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助学贷款范文

时间:2023-11-26 23:58:30

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扶助力度,按照“应贷尽贷、简化程序、方便群众、防范风险”的原则,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推动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抓好落实。

二、目标任务

通过落实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确保我县符合条件的大学阶段贫困生都能顺利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实现“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三、承办银行

××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由国家开发银行为主承办,县农村信用社代办。

四、贷款性质和条件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下称经办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和在读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学生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二)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

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范围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烈属、孤儿及残疾人家庭;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

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

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人民币;

10.其他贫困家庭。

五、贷款政策

(一)贷款用途和额度。每个学生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5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需求确定。当贷款金额高于学费和住宿费需求时,剩余部分可用于学生生活费。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二)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原则上按照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

(三)贷款利率和利息。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四)本息偿还。每年12月21日为固定还款日,包括利息和分期偿还的本金(最后一笔本金和利息于合同到期日8月31日偿还)。学生应自毕业当年9月1日起开始按年度偿还利息。学生在校及毕业后2年期限为宽限期,宽限期后按等额本金方式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学生可以提前还款,每年1月15日、7月15日为固定提前还款日。非一次性全部偿还的学生所还贷款本金须是500元的整数倍。一次性全部偿还的学生应偿还其应自行承担的全部贷款利息。

六、贷款程序

1.贷款申请。符合借款条件的学生和共同借款人,向县资助中心提出借款申请,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2)借款申请表。

(3)学籍证明。新生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及其复印件,在读学生凭《学生证》及借款学生所在高校出具的未在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证明。

(4)经办银行所需其他材料。

2.贷款审查及合同签订。县资助中心收到学生借款申请后,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指导借款学生到经办银行开设个人账户,并与申请学生及共同借款人签订合同和划款授权委托书,开具合同回执交申请借款学生。

3.合同回执。借款学生携带合同到学校报到,由学校按照合同回执要求填写并加盖学校公章,确认该生已入学就读,借款学生须在报到后20日内将合同回执寄回所在资助中心。报到后30个工作日内县资助中心未收到回执,视同学生撤销借款申请。

4.贷款审批。经办银行在收到省资助中心报送的审批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对贷款进行审批,借款合同于经办银行审批后生效。经办银行将审批结果汇总,于1工作日内送交省资助中心,省资助中心在接到审批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逐级下发给县资助中心,由其转交县级经办银行备案。

5.贷款发放。经办银行按审批结果将贷款发付至县资助中心的账户。县经办银行于贷款资金到账2个工作日内,将贷款资金划拨至借款学生个人账户并进行资金监管,之后根据借款学生就读高校要求,3个工作日内将贷款资金从个人账户划付至借款人就读学校的账户。

七、贷款贴息与风险补偿

(一)贴息。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及外省就读的学生,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就读的,其贷款贴息由地方财政负担。贷款学生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及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负担。

(二)风险补偿金。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金比例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考入中央高校和跨省就读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在本省高校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和地方各负担50%。地方负担部分,省财政、市财政、县财政、高校按4:2:2:2比例分担。

(三)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管理。中央和地方负担的贴息及风险补偿金分别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归集,每年12月20日前,向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及时足额划拨。经办银行收到风险补偿金,应确认为递延收益,待确认生源地助学贷款损失时,计入当期损益。已确认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损失,以后又收回的,相应回拨递延收益。风险补偿金若超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的,超出部分由经办银行奖励给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若低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不足部分由经办银行和县级财政部门各分担50%。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结构另行研究确定后的政策执行。

(四)贷款信用管理

1.经办银行要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个人信用档案,实行贷款人及共同贷款人违约记录通报制度。经办银行有权对逃避债务致使经办银行贷款形成风险的,通过个人诚信信息系统公布违约贷款人及共同贷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违约行为,所欠贷款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2.经办银行应在合同中要求贷款人及共同贷款人毕业后每年至少与经办银行联系一次,并提出最新联系方式,否则,经办银行有权对贷款人及共同贷款人采取必要的制裁措施。

八、组织机构和部门工作职责

(一)××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家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胡福元(县教育局局长)

