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就业难”与“招工难”悖论分析

时间:2022-07-27 04:17:13

杭州市“就业难”与“招工难”悖论分析

摘要:杭州市近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难”已不仅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代名词,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尖锐问题。与此同时,“招工难”现象也愈演愈烈,中小企业一直承受着用人难、留人难的伤痛。此“两难”境地看似相悖,但却真实客观地存在着。探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杭州市就业与招工问题开展调查,分析之中在福利供需、素质要求等方面出现的矛盾,以此得出结论,并提出缓解“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就业难”;“招工难”;均衡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34-03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激烈的竞争也同时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新兴科技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更是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同时,最廉价的劳动力――农民工,也是各大企业争相聘请的对象。出乎意料的是,“就业难”和“招工难”这两个矛盾却同时存在,并且势不可当地蔓延开来。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从2006―2009年,就业人口增加了4.4%,而企业需求增加了16.4%,同时,失业人口却也增加了17%。杭州“就业难”与“招工难”的问题日益严重,而此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如果长期以往继续发展,最终会使得市场瓦解,经济崩溃。

通过在杭州市开展对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难”存在的原因分别进行阐述,同时对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企业、大学生、农民工的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难”与“招工难”现状

(一)大学生与农民工“就业难”现状

1.大学生自身条件及就业现状。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分别对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对企业的期望和对目前“就业难”的看法进行调研。

首先,在对大学生自身条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6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习较为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选拔不再仅仅是对学习成绩的选拔,更加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选拔。在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中,结果表明超过50%的学生参加过实践活动。这个比例反映出大学生也逐渐认识到与社会融合或相关工作经验的重要性,并努力寻找社会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

其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调查中,我们看出男女生对薪酬的接受程度并不相同,男女生愿意接受月薪的均值分别为2 507.81元、2 613.54元。显著性检验也表明男生愿意接受薪酬的均值显著低于女生。而影响男女生薪酬期望的因素大致可以从男女生在校期间的情况看出,女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状况普遍较男生要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荣誉获得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信心,获得荣誉越多的大学生,他们对就业会更有信心,这可以合理的解释男生薪酬期待为何较女生低。

最后,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对目前就业难的一些看法。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而在调查过程中,大学生反映的影响他们就业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毕业生人数过多,竞争太过激烈。同时,大学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也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农民工自身条件及就业现状。农民工“就业难”一直是近几年来政府部门和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影响农民工的因素分析。为此,我们从农民工角度进行调查获取数据、信息,主要了解对农民工自身而言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调查如何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从而对其进行实际性的解决。

从调查数据的简单分析、归纳得出农民工“就业难”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一,农民工的自身因素,即个人技能。在现在高科技的社会下,越来越多的工作运用电脑网络直接操作运行,农民工则很难在现代社会的网络技术下拥有竞争力,而多从事于社会中下阶层的服务行业或体力劳动。第二,外部社会环境的竞争压力和较低的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也是农民工们“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以及每年毕业人数和待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在这个多食少肉的时代,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农民工不但就业压力大,而且个人的权益又得不到保障。第三,农民工信息获取困难且不够全面。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而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就会缺少了解某些就业信息的渠道,而会错失各种机会。

根据上述提出的三个因素,我们也得到了相应的一些改善措施。首先,企业应为农民工提供合理公平的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农民工认为这是改善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可知,一切改善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措施都应建立在公平的就业平台之上,如果没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其他的改善方式或措施都可谓是形同虚设。其次,农民工自身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同就业难因素分析中可知,影响就业的第一因素是个人技能,那么就要针对这一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以提高个人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为农民工多提供完整准确的就业信息。如此,公平的就业机会+个人技能的提高+就业信息的全面将使农民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流中找到合适的职业。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断增多,对于现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农民工已成为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对此政府为在异乡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了一些就业扶持政策,但调查表明很多农民工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都不了解或不是很了解。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既然出台了有助于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就要使农民工真正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这样政策才会有助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招工难”现状

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的缺工情况仍然严峻:在调查的269家企业中,累计有54.3%的企业存在缺工现象,其中9.3%的企业存在较大的用人缺口。被调查企业中认为求职人数大于所需数量的企业占了24.3%,而认为求职人数不足的企业占36.8%,部分企业求职人数过多,而部分企业求职人数又不够,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且都占相当比例的现象。这表明现今就业人群容易出现聚集于某一类型企业或热衷于某一行业的现象,大部分求职者竞争同一个岗位,而使得一部分企业的求职人数过多,另一部分的企业却无人问津,造成了“招工难”现象。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高达53.8%的企业认为缺少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61.5%的国有企业认为大学生的能力不够高,不符合企业标准,另外69.2%的国有企业认为大学生自身对企业期望值过高。可见,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福利的同时,对大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专业对口且能力优秀的大学生。

