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时间:2022-08-17 10:10:01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课程实施后,高中语文出现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者的课程目标有差异——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因此,除必修的五本语文教材之外,选修课程还设置了五个模块,相关教材涉及几十本。这种情况让师生手忙脚乱,倍感压力,最终草草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语文能力和素养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一、在选修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教材数量多,学校征订了十几本;内容杂,有诗文鉴赏、小说鉴赏、戏剧鉴赏、语言运用、写作与修改、新闻阅读与写作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一一学习。

第二,教材难度大,专业性强。就选修内容而言,有的已涉及大学专业课程。对高中生而言,接受有难度;对教师而言,驾驭也有难度。

第三,教学时间紧,在必修完成的基础上,剩下四个学段,总共240课时,即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难完成,最重要的是效果不理想。

二、解决策略

问题存在是普遍的,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为了提高选修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筛选,宗旨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们着重选修了三本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和《中国小说选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确定教学重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温如敏教授在他的论著《温如敏论语文教育》中指出:“选修课教学方法应当更加注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看成是阅读型教学。”基于此理论,为促进学生阅读,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针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采用问题教学法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学生需要了解的。然而,流派太多,思想太杂,依据教材逐一了解、学习,时间不够。但学生既要有知识的积累,也要有思想的提升。于是,笔者采用了问题教学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阅读、多元解读,培养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在预习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整理、筛选;然后将主要问题呈现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再思考,再解决。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通过对比阅读、深入讨论,对各家各派思想有了深入认识和理解。

2.针对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采用读后感交流法

这本书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通过教学,学生可以积累到更多写作素材,而且从每个传记主人公身上学到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只是每篇传记阅读量大,学习时间紧。鉴于此,笔者采用了读后感交流法,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也加强了理解和写作能力。

阅读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使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影响。至于其文字阅读的障碍,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不能大包大揽。这个过程,还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学生针对自己所读传记,慨万千。比如书信体,“面对面”交谈式,在读中交流,在听中感悟,在评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均有提高,一箭双雕。最终,学生在结束这本教材学习之时,也献上了他们的学习成果——每人写出了千字以上人物传记一篇。

3.针对选修教材《中国小说选读》,采用研究性学习法

选修这本教材,目的有二:其一,了解中国小说的创作状况;其二,与高考对接,会阅读,会做题。针对教材容量的问题,此本教材笔者选取了研究性学习法。

首先利用假期分组安排任务,要求每组从这几个方面去准备——作者介绍、小说内容概述、主要人物、精彩片段欣赏、值得一读的推介理由;其次,将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解说,帮同学答疑。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当小先生答疑,其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均有提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不同教材要有不同教法,灵活处理,有针对性和积极性,不是教教材,而是用好教材。教师在解放自我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调动阅读兴趣,学生会变得兴奋热烈,跃跃欲试,或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他们的个性与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语文课堂也因此充溢着能动、自由、创造的激情。

上一篇:巧用合作教学法 实施体育新课标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