陶明(县财政局局长)

黄云松(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行长)

姜思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

成员:赵春林(县财政局副局长)

宋燕(县教育局副局长)

李建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部经办员)

白云慧(县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

何安玉(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李绍飞(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张继东(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和梅(县教育局招生办主任)

胡志强(县教育局计财科)

李佳圣(县教育局基教科)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在××县教育局,由胡志强、李佳圣同志具体负责助学贷款日常管理工作。

(二)工作职责

1.财政部门工作职责

(1)在年度财政收支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风险补偿金,加强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积极参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参与协调有关事项,足额安排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业务经费。

(3)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和监督本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2.教育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分年度建立贷款学生的档案。

(2)建立与贷款学生及家庭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

(3)负责向上一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和经办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

(4)负责贷前贷后管理工作,协助催还贷款。

(5)普通高中、职中要配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经办银行,提供当年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经办银行职责

按照国家信贷政策,科学合理设计贷款方式和期限结构,制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操作规程,负责审核、发放和管理贷款,确保贷款渠道畅通,使符合条件且有贷款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申请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要会同财政、教育部门根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承贷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家庭、高校和就业单位三地的贷款产品、信息和信用联结,形成贷款学生借款期间全过程的信用管理。经办银行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九、实施步骤

整个资助工作分准备阶段、组织实施和跟踪落实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4月

县人民政府成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机构,落实人员和编制,确定参与贷款的相关部门、职责,确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为开展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5月—8月

1.高中、职中开展在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核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贫困生档案和数据库。

2.召开县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制定部门具体工作计划。

3.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报刊、校园板报等形式,宣传报道国家、省和我县关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跟踪报导我县各部门组织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宣传报道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典型,宣传贫困生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

4.根据贫困生状况、高考报名状况、招生计划及高考情况,预编我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

5.办理生源地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通热线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咨询,解答疑问,受理投诉。

6.县资助中心开展对申请贷款学生的审核,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与经办银行协商开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贷款学生个人账户。向上一级资助部门、高等学校和经办银行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并协助做好贷款的审批和发放工作。

(三)跟踪落实:9月—10月

1.县资助中心加强与省学生资助办、高等院校联系,跟踪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位情况。

2.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单位督查贯彻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应、确保实现国家资助政策既定目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惠民政策、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保证教育机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政、教育、金融等部门之间协调行动,密切配合。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我县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闻宣传单位、教育、金融部门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意义、目的和具体办理程序,我县的高中、职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向毕业班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政策,使之家喻户晓。

(三)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为避免助学贷款风险,教育部门要在相关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与金融部门联系共同对高中毕业班学生和职中毕业班学生进行金融知识与借贷知识教育,并积极与各高校联系,搞好跟踪调查。

(四)建立资助工作长效机制。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教育局牵头,会同财政局和经办银行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成员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精心组织,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经办银行要尽快建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职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切实防范贷款风险,保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抓好。

十一、其它事项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呆坏账由经办银行按国家有关政策自主核销。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2

为进一步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有效缓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工作量集中的情况,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方式为:高三毕业生由所在中学认定;省内在校大学生由所在高校认定:在外省就读大学生仍按2008年的认定方式认定。

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尽快会同普通高中,对户籍为本县(区)高中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所在高中向符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出具《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陕西省籍应届高考录取新生)》,组织学生填制《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从各县资助管理中心索取),贷款证明中“高校”和申请表中“就学信息”栏在学生接到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补充填制,如学生未被普通高校录取,贷款将自动放弃,并删除该学生信息:“村委会(居委会)审查意见”和“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查意见”的“经办人签字”栏,为了能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导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改由学生所在高中两名经办人分别签字。各市教育局应定期对贫困学生档案进行抽查,保证学生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各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全程参与和指导当地中学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审核、填写等工作。认真、细致地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及预申请工作。定期对完成预申请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抽查回访。

各普通高校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对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的在校生,按照《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认定。向学生出具《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陕西省高校在校生)》,组织学生填写《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表中“村委会(居委会)审查意见”和“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查意见”中“经办人签字”栏,为了能够导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改由学生所在高校资助管理中心两名经办人分别签字。

