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17 05:44:27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该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升级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优势、劣势的详尽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以期对长吉图地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长吉图;人力资源;优势;劣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27-04

引言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其地处东北中部地带、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核心地区和东北亚区域的地理几何中心,与俄、朝陆地相接,与日、韩隔海相望。作为中国第一个沿边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以及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1],长吉图自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以来,随着各项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区域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正式、统一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的缺失,使得该区域人力资源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关键,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力资源发展相对缓慢两者间的矛盾,使该区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一、“长吉图”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的加速集聚和不断增长。截至2009年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总量为794.87万人,分别占吉林省总人口数与人力资源总量的71.43%和42.21%,其中人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及人力资源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2005―2009年,人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长率与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人数分别为0.28%和7.48万,且人力资源集聚度高于人口集聚度1.29个百分点(见表1)。

(一)年龄结构

按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及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及以上的标准来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吉林省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步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并且老年人口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底,长吉图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4.24%,高出吉林省0.89个百分点,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则平均以每年0.84%的速度快速下降。与前两者大幅度的波动相比,长吉图地区人力资源年龄人口比重仅以平均每年0.28%的速度缓慢增长(见表1)。

人力资源内部年龄结构特征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相似,都呈现出较强的老龄化趋势, 2009年底,年老人力资源总量为年轻人力资源总量的1.56倍,随着长吉图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快速下降,人力资源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深。这种老龄化程度较深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将对新老接替和年轻人力资源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文化结构

吉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呈现出较高水平。2009年底,吉林省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52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分别高出东北地区与全国0.24和3.23个百分点,其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东北三省之最,但从人口总量来看,吉林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为辽宁省的3/5,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大量外流是造成吉林省“人才空巢”的主要原因。

虽然目前吉林省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的人口比重仍显得过高,但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结构提升速度较快,相比较于2005年,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总人口和比重分别增长了89.29万和2.66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和文盲率分别下降了6.3和2.4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近几年,长吉图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渐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第一产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比重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且上下浮动,但波动幅度不大。产业结构决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着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情况。从人力资源三次产业就业状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远远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与长吉图地区重型化工业吸收劳动力能力不强相关。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是测量两者协调程度以及合理性的重要因子之一。长吉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偏离严重,并且第一产业就业偏离逐渐增大,因此长吉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加大第二、三产业人力资源吸收能力任务艰巨。

(四)人力资源城乡结构

吉林省长期以来,一直以重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使得工业集聚重心长吉图地区的城市化呈现出较高水平,2008年底,长吉图城镇人口比重为55.03%,分别高出吉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82和9.35个百分点;人口非农化程度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基本一致。人力资源城乡分布与人口分布相似,但人力资源的集聚现象更明显,这与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现象明显的特征相一致 [2]。从就业人口城乡分布来看,就业人口城乡差距不大,但仍以农村为主,这主要与吉林省农业大省的发展定位以及重型工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逐渐下降等因素息息相关。

二、“长吉图”人力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长吉图作为中国首个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其发展政策、制度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为该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发展优势

1.教育资源密集,人力资源文化结构层次较高。东北地区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为长吉图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后续支撑。2008底,东北地区普通高校和在校生分别为198 所和199.42万人,而长吉图地区普通高校和在校生分别为34所和45.16万人,占全省的76%和89.6%,是吉林省各类教育资源及高级人才的集聚与培养中心。另外,人力资源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据政府部门数据统计,目前长春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十二年,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结构为长吉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国内国际交流频繁,对外开放度高。由于历史、经济及区位等因素,“长吉图”先导区与延边国及临海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交流较为频繁,而文化与人才的国际间交流又为延吉图先导区对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国际环境。2008年,吉林省共聘请外国专家2 002人次;同时,截至2006年,吉林省派遣各类留学人员25 667人,已有12 887人回国工作和创业 [3]。另外,俄国对其远东地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日韩人口老龄化突出以及朝蒙劳动力封闭等问题为长吉图地区剩余劳动力输出和人力资源国际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增长极化效应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大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流入,同时长吉图地区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的留守比例也将增大;而目前发展水平较低和就业人数不多的第三产业,其未来吸收的人力资源数量也蔚为可观;另外,长吉图地区较低的人口密度和优越的人居环境,也是引导人力资源流入的因素之一。

