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于质疑

时间:2022-08-17 03:20:20

创新始于质疑

几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许多国内的学生留学国外,原来在国内只是个后进生,可到国外学习几年后,却成为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且与他们原来在国内的同龄人相比,无论是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方面,还是创新能力上都更胜一筹。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呢?他们自身的感受和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分析,不外乎四个字“学贵有疑”。国外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强调学生获取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富有趣味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反思能力和质疑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反观中国的教育,却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扭曲为机械的工厂化生产。作为一名教师,我无力改变整个中国的教育现状,但我可以从我的班级着手去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所以我尤其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为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质疑精神。

一、让学生理解质疑问难与学习的关系

开学伊始,我就让每个学生必须理解质疑问难与学习的关系。无论你提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我都会欣然解答。告诉学生,我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是你是否是一个爱提问的学生,并强调这样一个观念:真正聪明的孩子爱提问、会提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才有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并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又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文字的时间,而是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渐渐地,学生年龄大了,知识多了,问题却少了,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绝不是什么成绩、功劳,而是一种遗憾、过失。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胆质疑精神。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领路人,领向何方,应该由学生的疑问来指向,从而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二、让学生爱上提问,养成习惯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一开始我发现学生处在一种想问而不敢问的求知状态中,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表现出“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老师一开始给学生的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是充满激情、热心而亲切的老师,一定受欢迎。如果长期以来你一直是一位死板严肃的老师,态度突然转变,学生恐一时难以适应。所以我认为在新学年一开始,就和学生们进行一次真诚的谈话,表露老师的心迹:老师非常希望同学们来提问,很愿意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课堂的空余时间,与学生多交流,以生活为切入口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或是讲述一些伟人的故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平等民主的合作关系。

(二)创设民主质疑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注重师生关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比如可以故意安排有漏洞的文章让学生读;编排一段不太符合逻辑的对话让学生操练;让学生做一些容易犯错的数学练习;或让他们提出书本上没有的问题等。

当然对一些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对待。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土壤,老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思考机会,营造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自由讨论、平等交流的民主气氛。

(三)使提问成为习惯

少成苦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是多么重要。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分步进行。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是独立预习提问,也可以是合作预习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从而慢慢地学会质疑。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较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就会在合作和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对于在课堂上没有来得及提问的,或是课后才想起来的问题,学生可以到办公室去寻求答案。

“问”,因人而异。由于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三、释疑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解答,教师不应包办代替。教师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难度一般的问题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难需具体分析概括,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法国作家雨果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所以,教育者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教师要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

上一篇:班主任期望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