2009年,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根据录入系统的学生贷款需求,安排各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需求,在6月20日前,将今年需要贷款的学生信息录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并据此编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每个学生按照6000元计,由各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后,在2009年6月30日前书面报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作为当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的依据。

二、加强工作协作

从2007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首家与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合作的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已得到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普遍认可。各市(区)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同开发银行合作,充分利用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品种研发、风险管理、合规操作等专业优势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优势,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回收、管理等各个阶段,与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各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联系,及时出具真实有效的证明,督促学生及时办理贷款。同时,严格审核,避免学生重复贷款。在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账后,以有效方式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本人及汇款的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属普通高校在2009年11月底,将本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到款金额、未到款金额等相关信息报送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加强资助机构内部建设

为加强资助机构内部建设,2008年12月29日。省财政厅、教育厅根据各市、县(区)工作开展情况,下达了2008年国家财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平均每县(区)5万元、部分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区)10万元。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各县(区)必须加强学生资助机构内部建设,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落实足够的办公场所、配备办公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中国电信10-20G网络专线等。省教育厅下半年将对各县(区)资助中心内部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要求配备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的县(区),将停拨该县(区)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四、认真做好总结评比工作

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今年将对全省107个县(区)2007-2009年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考核评比,总结先进县(区)典型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各县(区)对2007―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10月底前,由市(区)教育局统一汇总报送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总结主要包括工作进展情况;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工作中有哪些亮点、好的做法、经验;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政策性建议。

五、做好宣传工作

各市、县(区)要编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宣传提纲,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使广大群众和学生及时了解资助条件、贷款标准、发放程序、还贷要求等情况;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和校报、校刊、校园网、壁报、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八人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及时享受到助学贷款政策的资助。

六、加强诚信教育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3

助学贷款证明同学(学号)系我校院(系)班普通全日制学生(通过普通高考统一录取),通过认定已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本学年学校学费和住宿费元,没有获得校内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请协助该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院系(公章)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系人 :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系电话:

学 生 承 诺

1、本人确系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本年学费,如发现所述情况不实,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2、本人已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责任和义务,如果贷款获得审批,将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按时还款。

3、本人已理解《湖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重点知识问答》内容。

学生签字: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4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源地助学贷款;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4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1-0056-02

近年来,长治市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与强劲的贷款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从 2005年开办至今,仅有贷款135.82万元,其中,未清偿余额91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7%。

一、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慢的原因

(一)宣传不到位

据了解,从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至今,社会公众甚至包括银行职员对该项业务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贫困学生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知识了解甚少。

(二)政策未落实

据调查,长治市 13个县(市、区)农村信用社中,仅有1家制定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其余 12家贷款的发放和管理视同一般农户贷款,没能落实助学贷款的优惠宗旨。主要表现:一是期限不合理。助学贷款还款周期最短也得3--4年,而农村信用社实际发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期限大部分仅仅为一年,由于期限过短,到期要靠家庭农业生产收入归还,加剧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二是利率不优惠。农村信用社开办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普遍执行农贷利率标准,平均比基准利率上浮30--50%,无法体现助学贷款的政策性和优越性。三是不享受财政贴息和税前核呆等优惠政策。据调查,生源地助学贷款没有纳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财政贴息政策,严重影响了学生和银行双方积极性。

(三)抵押担保难

生源地助学贷款虽然有财产抵押、担保连带责任等规定,但实际上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中大都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其抵押物仅有在农村的房屋和农具等,担保人多为无经济实力的农村亲朋好友,无法找到银行要求的2名有固定收入的担保人,从而造成了抵押担保难。

(四)贷款风险大

一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银行对贷款的回收情况难以把握,生源地助学贷款从发放之日起就有成为不良贷款的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办理此项业务的积极性。据对长治市某县调查,近几年毕业的学生,本科生签约率为 33.6%,大专以下学生签约率仅为 18.6%。二是较强的人员流动性,使贷款风险难以控制。学生毕业后去向分散,银行难以跟踪。因此,向家庭负担重、筹资能力有限、偿债能力弱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在没有相应的担保措施情况下,贷款的风险很大。三是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各银行内部信息各自为政,缺少一个简便有效的系统来衡量学生信用,对于恶意逃债的借款者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使部分诚信不足者有机可乘。

