各军队干休所达成协议,派出养护员40多名。

6.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院在确保国家供养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需求的同时,为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做大做强“银发产业”,即解决了老人的需求,又解决大量失业人员就业。

四、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

1、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个老人2个孩子照顾,压力大;二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三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对急剧增加的老人来说怀水车薪;四是私人养老院收费较高,管理不到位。而居家养老是一种更普遍、广泛的养老方式,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不仅包括“三无”老人,而且包括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甚至可以惠及到广大城乡的全体老人。

2.居家养老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西方历史传统不同,在东方社会结构中,家庭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为家庭成员提供包括养老、医疗、生育、救济、福利等全方位的保障功能,东方家庭的异化和超稳定性结构,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工业化浪潮对家庭保障功能的削弱,因此,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应当尊重和依托家庭保障的作用。但是,我们应看到,家庭保障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也存在“难抗大风浪”的缺陷,历史上,一些原本颇有实力的家庭,只因家庭成员的病重或病逝而日益破落衰败的实例屡见不鲜,可以说家庭保障具有脆弱性的缺陷,这就为发展社会保障,为使社区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安排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需求。而居家养老巧妙地将家庭和社会结合起业,既发挥家庭的优势,又弥补了家庭的缺陷,非常符合老人的恋家情怀,符合我国的国情。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营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9-02

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硬化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肝硬化发病后会直接影响肝脏代谢功能,长期以往会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肝硬化老年患者多由乙肝、酒精肝慢性发展而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1】。临床研究证明,对老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营养管理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推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本文选取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营养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参照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确诊。随机将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62-70岁,平均年龄为(64.8±6.7)岁,肝硬化包括合并肝硬化腹水25例,肝性脑病1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60-70岁,平均年龄为(65.8±7.7)岁,肝硬化包括合并肝硬化腹水24例,肝性脑病1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干预.

1.2.1营养管理原则 营养护理干预要保证患者营养补充全面,常规的营养供给包括蛋类、肉类、豆类及奶类等,要保证患者肠道功能完善,防止便秘。蛋白质的补充要注重结合患者机体的耐受能力,一般要保证患者蛋白质日补充量达1.5-2.0g/(kg·d),肝性脑病者在治疗缓解后逐渐增加,以优质蛋白为主。此外,还要注重科学规范饮食时间,并针对贫血及低血糖患者进行食物补血,如多食用动物肝脏及大枣等。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还要注重温度适中、易吸收及品种多元。

1.2.2营养管理要点 (1)制定个性化的营养食谱:科学干预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向患者讲解科学饮食与加餐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要及时行止血治疗,后通过科学的饮食,逐步增强患者肠胃功能,如治疗过程中依次使用流食、半流食、软饭等【2】,提高患者消化道功能的同时要注重进行适当补血,改善患者机体状态;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要控制患者每日摄入钠盐量,建议引导患者多食瓜果酱。(2)科学补充蛋白质:基于患者肝脏与肠道负担承受能力,适当补充蛋白质,早餐食鸡蛋一个,蔬菜100g左右,中晚餐食豆类200g,肉类100g,蔬菜400g,科学摄入蛋白质量还要避免一次摄入量过多的情况,以免引起肝性脑病或加重。(3)碳水化合物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能够影响肝脏正常运转,如摄入量过少将会引起蛋白质代谢旺盛,增加患者肝脏负担,补充碳水化合物不可低于50g,每餐进食量6—7成饱。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后观察随访时长为一个月,着重关注记录患者病症变化、体征指标变化及生化检查改善情况等。

1.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并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病症与体征指标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食欲不振、乏力、低血糖及下肢浮肿等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总胆红素指标比较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指标变化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群体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另外有文献研究发现肝硬化疾病空腹低血糖发生率高达25%【3】,还伴有大量的并发症,常见病症如感染、腹水、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群体并发症高发与患者机体代谢等生理功能减退有关,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减直接加重了患者机体营养不良情况,腹胀、食欲不振、乏力、低血糖及下肢浮肿等病症更是常见、多发。

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治疗与康复进程影响较大,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及寿命。要全面推进或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护理干预,科学制定膳食计划,补充充足、合理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保证患者饮食科学,方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推进临床治疗与康复进程。本文70例临床研究发现,对老年患者行科学的营养管理干预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病症、体征及生化指标,加强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注重出院随访,提高依从性。相比于常规治疗、护理方法临床病症的改善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达小萍.肝硬化失代偿期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34(4):33-35.

[2] 兰春容.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4):770-771.