(二)人力资源发展劣势

1.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明显,新老接替断层。从人力资源内部年龄结构特征来看,2009年底,长吉图地区年老人力资源高出年轻人力资源21.74个百分点,占人力资源总量的3/5强,人力资源老龄化特征明显;另外,随着该地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比重的迅速下降以及大量年轻人力资源的流出,人力资源老龄化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剧,这对于长吉图地区人力资源的新老接替以及经济的后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严重。高级人力资本具有消极的地理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过度集聚将对邻近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消极作用 [4],2008年底,土地面积约为长吉图2/5的长春、吉林两市拥有长吉图4/5强的人力资源,而土地面积占长吉图3/5强的延边朝鲜自治州仅拥有长吉图不到1/5的人力资源。虽然目前这种人力资源分布现状比较符合极化增长区人力资源明显集聚的特征,但随着珲春、延(边)龙(井)图(们)等前沿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当前的人力资源总量及结构将无法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人力资源消极的地理扩散和溢出效应又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区域流动,因此,加快长吉图前沿城市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已是必然之举。

3.人力资源类型单一,供需不平衡。长吉图特别是长春、吉林两市长久以来以汽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使该地区人力资源结构,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单一化特征。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的人才结构已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各类高级管理型、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对外型人才将出现严重缺口。

4.高素质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作为吉林省的经济文化核心区,长吉图先导区虽然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中心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心,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后原有优势条件的丧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低水平利用和不合理开发等,致使吉林省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极为严重。2006年,吉林省流出人才和流入人才之比达到了12∶1,且流出人才多以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人才为主,预计到2010年全省的工程技术人才缺口将会达到55万~100万人左右 [3] ,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出现“人才空巢”的奇特现象。高素质人才的大量流失不但造成了当地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将严重制约着长吉图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长吉图”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如何改善长吉图地区高素质人才大量外流和新老人力资源断层的现状,走出人才极度缺乏的困境,以及促使长吉图地区顺利从人才流出地转变为人才聚集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1.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拓展方向,合理培养各类人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为人力资源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现有人力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积极迅速的调整教育发展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促进产学结合,是克服人力资源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根据长春、吉林两市的发展定位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利用两市优越的教育条件,大力培养符合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所需求的管理型、创新型、对外型、复合型以及现代服务型等各级各类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延吉、龙井、图们、珲春等前沿开放城市各类职业性技术院校与培训机构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级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外贸及对外人才的就近培养和吸收利用。

2.加快区内外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要消除人才过度集聚对邻近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实现长吉图区域均衡发展,区内各市之间应当加快人力资源的一体化进程,促进各类人才的自由流动。强化珲春、延龙图等前沿城市与长春、吉林两大腹地城市之间的人才联动,从而满足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并促进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合理化。另外,加快户籍制度的调整改革,放宽人口准入政策,以及尽快促成区际、省际间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促使各类人力资源,尤其是年轻人力资源的流入,加大人力资源的区际、省际联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新老断层这一现状。

3.加强区内人才巩固和区外智力引进。人才的长期性流入和短期性流入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经济发展速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平均收入[6],因此对于人才的巩固及引进,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对症下药。首先,以政府部门和各大院校研究中心为研发主体,并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长春、吉林为实施中心,制定一整套高素质人才优惠与吸引政策、构建完善的高端人才合理利用体系以及服务系统,在优化区内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区内高素质人力资源巩固力度的同时,吸引区外及国外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进驻。其次,利用区位优势,设立长吉图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各级各类人力资源的区内外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与发达地区及国家的高素质人才交流,并积极引进区外、国外的高素质人才,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EB/OL].http://www.省略/content/2009-11/17/content_1770428.htm.

[2]曾明星.极化增长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唐文婷.吉林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Raul Ramos,Jordi Suri?ach and Manuel Artís.Human Capital Spillovers,Productivity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in Spain[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Blackwell Publishing,2010, (2).

[5]于红莉,张兴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结构拓展及产业链延伸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5):34-36.

[6]王胜今,范力达.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省际间人口迁移的人力资本考察[J].人口学刊,2007,(3):3-7.

Th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Development,Opening and Leading areas

SHAN Liang 1,GONG Jie2

(1.The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Human resources are a ke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ment.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ang-Ji-Tu areas makes the local human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effective use,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becoming an urgent matter.The author exhaustively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areas,then in view of the questions which exist proposes the proper countermeasures for human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effective u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that the human resources in Chang-Ji-Tu areas can be used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and ocal government can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Key words:Chang-Ji-Tu; human resource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重庆市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 下一篇:杭州市“就业难”与“招工难”悖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