(五)贷后管理难

一方面,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大多处于偏远的农村,交通、通讯极不方便,在当前银行普遍收缩基层营业网点,精减人员的情况下,贷款管理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与生源地银行、信用社相隔千里,联系很不方便,难以及时获得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伤亡等涉及信贷风险的信息,银行贷后管理面临很大困难。

(六)贷款成本高

按规定,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需要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同学证明、班主任证明、抵押、质押物或保证文书等提交银行,并经过银行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研究、审批。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基本上属于零售业务,单笔贷款金额小、收益低、经营成本大,如果借款人不主动还本付息,银行逐一上门催收,追偿成本过高,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极不对称。

二、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树立新的营销理念

基层行、社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使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要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此项业务的整体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其点多面广、农村农户信息网络广泛的优势,进一步拓宽经营空间,将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小额农贷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信用村、信用户”活动结合起来,针对农村助学贷款需求,有计划地开办此项业务。

(二)多方联动,加强沟通

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农村信用社、教育部门要经常沟通协调,创建一个良好的“助学工程”体系和外部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净化社会信用环境,同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情况;银监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监督管理;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完善服务,健全制度,及时、有效地提供信贷资金; 教育部门应逐步将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程序及诚信教育纳入相关的教育体系,并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还贷情况与学生就业相联系,从制度及道德两方面约束学生的信贷行为。

(三)规范操作,强化服务

基层行、社应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特点及贷款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规程。要单独设账、单独核算。要加强贷前调查,深入到户实地考察贷款申请人的真实情况,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用于贫困学生。要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从服务上争取客户。农村低收入家庭较多,可根据贫困家庭实际情况,采取多户联保等方式,解决贫困学生贷款难问题。要适当放宽贷款期限,结合贫困家庭情况及学生学制年限,期限宜放宽至3―4年。贷款行、社可根据贫困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制定分期分批归还计划。

(四)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基层行、社在认真做好贷款风险控制的同时,应科学设计新的贷款流程,确定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的风险审查标准与风险控制流程。应加强贷前风险控制,实现贷中全程信用追踪,做好贷款对象的档案信息管理。同时,有关部门应尽快健全担保体系,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户的违约风险,从机制上保证金融部门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权益。

(五)建立个人征信体系

加快居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在个人信用系统尚未建立之前,可采取介绍、见证、追缴、公示等措施,保证贷款如期回收。

(六)实行政策倾斜,优惠措施到位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5

关键词: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72-02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对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并被本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省籍考生,在其原居住地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①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学生在生源地贷款,银行比较容易调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操作相对方便;二是学生在当地即可取得贷款,可以顺利报到入学;三是由于贷款发生在生源所在地,银行对还款便于跟踪与管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起步早、资金供给稳定、程序简明、运作相对成熟,现已成为助学贷款的主要品种之一。

山东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开始于2004年,截至2008年8月末,已累计发放7.22亿元,惠及12.79万名贫困大学生。本文以邹平县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收集该行2007—2010年上半年的相关数据,深入考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分析实际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邹平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邹平农村信用社,是山东省首批三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其资产质量、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均位居全省农信系统前列。2010年8月末,邹平农商行存款余额63.8亿元,在全县9家银行金融机构中仅次于农业银行位列第二;贷款余额50.7亿元,位列第三;辖内网点数量44家,从业人员521人,均居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截至2010年8月末,邹平农商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为247万元,其中2010年1—8月份共发放助学贷款41万元,惠及全省45所高校的89名学生。

1.贷款投放面广、量少,高校间差异较大。截至2010年8月末,邹平农商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覆盖全省45所高校(其中,省属高校34所,市属高校11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0%。但就规模而言,2010年1—8月仅发放41万元,平均每所高校不足1万元,呈现出投放面广、量少的特点。从贷款分布来看,各高校间差异较大。截至2010年上半年,邹平农商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共计248.24万元,其中,省属高校贷款206.24万元,约占总额的83%,省属重点高校贷款85.35万元,超过贷款总额的34%。