老年养护管理范文第10篇

摘要:养老设计;供电系统设计;照明配电

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地方的民政部门都在新建大中型养护中心,笔者有幸也参与了其中部分项目的设计。针对大中型养护中心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仅就电气专业作一番简要分析。

一. 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缺少大中型养护中心的配套系统性设计规范。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刚就给人觉得落伍的感觉,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达不到建设方运营的要求。其它与大中型养护中心设计有关的规范还有《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这些规范也仅从某一个方面规定了大中型养护中心设计中的要求,没有一个全面性的规范要求。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大中型养护中心设计电气专业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 应注意设计内容的全面性:

大中型养护中心电气专业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变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明与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自附式无线定位系统、信息系统、能耗监测计量系统、候诊呼应信号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等几部分。其中部分系统由于社会上应用较少,设计过程中经常被遗忘。

二. 应注意供电的可靠性:

1.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应设置专用变配电所一处,变配电所内宜引进两路不同的10KV高压电源,若仅有一路10KV高压电源,则建议在变配电所旁设置柴油发动机房一处,使整个养护中心园区内能保证双电源供电。由于大中型养护中心内生活人员的特殊性,保证电力来源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每一栋建筑物的各种负荷宜采用放射式供电。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功能、工作场所分类、分项、分层供电。一般应分为消防动力、应急照明、重要动力、普通动力、普通照明等几种负荷供电。其中消防动力、应急照明、重要动力负荷等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采用ATSE自动切换。

3.因为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消防负荷等级不一定比医疗设施负荷等级高,所以在配置园区电源时应按两者负荷等级高者配置。

三.应注意照明与配电设施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1.照明灯具的控制:

由于大中型养护中心内生活人员的特殊性,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每一栋建筑物楼层的公共照明均应采用集中控制,应由楼层护士值班站统一管理。灯具应能够调光或者可以间隔控制,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照明要求。楼梯照明应采用可以集中控制的节能开关控制。

老年人居住用房的照明则建议采用分散控制,顶灯和床头照明建议采用两点双控方式。老年人居住用房内的卫生间照明灯具建议采用红外线人体感应开关控制。照明灯具控制开关宜选用带荧光显示的宽板翘板开关,高度宜距地面1.10m。园区室外路灯照明和连廊照明应分开控制。路灯照明和连廊照明照度值应比一般厂区室外照度值高。根据建设运营方长期经验照度值以30Lx为宜。

2.灯具及光源的选择:

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的灯具宜以荧光灯为主,铺以部分柔光灯带。公共照明光源应以暖色调为主,不宜使用冷色调灯具以及射灯等刺眼灯具。室外连廊灯宜布置带有喜庆色彩的宫灯。

3.老年人活动和起居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

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老年人活动和起居场所均应设置备用照明,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备用照明应和正常照明具有联动关系。当正常照明无故熄灭后备用照明应马上点亮。此条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遗忘,应引起重视。老年人居住用房至卫生间的走道墙面距地0.40m处宜设嵌装脚灯。该灯具应设置白天熄灭,晚上点亮的控制措施。

4.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每间(套)老年人起居房用电均应独立计量,每间(套)房间内均应设置独立配电箱,配电箱内应设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总断路器。配电箱内的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5.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老年人活动和起居场所应多设置配电插座以满足老年人就近使用插座的需求。电源插座距地高度低于1.8m时,应采用安全型电源插座。起居房的电源插座高度距地宜为0.60m~0.80m。

四.应注意消防设施设置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园区内每栋建筑物内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园区内的小型办公建筑和服务建筑因经常有老年人光顾也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生活的人群的特殊性,所以其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一些不同之处:

1.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位置与数量不同: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每一栋建筑物内设置的手动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楼梯出入口、疏散通道、护士值班站等处。设置位置应明显,设置数量应比常规多。

2.联动控制要求不同: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每一栋建筑物内的每一个工作与生活的房间内以及公共部位均应设置声警报器,楼梯口、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应设置声光警报器。每一栋建筑物内的每一个工作与生活的房间、公共部位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应急广播的声压级宜比一般设置场所数值高。

3.由于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生活的多是老年人,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远较一般正常人疏散所需的时间要长,所以普通照明不宜被立即切除,同时医疗电梯也建议按照消防梯的标准配电以便火灾时部分年老体弱者使用。

五.应注意紧急求助呼叫系统设置的全面性:

1.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应设置紧急求助呼叫系统。每一个居住用房的床位上、卫生间内以及楼层公共用房内均应布置紧急求助呼叫按钮、音响。紧急求助主机应设置在楼层值班护士站内。

2.由于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生活的老年人喜欢串门,为了方便管理,应给每一个老年人身上佩戴自附式无线定位仪,自附式无线定位系统主机应设置在楼层护士值班站处。

六.应注意配套设施设计的全面性:

1.老年人生活、活动的场所应设置有线电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方便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园区内生活的老年人数量较多,为了方便管理以及方便信息的及时、了解,园区内应设置信息系统。

2.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应设置安全防范及绿化系统。每一栋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公共活动场所、园区内的连廊内、马路上、园区出入口处均应设置带拾音器功能的监控探头。园区入口处及每栋建筑物入口处应设置门禁系统。每栋建筑物每层楼及园区内应设置保安电子巡更系统。室外绿化休闲场所内应设置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3.若大中型养护中心园区内配置有医疗设施,则医疗设施候诊点处应设置候诊呼应信号系统。

七.应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

上一篇:民族艺术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