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8-17 04:30:07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验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综合能力长期、稳定地低于同年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国内外多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发生率近百分之二十。学习困难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进一步引起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以至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和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校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与心理发展的应用实验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是对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关于学困生研究成果的验证,是对学困生转变方法的进一步探讨,是我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最主要的是为了帮助初中年级的一些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提高学业成绩。

一、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取

本实验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1中学初中一年级(99级)学生为研究总体,依据学生的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升级考试成绩和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综合评价来确定被试。具体选择标准如下:(1)智力正常;(2)各科考试成绩在班级中经常处于中等水平以下;(3)没有明显的身体疾病或精神障碍,(4)教师、家长均认为学生“学习困难”。据此,本研究从10个班级中每班选取6~8名学困生,共70人,作为样本总体。然后对样本进行编号,随机抽取3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男21人、女14人),剩余3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男19人,女15人)。

2.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材料共五套。第一套为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修订的《中国一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作为被试智商的测试材料。第二、三、四套分别是《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根据材料编写)》、《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归因》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修订的《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作为对他们进行学习状态、影响学习能力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的依据。第五套为辅导材料,主要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刘善循教授编著的《激发潜能――心理训练技术》、《学习环节优化策略――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和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朱立峰老师编著的《学习与考试的技巧》等作为实验参考教材,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各种学法指导和心理训练。

3.方法步骤

3.1.对每一个实验组的被试进行前四套实验材料的测试,然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实验档案。然后结合他们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一并作为实验的前、后测变量,用来检验实验的成败。

3.2.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自习课时间,就如何听课、复习、阅读以及如何做到学习的自我监控等问题,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辅导与训练;利用倾听、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了解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督促和引导,巩固成果。

3.3.在团体辅导室利用早自习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精神训话和想像演练,以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每次5分钟);晚上睡觉前进行形象控制等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集中注意的能力(每次15分钟,由家长督促进行)。

3.4.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改,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3.5.在上课提问、批改作业及考试时,给予学困生以积极的关注与期待。

3.6.各班班主任、课任教师及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实验教师,加强对这些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二、结果与分析

1.智商测试结果及人数分布如下(参见表1):

可以看出,36名学生中除1人智商在70以下,97.22%的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并有5.56%的学生智力达到优秀,说明这些学生基本上不存在智力缺陷问题。

2.对35名学困生(智商在70以下的学生不再列入实验范围)进行“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参见表2):

表2说明,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为62.85%;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60%;外界压力大,为37.14%。这说明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以主观原因为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胜任某项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3.除智商在70以下的一名学生外,其余35名学困生对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归因情况(参见表3):

实验前,学困生把学业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都归结于外部,如班级学习风气不好、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等等,只有少数学生从个人因素上找原因。实验一年半后,归因子其他因素的人数减少,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自身找原因,如自己不努力、学习基础不好等。

4.除智商在70以下的一名学生外,其余35名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的结果如下(参见表4):

通过实验影响,学困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方法、人际关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与提高,学习能力的各项因素水平明显提高,学习优等、中上等人数增加,中等及中下等人数明显减少。

5.实验辅导与训练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参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1999年上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期中各科考试成绩均无明显差异,2001年实验组期中考试各科成绩(数学除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三、讨论

1.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首要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若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上,所学到的知识或所摄取的信息将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使知识记得牢、理解得深、学习效果也好;若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学习内容将会受到无关刺激或信息的干扰,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的痕迹,继而造成对所学知识理解肤浅、模糊,甚至是断章取义,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后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造成学习困难。而大部分学困生在上课时易“走神儿”,做作业时习惯于“边玩边写”……因此,教师及家长应该加强对学困生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促其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2.自我效能感是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学习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学习任务能力的相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能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能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学习的成功;自我效能感差的学生,

常常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严重不足,经常以消极、被动、应付的方式对待学习,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甚至放弃。

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较差,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更意识不到自己的巨大潜力,他们对任何学习活动都抱有怀疑态度,遇到困难不能正视,不敢也不愿战胜困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引导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3.内外归因是影响学困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行为表现的重要原因

就学习活动而言,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业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因素,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学习的进程和结果,这样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内因型”。内因型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强烈期待,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能够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业成绩的好坏归因子外部因素,我们称之为“外因型”。外因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信心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大部分属于外因型。他们埋怨外界压力太大、教材太难,他们相信自己的运气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一旦学习活动失败,便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对自己的“前途”丧失信心,从而造成学习困难。教师应该根据学困生的归因,采取灵活的辅导策略:若归因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应以指导方法人手;若归因子自己不努力,缺乏兴趣和信心时,就应鼓励他勤奋学习,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等。

4.学习方法对改变学生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大部分学困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不会学习也不愿学习,从而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良以及一些心理障碍等。

如何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要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具体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提出详实而系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克服单纯靠学生自己的摸索带来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上的模糊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关注和期待是改变学困生的原动力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时时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热切的关注,并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教师的评价。教师要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各种渠道,给学生以积极的关注与期待,对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鼓励;并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给学困生以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构建班级为主、学科渗透、家庭参与的心育模式 下一篇: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