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生命的教育

时间:2022-08-17 10:01:33

做有生命的教育

【导学案例说明】

本课例采用“271”导学案课堂模式授课。2为课堂的十分之二的时间(约10分钟),这段时间小组(6个同学一组)根据小组内成员自学课文和完成导学案练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学习;7为课堂的十分之七的时间(约30分钟),这段时间学生进行展示(展示要求上讲台,展示的同学同时承担主导部分探究问题的质疑、分析、学习的过程);1为课堂的十分之一的时间(约5分钟),这段时间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针对学生的质疑给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的时间,在学生的展示、质疑过程中尽量不以结论式的语言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迪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课文节选部分从这里开始。

接下来,请同学们就自主学习课文出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完成导学案练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10分钟。(此处略去不表)

………

二、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接下来请小组长作为代表上讲台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们对展示的问题有疑问或补充的请积极发言。

【导学案题目】阅读课文后填写下表:

学生展示:(板书,这部分讨论的过程在黑板上完成)

教师:(结合板书做小结)这个表格考察的是同学们概括与归纳信息的能力,对你们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同学们应该从表格的纵向变化中得到一些思考:①攻击者、数量的变化。②作战工具的变化。

【导学案题目】请分析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语句。

学生1:(展示)我们小组一共讨论了两个句子。

①(板书)“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管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见教材P27,课文第12段)

(展示)这句话意思是老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认为人虽然可以暂时失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永远也不能打垮,不必太斤斤计较成功或失败的结果。

②(板书)“想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见教材P28,课文第15段)

(展示)这句话体现了老人的乐观精神。马林鱼肉被咬去了40磅,老人的心里是很疼的,但是老人却能从积极的角度来排遣自己的消极情绪,这种乐观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精彩句子吧。

学生2:(分享展示)我喜欢的是:“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见教材P27,课文第13段)从上文可知老人刚刚经历了鲨鱼的袭击,体现了老人勇敢和硬派的作风。

学生3:(分享展示)我认为“我要和它们斗到死”(见教材P32,课文第71段)一句十分精彩,简短的一句语言描写表现出了老渔夫在面对鲨鱼时的不胆怯,表现出老人很勇敢、很坚强,体现出其硬汉形象。

……

【导学案题目】(合作探究)桑地亚哥是怎样的人?

学生1:(板书)桑地亚哥是一个勇敢、倔强、豪迈、不屈不挠的人。

(展示)我们小组认为勇敢可以从桑地亚哥与鲨鱼战斗的场面体现出来。倔强通过“我要和它们斗到死”(见教材P32,课文第71段)体现出来。豪迈通过“‘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见教材P27,课文第12段)体现出来。不屈不挠是从与鲨鱼作战时看出的,如他刚开始用鱼叉作战,鱼叉没了,后来用刀子、桨、木棍等,最后舵柄也用上了。乐观由“他只注……拖累它了”可看出其实桑地亚哥丢掉了鱼,内心是很难过的,可他却只注意到船走得更快。

同学们还有其他看法吗?

学生2:(补充)桑地亚哥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他杀死第一条鲨鱼时,他还是会过意不去。(见第12段,“他想……”)桑地亚哥后面又杀了许多鲨鱼,完全是为了生存。作为一个渔夫,打渔是他谋生的途径,保护能使他生存的马林鱼肉而不去杀其他鲨鱼,也

是迫不得已。

学生3:(反驳学生2)我认为老人不善良。如果你说他善良,为什么他为了自己的鱼、自己的利益而去残害这么多的鲨鱼?这样难道不是自私吗?怎么算得上善良?

……

教师:是的,老人杀死了那么多的鲨鱼,为什么放着鲨鱼不要,偏要揪住大马林鱼不放呢?这些会不会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是啊,鱼翅不是可以吃吗?鱼翅很贵啊!

学生:(有的学生马上反驳)前些时候报纸上不是报道了吗,

鱼翅有毒啊!吃多了还会犯老年痴呆症呢。(笑)

教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深刻啊!作为我们课外研究的问题,好吗?

学生:好!

【导学案题目】(合作探究)文章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1:(展示)我认为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回家,他成功了。

首先,从文中“他看见鱼脊……”可以看出,老人得到了马林鱼重要的脊柱。脊柱骨往往是人亦鲨鱼重要的骨骼支柱。没有了脊柱,人往往会全身瘫痪,马林鱼就不再凶猛如初。所以在这点上老人是成功的。

其次,老人是希望带一条鲨鱼给小孩马诺林开眼界,马林鱼光溜溜的鱼脊骨不亚于博物馆中一只恐龙的骨骼化石带来的震撼。在面对凶猛的鲨鱼的时候,老人唯一的目标就是活命,但在最后,老人却要了数只鲨鱼的命。(爆笑)这也体现出老人是成功的以及那副鱼骨的价值。

第三,在我看来,成功并不只是局限在物质收获上,不是把许多钱财带进坟墓里就是成功,只要留下了精神财富,那也是成

功的。

最后,鱼脊骨就是超载人格、灵魂的战利品。大家可以想一想,题目是《老人与海》,但它为什么不叫做“青年与海”或“帅哥与海”呢?(爆笑)这是作者想向我们传达:老人本身已是弱势群体,却可以超越身体和精神上的极限,做出不可能的事情,这已然说明老人是成功的。

学生2:(反驳)我觉得老头是失败的。一个渔夫最重要的是捕到鱼,而不是鱼骨。鱼骨不能当饭吃,虽然在返航的过程中与鲨鱼搏斗,但依然没有将鱼带回,只带回鱼骨。最后还是那句话,鱼骨和精神始终不能当饭吃。毕竟,人要活着就必须填饱肚子。

学生3:(反驳学生2)老人在行为上虽然失败了,但从精神层面上讲是胜利的,鱼骨架是鱼最重要的支柱,而鱼骨架就是老人精神胜利的见证。

教师:(插话)马林鱼的鱼头还在,身躯只剩下鱼骨。像你这样说,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可以被打败,但精神是永远不可以被打败的。

学生4:(反驳)老师,题目问的是这次出海老人是成功还是失败?而他们却说虽然老人这回没打到鱼,但不能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打到鱼。从长远来说,他在精神、意志上是成功的。也就是说,我其实也认为老人这次是失败的,而说的成功并不是指这次。

……

【案例反思】

1.新课程教育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树立“以生为本,育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

2.在课堂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而不去“粗暴式”地打断学生的一些看似无理的发言。总之,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在课堂中,我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三中/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

上一篇:让课堂成为言语生命成长的绿地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