2.贷款数量保持稳定、增量逐年缩减。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该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基本稳定在250万~350万元的区间之间,2008年第三季度达到最大值389.57万元,之后便逐步回落至稳定区间。从增量的角度来看,各季度环比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贷款同比增量逐年缩减,并已接近零增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速度落后于整体贷款增长水平。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邹平县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485 515.6万元,较年初增长19.5%,而该行同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却呈现负增长。

3.贷款期限短,以三至五年期为主。该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期限结构呈现两大特点:在总量上,一至三年期和三至五年期的贷款一直是主要的期限品种,约占75%~85%的比例;在结构上,三至五年期的贷款数量近年来稳步提升,2008年第四季度起,三至五年期贷款比例于首次超过一至三年期贷款,并于2009年第三季度突破40%,成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品种。

4.财政贴息规模差距较大,以省财政贴息为主。根据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有关规定,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省财政承担省级财政拨款高校的学生贷款贴息,市财政承担市级财政拨款高校的学生贷款贴息。调查显示,该县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省财政贴息金额远远高于市财政贴息金额。2007—2010年上半年,省财政贴息合计50.93万元,而市财政贴息合计11.54万元,仅为前者的22.66%,并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其中2008年市财政贴息为省财政贴息的23.84%,而到了2010年第二季度,该比例下降为18.57%。

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期限设置不尽合理,贷款需求相对不足。按照现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若加上四年在学时间,最长可达十年。但实际操作中,贷款平均期限仅为三至五年,加之未规定还款宽限期,学生毕业后即开始偿还本息。相比而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明确规定了贷款人毕业后二年时间的宽限期,为贷款人还款提供了有效的缓冲空间。

2.贷款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对等,贷款供给相对不足。首先,现行管理办法强制要求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不得上浮,加之单笔贷款金额小、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压缩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尤其是在当前货币政策并不宽松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参与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管理办法中缺少对扣除风险补偿金后,贷款银行剩余损失部分补偿的具体规定,贷款银行的贷款资产缺少保障,导致助学贷款资金供给不足。

3.补偿金制度尚不完善,高校参与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由财政全额负担不同,根据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地方财政与高校各承担50%的风险补偿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财政和相关高校按当年实际发放助学贷款金额的8%拨付给贷款银行。这一制度安排虽然加强了高校对贷款初审的重视程度,有利于督促高校主动控制风险,但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并未直接从助学贷款中获得经济收益,却为此承担了风险和费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协助学生申请贷款的积极性。

4.高校间贷款数量差异较大,市属高校受益很少。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山东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多流向省属高校,可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学校为90所,其中省属高校为58所,市属高校为32所。但从贷款实际发放情况看,邹平农商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覆盖省属高校34所,而覆盖市属高校仅有11所。另一方面,从市级财政的角度考虑,邹平农商行主要支持本地市属高校,截至2010年6月末,该行发放给滨州学院的贷款余额为135 640元,占其发放的全部市属高校贷款余额的32%,同期市属11所高校中有4所仅发放1~2笔,对其他城市的市属高校贷款较少。

三、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措施

1.明确政府职责,扩大贷款资助范围。首先,明确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质,提高政府参与程度,扩大贷款受益面。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扩大贷款覆盖范围,将本省生源考入外省高校的学生纳入贷款对象,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其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财政贴息拨款,保证贴息拨款充足,尤其是应加大市财政贴息支持,提高对高职院校的贷款投放力度,推动助学贷款发放。最后,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如给予助学贷款银行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更多的银行参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2.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一方面,比照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同时,设置一二年的还款宽限期,宽限期后按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息,以此缓解贷款学生还款压力;另一方面,在按照高校隶属关系划拨贴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省市财政收支状况,适当平衡省市财政贴息压力,保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长期可持续发展。

