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危机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的思考

时间:2022-08-17 02:55:41

生源危机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的思考

摘 要:在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快速下降的趋势下,按照目前的生源结构,高职院校在未来普遍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问题。文章结合“蓝海战略”理论,对高职院校拓展广阔的“蓝海”生源市场的可行性及策略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源危机 蓝海战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4-02

一、正确认识生源危机及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从微观角度来看,所谓生源危机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招到人数之间的差额逐年递增,在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所导致的生存危机。要想搞清此危机的由来,就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高等学校的生源情况进行分析:一是高等学校生源的供给方面,具体在我国主要就是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变化;二是高等学校对生源的需求方面,即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就会形成高等学校生源的“紧张与否”问题。

据南京财经大学程瑶、章冬斌教授根据我国《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今后即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会自然增长。具体如图1所示:

另据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2010 年,高考报名人数达946万,录取人数657万人,录取率 69.5%。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33万,计划录取人数675万,录取率72.3%。具体如图2所示:

按照上述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根据山东英才学院的何光一和徐升凤两位老师的统计预测表明:以2009年为基数,如果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规模比现在略有扩大,高中毕业生占18岁人口40.0%左右时,高等学校生源在2016年起将非常紧张;而如果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今后平均每年增长5.0%,高中毕业生占18岁人口40.0%左右时,高等学校生源在2013年起将非常紧张。

综上,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对照分析,以现有生源结构为前提,我们基本能够确认,在未来的5—10年,高校生源将呈持续、快速的下降趋势。相对来说,这种趋势对普通本科院校的影响是有限的,可能主要是为保招生数量而导致生源质量的明显下降,但是对于在财政投入、招生批次、学历认同、就业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高职院校而言,无疑将会首先面临淘汰倒闭的压力。这就是目前社会上人们所普遍提到的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关注外部生源数量的下降,而更应该从自身所存在的目的与发展定位来认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自身所存在的价值仅定位在,为那些原本不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生源危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定位在,能够解决如何扩大和帮助更多的社会人员顺利就业、如何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等等方面的问题,那么生源危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许就是不存在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高职院校如何借助“蓝海战略”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问题进行了初探。

二、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的可行性

1.“蓝海战略”的内涵。“蓝海战略”最早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在其《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它突破和弥补了旧有竞争性战略思想的局限,代表着战略管理领域的全新思维范式。“蓝海”一词是相对于“红海”而言的。所谓“蓝海战略”理论,是对产业竞争程度的一种比喻。市场竞争如同海洋,在产业的成熟期,企业之间搏杀异常激烈,市场成为血腥味浓重的“红海”;而在新创的产业中,只有一家企业拥有一个没有任何竞争的市场,如同一片蔚蓝色的大海,即“蓝海”。“红海”代表竞争激烈的既有市场,而“蓝海”代表尚未出现竞争对手的新创市场空间。

“蓝海”(新的市场)的开创是基于价值创新而不是技术突破,基于对现有市场价值因素的重新排序和构建而不是对未来市场的猜想和预测。“蓝海战略”要求企业要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转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如何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为顾客提供更新的价值。依据“蓝海战略”,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进行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创造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充满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开创“蓝海”;通过增加和创造现有产业未提供的某些价值元素,并剔除和减少产业现有的某些价值元素,企业可以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可以说“蓝海战略”为企业指明了一条通向未来增长与利润的新路。

2.高职院校“蓝海”生源市场的界定。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升入高职的三校生(中专毕业生与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根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王秀丽博士对2010年全国111所骨干高职院校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普通高中毕业生占到其中的81%左右。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还比较单一,因而在未来适龄生源人口快速下降的趋势下,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在传统“红海”生源的竞争当中必然面临越趋严重的形势。

未来,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市场应该是多元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未来职业教育要本着面向人人、面向社会,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等等。鉴于此,笔(下转第207页)(上接第204页)者认为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就应该以“转化生产力”为目标,通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促进就业与长远发展,从而让社会大众逐渐接受和分享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面向社会大众,将更加广泛的在职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各类待业人员等纳入生源范围。应该说,上述各类非适龄社会生源就是高职院校未来应该大力拓展的“蓝海”生源。

3.高职院校拓展“蓝海”生源市场的可行性与紧迫性。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职院校拓展“蓝海”生源市场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设置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在类型上是职业教育。教育体系的这种双轨与互通的特征,使得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着生源竞争的关系。目前,二者招生对象的主流均为适龄普通高中毕业生。然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差异,使其对生源的素质特征要求与普通本科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为高职院校拓展广阔的“蓝海”生源市场,规避日趋激烈的适龄“红海”生源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政策性的天然保障和体制性的天然屏障。其次,随着高职(专科)院校自主招生与注册入学制的试点及推广,为其拓展“蓝海”生源市场提供了便利。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地区的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了以单独招生为主要形式的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试点工作。到2010年,进行单独招生试点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达73所,计划招生人数25505名。而且部分省市还把单独招生试点工作推广到本省市级示范院校以及一些非师范院校的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这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单独招生已经进入推广普及阶段。所谓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进行入学测试、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通过注册就能够被直接录取。应该说,这种招生形式的改革,极大地降低了考生的准入门槛,同时也扩大了生源的市场范围,从而为高职类院校便利有效地开拓各类社会生源提供了可能。

虽然上述两个方面为高职院校拓展“蓝海”生源市场提供了可行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实施“蓝海战略”。因为,许多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所体现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它们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价值,相对于“蓝海”生源市场侧重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需求偏好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和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能够提供的各种价值,很多是社会生源所不需要的,而他们所需要的一些价值,我们要么还没有提供,要么还没能很好提供。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尽快为有效开拓“蓝海”生源市场,做好个方面的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准备,否则,当现在的“蓝海”在未来也终将变成“红海”的时候,那些自满的、迟疑的高职院校必将会被市场淘汰。

三、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上文所提到的生源危机问题,另一个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不断地提升所培养学生的市场吸引力,增强其就业水平,从而让更加广泛的社会大众愿意接受和分享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那么生源危机问题也就会自然化解掉。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施“蓝海战略”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创新来拓展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这里,所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职院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而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作方式,它包括办学主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人才培养途径等要素。而所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创新也就是对上述要素进行重新的整合设计与实施。

四、结束语

在适龄人口逐年快速下降的必然趋势下,高职院校应该站在自身定位的角度,对生源危机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现有生源数量和结构还没有发生十倍速变化的时候,高职院校应该善于利用“蓝海战略”理论的思维,提前为如何开拓广阔的“蓝海”生源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按照彼得·格鲁夫的观点,在一个组织面临战略转折点存在生亡危机的时候,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提前预测,提前准备。当然,要做好这样的转型准备,就不光是学校的责任,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W·钱·金,[美]勒妮·莫博涅.吉宓译.蓝海战略[M].商务印书馆,2005

2.何光一,徐升凤.我国高等学校生源分析[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1

3.王秀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探讨——兼论30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中相关内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4.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http:///html/g/report/re

port1.shtml#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责编:贾伟)

上一篇:我国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问题与解决 下一篇:做精主业 创新产品 提升品质 加快企业的转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