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难点及建议

时间:2022-08-17 08:42:34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难点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的公开成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日益成为公民的关注点与诉求。而目前,经费的透明公开仍存在难点。本文描述了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分析其公开难点,最后提出不同社会角色对于此项问题的行动建议。

【关键词】高校“三公经费” 支出管理 对策

政府及事业单位财政支出公开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中央政府首次公开三公经费;2013年,财政部门安排部署预算编制工作时,明确要求将高校“三公经费”支出数据合并至教育主管部门后予以公开。高校“三公经费”向全社会公开,有利于加强社会公众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办学效率

一、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现状

三公经费,指国家财政拨给政府、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的经费。高等院校作为财政部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义务对其“三公经费”的预算、决算面向全社会公开。但实际上全国高校对于此项经费公开情况并不透明,且经费公开的数据可靠性值得商榷。2013年,高校首次公开“三公经费”,但仅有11所大学践行。2014年11月初,一直关注信息公开的大学生葛伟同学(化名)开始向全国113所高校申请公开2013年高校“三公”经费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高校公开。而其他大多数学校(占申请数的73%)选择不回应、不公开;而在公开的高校中,譬如广州体育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的“三公经费”为0。这样的数据不禁让社会困惑,高校难道没有派遣教师、学生进行校际间交流、出国深造或访问,及从事各项学术活动?2013年数据显示,浙江大学三公经费最多,达1107.8万。天津大学、湛江师范学院位列二三,分别为527.67万、516.83万。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三公花费889.06万排名第一,福州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分别花费836.34万和807.74万元排名第二第三,北京大学花费693万排名第六,清华大学以621.72排名第八。有些高校三公经费支出逼近千万,而连续两年均有三公经费数据公开为0的高校。经费支出如此巨大,可见高等院校对于三公经费的归集、审计的标准或许并不统一。2014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工作要点明确表示“加大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高校干部任用、职称评聘以及“三公”经费,即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车配备等信息公开。”但是,教育部的指导意见、高校学生的呼吁、社会持续关注,并没有得到全国高校对于其“三公经费”公开的良好回应。

二、高校“三公经费”公开面临的难点

(1)界定范围不明确。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但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校友捐赠收入等构成了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的经费中用于三方面公务支出的费用。而其他来源收入用于“三公费用”是否纳入“三公费用”监管范围,在目前并没有定论。因此,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统计口径,造成高校间统计数据相差巨大。因此,首要明确高校“三公经费”的范围。

(2)公费出国、公务招待费缺少刚性管理制度。当前,高校对于“三公费用”的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不计算成本,经费基本是事后核算。此项机制为高校工作人员将娱乐活动、餐饮发票抵账报销提供了空间。公务支出界限的模糊,使高校工作人员存在“搭便车”的现象。而“三公经费”报销缺少刚性制度,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3)存在隐藏支出。有些高校有可能将发放的“三公”经费列支公务招待费、发放福利、购买书籍、仪器等一系列并不在“三公”经费内的支出,使“三公”经费的支出无迹可寻。这样,高校不方便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

(4)高校行政管理模式,难以控制“三公经费”。目前,国内高校均采用行政级别进行高校管理。教授作为课堂讲师的同时,还担任具有行政级别的校领导。在“三公经费”的使用上有很大的游离空间:自己使用,自己监管;致使其手中经费的多源使用。公务招待费、业务招待费、科研经费等补贴名目繁多,易导致财务报销混乱。

三、推动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建议

(1)高校主体责任: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应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杜绝学校经费的随意性开支。从源头抵制公款吃喝,促进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高校要将制度、规章办事作为基本原则,在三公经费的支出上做到有章可循。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可以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支出的预算工作。预算要科学、合理、全面。在预算的编制、批复和实施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明确定义三公经费范围,做到精细化管理。向全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透明化。

(2)政府指导责任:进一步督促高校财务公开。随着“八项规定”的落实,省、市各级政府已经基本做到了“三公经费”公开。而各事业单位往往选择不主动公开其经费支出,对于公众的问询也通常置若罔闻。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公开是社会公众的诉求,每一位公民也享有合法的知情权。因此,财政部、教育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督促高校进行经费的主动公示,严肃遏制教育腐败。

(3)公民的监督责任:关注高校三公经费的公示动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得葛伟(化名)等同学每年申请全国各个高校公开经费支出,引起了社会、媒体广泛的关注报道。但是他们本人却受到了来自校方、教育部门的压力。公民应该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更多的人加入到教育经费支出的监管中来。本校师生可以要求本校公开“三公”经费的指出,高校可以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开经费支出,再向社会公开。使本校师生获得知情权。必能有效推动经费支出的透明化、公开化。

参考文献:

[1]王鑫鑫,赵江.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2]吕丹.探讨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

[3]李建林.加强高校“三公”管理经费探索[J].市场论坛,2014.

[4]罗军.高校“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5.

[5]朱浩.从“三公”经费公开谈高校精细化管理[J].会计师,2014.

[6]王波.对高等院校三公经费归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

上一篇:校园物联网的探索与应用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纸媒的提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