3.鼓励银行积极参与,保证资金供给。第一,加大宣传力度,鼓励银行主动履行其社会责任,发挥其资本优势,积极参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第二,兼顾银行在助学贷款过程中的利益,应给予银行更多的自,放宽贷款利率不上浮的规定,改为一定区间内的浮动利率,上浮部分由财政贴息支持,以此来激励银行参与助学贷款。第三,引入其他金融机构,扩大资金供给来源,如由城市商业银行面向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允许邮政储蓄银行借助农村地区的网点优势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4.完善风险补偿金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分担的风险补偿金比例,条件成熟后可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目前来看,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很低,需要动用风险补偿金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现有制度对高校分担补偿金的规定,占用了较多的高校资金。

5.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目前,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与贷款学生潜在的违约风险有关。因此,必须加快中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信用制度,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入手,同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用档案及信用监管体系,完善贷款违约处罚措施,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Z],2007-7.

[2] 邹平县统计局.邹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9-3.

[3]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试行)[Z],2005-7.

[4] 山东省教育厅,等.关于做好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Z],2008-11.

[5] 张继平.中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5).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6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 ;研究

2007年8月15日,财政部、教育部和开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和甘肃5个省市进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到2012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已经实施了5个年头,让许多贫困学生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助学贷款工作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地域金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生源地助学贷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结合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实践,就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行理论探讨,为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助学运行机制提供参考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贫困省和多民族省份。广大群众努力供养子女上学,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现状,而孩子上学,尤其上大学的费用又是一大笔开支,往往孩子被迫成为学校的经济困难生。现阶段甘肃省属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助学贷款出现了连续下滑的趋势,2005 年甘肃省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832. 64 万元,而2006年发放4212.523万元, 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仅占在校生的5.9%, 远远低于国家确定的20%的比例, 与全省30%的家庭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相比差距更大[1]。甘肃省依据国务院精神做出重大决策,于2007 年开始实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一)金融生态环境差,贷款需求大

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其资金来源是稀缺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因此消费者被限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就是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与贷款需求呈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社科院研究所在2009年曾通过对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制度文化这四个方面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筛选,构建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多因素评价模型,得出了30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多因素评价结果[2],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显著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甘肃省仅高于青海省排名倒数第二,相比于金融环境突出的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沿海富裕城市,其落后的金融条件决定了数量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据测算,江苏省的贫困生达10%左右,而甘肃省的贫困生比例高达44%。贫困地区自身贫困学生数量庞大,再加上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发放助学贷款的额度也就十分有限,造成了贷款供需失衡的局面。

(二)贷款金额分配不均

生源地助学贷款实际发放的助学贷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地方都采取满足了普通本科生的需要后才考虑专科、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情况下,高考录取率会成为决定贷款名额的主要因素,这一思想也成为各个层级资助中心决定贷款名额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据统计,2007年甘肃各高校共有7642人享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金额是34513680元;专科学校共有824人,总金额是3415000元;高职院校1615人享受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金额是7820830元[4]。专科、高职院校的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虽多,但申请到的资助金额只占资助总金额的30%左右。因此获得助学贷款的标准从“贫困原则”异化为“能力原则”,高考能力越强者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机会越多。

(三)发放程序不科学

从全国来说,来自社会优势群体的学生相对集中在重点大学和中央直属大学,这些名牌高校也容易获得社会的资助,本应该减少贷款金额,但贷款银行本着成本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只会选择在信誉相对比较好的部属高校发放。但就甘肃省2011年录取情况来看,本科一批录取2072人,占本批次录取总数的12%;本科二批录取11965人,占24%;本科三批录取4051人,占17%;专科高职批录取16817人,占17%,还有剩下的30%的学生由于填志愿失误,等待征集志愿,由此可见仅有12%的考生才能选择国家助学贷款[5];再者,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时间在考生入学前的暑假期间,一般是8月份左右,比国家助学贷款提前一个多月,所以仍有一部分本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为了保险起见选择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这样使得本来很小的一块蛋糕被分割的更小。

