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期望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08-20 03:30:06

班主任期望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注意事项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班主任期望产生效应过程的分析,着重阐述期望效应对学生成长的心理影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提出看法。

关键词: 班主任 期望教育 心理影响 注意事项

一、班主任期望产生效应过程

通过对本校2008级4个班的实验对比,我们对班主任与学生期望的基本过程、期望信息的传递要求、期望意图的传递方式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主要划分为四个环节。

(一)收集分析学生个性心理信息。班主任在个性特征、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的影响下全面搜集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信息,具体信息搜集可通过谈话、下发基本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学业成绩、敏感性等情况。

(二)对不同学生产生恰当的期望意图。班主任在收集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产生恰当的期望意图,并对产生的期望意图进行分析、加工、整理。

(三)传递对不同学生的期望信息。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将班主任期望信息传递给期望对象。在所有步骤中这一步是期望效应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班主任将期望意图采取学生易接收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收了,期望互动效应才能发生,否则班主任的期望将无法实施。

(四)回应学生对期望信息的反馈。学生通过老师的表达,接收、分析、理解老师的期望意图,自我意识、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逐步受到影响,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若学生对老师的期望信息产生抵触或改变,将不产生期望效应。班主任要分析解释学生的反应,尽快改变原有期望意图或改变期望意图的传递方式,直到学生接收期望,产生最佳期望效应。

二、班主任的期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通过学生心理行为表现的区别分析,我们认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学生态度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通常表现在言行上,如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解别人方面的个性品质、对教育公正的理解与实践等。

(二)对学生性格的影响。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年龄与受老师的影响程度成反比。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于其他任课老师而言对学生性格的发展影响更大。在“诚实”这个学生个性格特征调查中,我们发现喜欢班主任的学生说谎少,不喜欢班主任的学生说谎多。

(三)对智力能力的影响。班主任对那些被告知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平时会做出许多无意识的特殊的指导,情感、态度也与对其他学生不一样,这些学生所接受的来自班主任的信息较多,学生对此也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加强了班主任期望。反之,那部分学生则没有提高。

(四)对行为反应的影响。班主任传递给学生的不同期望信息,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的不同定位。那些长期被班主任关注,长期在高期望信息指引下的学生,会尽力使自己的行为与老师的期望相符合,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身的期望。而那些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成绩不好,经常受批评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较低的自我定位。

从班主任期望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结果看,期待的关键是班主任怎样更多、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此,一方面班主任要努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断摸索,另一方面需要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

三、合理使用班主任期望策略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确立期望教育的基本理念。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应抱有期望,有责任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满怀期望。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在期望教育中,应鼓励每位教师多一点关心,少一点嫌弃;多一分期望,少一分绝望;多一分热情,少一分冷漠;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少一点批评和挖苦。班主任应鼓励每位学生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多一点努力,少一点懒惰;多一点理想希望,少一点自暴自弃,自觉自尊自律自立。

(二)要确立对学生期望的性质。1.期望应是积极的、向上的。2.期望应建立在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品德和心理品质基础上。要承认差异,容忍多样,鼓励超越,寻求发展。期望应随学生主体不同而不同,在性质上有区别,在水平上有差异,应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3.期望应具有超前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4.期望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期望明确具体,才能对学生行为有重要推动。5.期望应体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6.期望应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学生的成长,期望水平应不断提高,性质应不断深化

(三)要确立以教学为主要目标的期望。教师期望本是辅助教学行为策略之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学习,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活动,那么再美好的教师期望也会变得空泛无力。班主任一定要把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并伴以积极的教师期望效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要与学生共享教学乐趣。教与学是统一的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名学生都渴望成功,他们会因为目标的完成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班主任要学会欣赏每位学生的成功,与学生共享教学乐趣,并形成师生间的相应信赖与激励的良好期望氛围,促使学生身心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少荷.调整教师期望,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施良方,崔允沸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及研究.

上一篇:略谈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创新始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