对民营企业来讲,过半(50.7%)的企业认为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同时也有46.5%的企业认为自身能给予的条件不够好,吸引不了大学生,同样有高比例(45.1%)的企业认为大学生的能力不够高,不符合企业的标准,在实际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满意,认为在这个方面离企业标准有一定差距,另外有40.8%的民营企业认为大学生工作具有频跳槽现象,因此招大学生时有所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工难”。

合资企业同样认为缺少专业对口的人才(53.8%),并且大学生自身对企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观不成熟,持这种态度的合资企业比例分别为69.2%和46.2%。

二、企业与就业人员供需的均衡状况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企业、大学生与农民工三方的调查结果,探究“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所在,需要将企业和就业人员在素质、福利等方面的供需状况作阐述,比较企业所能提供的福利待遇与就业人员期待的福利待遇或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与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之间是否存在很大差异。

(一)企业与大学生供需的均衡状况分析

在企业的福利提供上,所调查的269家企业中有74.1%的企业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56.8%的企业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只有接近半数的企业能够提供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膳食和住宿,相比较而言,为员工提供深造机会和旅游津贴等福利的企业很少,可见企业对于员工的基本保障能够比较完善地提供,但是进一步的福利条件提供较少,不太注重员工的深造机会,暂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在对大学生的调查访问中我们搜集了大学生对企业给予的各项福利条件的关注度。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在“提供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和“提供住宿”上,大学生对这两项相当关注,相比之下,企业在这两方面的注重程度则不够。这样的差异需要企业能够更加完善自己的岗位培训机制及福利待遇,以缓解自身“招工难”的现状。

另外,大学生注重的各种自身素质与企业看重的素质是否相同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心目中,人际关系技巧、专业技术与特长和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这三个就业因素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企业在招大学生是更注重的是他们的工作方法是否有效,其次是敏锐广阔的视野。这两者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适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自己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广阔的视野。

在大学生的角度看来,外资企业是就业相当好的选择,其次为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大学生的就业期待相对集中,这便大大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度。而在对企业的调查过程中看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门槛较高,对大学生相关工作经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有要求,外资企业则很看重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而这也正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大学生中获得在校荣誉和证书的人数所占比例比较高,均超过80%,而参加暑期实践和社会实习的比例却相对较低。也就是说,与企业的切实需求相比较来说,大学生仍然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少与社会融合或取得相关工作经验的途径。

(二)企业与农民工供需的均衡状况分析

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我们总结出农民工对企业给予的福利条件例如加班费、上岗培训、社会保险等的关注度。同时引用企业的调查结果数据,该数据显示有多少企业能够提供这种福利条件,将这两者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最看重加班费的多少、伙食与住宿的提供,而企业恰恰在这几方面尤其是伙食、住宿的提供上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要,要切实的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改善伙食、住宿和加班费,为农民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另外在调查前期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就业难”困境是由年龄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详细了解了企业在招农民工时对其年龄问题的注重程度 。大部分企业对农民工的年龄要求控制在25~35岁之间,而农民工的年龄分布范围则要大得多,企业需要的年龄段的农民工与正在待业的农民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对企业的招工和农民工的就业有相当的影响。

三、小结

本文在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以及企业招工难的“矛盾”背景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杭州市大部分企业由于自己企业的性质而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工情况,以及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现状的普遍存在。通过以上对“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可概括如下:一方面,大学生和农民工都存在一些影响就业的自身因素。譬如农民工的个人技能不足,社会竞争能力弱,就业信息获取缺少就业渠道而导致“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就业人员之间的均衡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导致就业和招工“两难”境地的悖论状况。例如,调查结果说明企业能提供的福利条件和大学生期望的福利条件之间存在着差异。在能力方面,大学生和企业实际也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等等。对此大学生和农民工等就业人员应当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关注企业的用人指标,从而缩减与企业需求条件的差距,从而缓减“就业难”和“招工难”现状。

参考文献:

[1]胡月彬.当前中国用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谢学峰.珠三角“用工荒”现状、原因及对策探究[J].新西部,2010,(8).

[3]陈明霞.“用工荒”引发的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0,(4).

[4]韩忠强.“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 下一篇:内蒙古公路交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