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17 02:20:56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适用于该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一、合理地运用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模式:讲授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

1.讲授教学。运用讲授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运用引导式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要合理分配讲授的时间。如果教师讲授时间较多,就会成为“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第三,要有逻辑的、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讲课所用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2.演示教学。一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学生演示操作,教师挑选出制作比较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以便师生共同找出优缺点,优点加以发扬,缺点加以改进。

3.任务驱动教学。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1)任务的设计要整体规划。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索,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中不断地解决。(2)任务的设计要“顾全大局”。在设计任务时除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出发外,特别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分层次来设计任务,如此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4.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将学生划为多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出课堂上的生机和活力,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及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愿望和要求,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和分配知识的难易程度。

1.反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选择的反馈方式很多。(1)学生示范。这种方式既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情况,发现共性问题,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更加努力。(2)举手示意。这种方式能较快又比较全面地调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或是否按时完成操作任务。当然,光凭举手并不能完全准确,有时还要结合教师的巡视情况做出判断。

2.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也有很多。(1)自我评价。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对自己作品展示、说明的机会,学生反思在创作作品的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从而及时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促进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2)同学评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在其他同学的眼中,作品呈现的优缺点更为明显。(3)教师评价。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作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而且要以表扬为主,因为鼓励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后续的学习可产生强大的动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与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密切相关联。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使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这片土地上开辟出一条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上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 下一篇: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