二、完善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承担违约风险,扩大贷款覆盖面

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有提供担保或担保不够。对学生来说,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无需提供任何担保。如果政府不提供担保,银行是不愿意贷出去的。一般的学生贷款对银行来说,风险是很高的,即使是在信用体系很完备的西方国家,学生贷款的拖欠率仍然比住房和汽车等的拖欠率高得多。所以在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如果政府不能够提供担保,而发生拖欠的风险又有银行来承担,银行自然没有积极性,学生贷款的规模的覆盖率自然难以扩大。我们应该建立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担体系,由政府、银行、贷款学生家长来共同分担学生拖欠带来的损失,以政府承担风险为主。这样既有利于分散信贷风险,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降低拖欠率的积极性,满足广大贫困学生的贷款需求,使生源地助学贷款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二)采用多种还款方式,增加减免还款措施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基本上都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而且一成不变,缺乏弹性。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弹性”还贷机制,制定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提高贷款偿还率。每月还款金额可固定、可浮动,只要保持贷款偿还的连续性就可以获得良好的信用记录;遭遇有严重经济困难的可申请延期;对提前还款的可给与一定的利率优惠。教育部门与银行还可以设计一套人性化的追债方案。生源地助学贷款还因增加减免还款的措施。结合就业形势和一些地区及岗位的人才短缺情况,以减免贷款或实行奖励作为杠杆进行人才调节,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急需的地方就业。

三、结 论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对缓解贫困生的求学资金压力,确保贫困学生及时入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所以本文重点论述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便更好的完善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剑锋、安心.甘肃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1—02

[2]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8—2009年度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中国金融,2009,(16)

[3]蒋萍、吴禄婵.浙江:银行将有权叫停助学贷款业务[N].文汇报,2010 09-29

[4]中国甘肃网——西部商报[N]2011-08-19

[5]吕玉林.2011年甘肃高考录取率达68%[N]甘肃日报,20011-09-10

作者简介: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7

一、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

从贷款收益人看,生源地助学贷款需求对象是适学的贫困家庭的大中专学生,其居住地大多在农村,而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遍布各乡镇,便于调查和了解、掌握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贷款需求的真实情况。适时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从贷款对象看,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或法定监护人。信用社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依据是学生的上学情况、农户的实际情况。而近年来开展的评定的信用户等级(对没有评定信用等级的学生父母,实行联保)工作,使农村信用社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农户信用情况,具备了开办助学贷款的先决条件。

从贷款期限和金额上看,期限核定为一年以内、一年至三年、三年至五年三个时间档次,金额最高限额2万元,按季结息,分期还本,基本能满足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期限也相对合理,加之信用社实行一次核定限额,随时根据需要发放贷款办法,比较较灵活、方便。

二、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深化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学校所在地助学贷款一样,都是为解决家庭困难大学生入学难的金融扶持措施,农村信用社要有大局的意识,大力支持贫困学生入学和完成学业。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扶持,提高农村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真正体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利率的优惠。

(二)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范围,将支持“三农”落到实处

按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规定,只要条件符合,不管是大中专生,还是中小学生,只要在完成学业时,经济上遇到很大困难和问题,申请手续合规,信用社都应提供信贷支持,不要将支持对象仅仅局限在大中专学生范围内。

(三)加强管理,防范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借助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工作,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强化借款人“诚信、守信”观念,增强其还本付息意识,提高到期贷款收回率,防范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

(四)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调整信贷结构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具体办理中,要根据贷款申请人完成学业的实际情况和偿还能力,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调整信贷结构,确保贷款按时偿还,防止人为产生不良贷款。

(五)强化服务,提高效率

生源地助学贷款篇8

关键词:生源地贷款;贫困生;信贷风险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向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无需担保或抵押的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让更多贫困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解决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为例,为确保家庭真正困难的大学生能申请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在2013年贷款申请过程中,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流程,特别是续贷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程序,减少了相关材料。自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湖北省各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共受理20642名学生申请,申请金额达12358万元。生源地贷款的政策在不断完善中帮助到广大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贷款的回收效率,学生还款信用缺失等问题依旧存在。如何准确认识生源地贷款实施现状,改善发展困境,走出一条新型的改革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深思。

一、生源地贷款的实施现状

回顾生源地贷款的发展历程,其实施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贷款对象的审核条件更加细化

各地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既要确保真正困难学生获得贷款,又要防止家庭不困难学生挤占贷款名额,因此坚持“八贷八不贷”的审核条件。新贷学生符合以下情况才可申请贷款: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孤儿及残疾人家庭;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贫困家庭。而出现以下情况者不得办理贷款:家庭拥有小车、装修豪华楼房、拥有或使用高档通讯工具的;购买或长期租用高配置、高价格电脑(特殊专业除外)的;购买高档娱乐电器、高档时装、首饰或高档化妆品等奢侈品的;在校期间校外租房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的;有其他高消费行为或奢侈消费行为的;家庭经济年收入明显能供给学生缴纳学费。所有申贷学生信息,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校均能查看,如学生隐瞒事实骗贷,一经核实将通过高校追回所申请贷款,并按照校纪校规对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2.放贷过程中管理更有效

从贷款范围、贷款期限、风险分担、贷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助学制度日趋完善。一是全面实行“应贷尽贷、满足需求”的政策,贷款范围扩展到部委属院校、各省属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全国2000 多所高校。二是延长了贷款期限,最长期限由8 年改为14 年。三是按年计收利息,设置本金还款宽限期,借款学生毕业后开始自付利息,毕业两年后开始归还本金。四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高校不再承担风险补偿金,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承担。五是增加贷款限制条件,即当年在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不能申请贷款。

3.还款及约束机制不断创新

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款方式的创新,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不断提高了还款效率。同时建立起个人征信系统,增强违约限制,提高学生还款自觉性。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大力发展,贷款毕业生将通过农信或邮储的还款方式变更为支付宝还款,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还款效率和集中管理,还节约了人力资本,适应当代电子商务经济发展需求。但学生能否按时还贷款和利息是决定助学贷款政策广泛推行、深入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为确保贷款学生按时还款还息,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加以约束。2006 年,即生源地助学贷款试行的前一年,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己经高达28.4%。鉴于此,承办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国家开发银行于2011 年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数据分批次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如果学生出现恶意拖欠、不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等违约现象,在征信系统就会出现不良记录,国家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可以从信用平台上查到,违约人就不能在全国各金融机构办理信用卡、车贷、房贷、创业贷款等授信业务。征信系统的建立成为控制贷款学生违约最有力的手段。

二、生源地贷款的发展困境

1.贫困生评定机制不健全,办理程序不够精简

每年贷款人只局限于贫困生,对于家庭不够宽裕但没有申请贫困、希望贷款的自强的学生伤害很大,很不公平。高校录入申请人信息,经过审核等,然后学生开具证明拿到当地资助中心办理贷款手续,必须在开学一周内将办理好的贷款回执交回学校,时间很紧凑,然而在学校盖章后,又要交回当地资助中心,程序比较繁琐。对于部分高校大学生来说,在大三大四时面临实习问题,为办理贷款,要从学校到当地资助中心来回奔波,增加很多时间成本,这无疑加重了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且贫困生只凭一纸证明贫困,就能够获得所有资助,无疑增长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不利于提高他们的上进心。而且他们取得助学贷款后,一方面无须按期向金融机构提供学习、生活、奖惩等信息资料,同时银行也无力对众多学生贷款施行跟踪检查,二者不免处于相互脱节的状况。

2.放贷机制不完善,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机制缺失

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根据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可知,在贷款风险控制中,担保是其基础机制。而国家资助政策则将生源地助学贷款变成缺乏担保的信用贷款。换而言之,与此前不少地区自行实施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均有担保这一情况相比,现阶段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其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缺乏基础机制,风险管理难度由此大幅增加。信用社作为贷后管理主体负责生源地助学贷款,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信用社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可比拟于商业银行的优势。同时由于借款学生过大的流动性、过长的贷款周期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实现控制贷款风险。

3.还款管理难度大,学生诚信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大多处于偏远的农村,交通和通讯均不方便,进行贷前调查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征信系统信息尚未覆盖到所有农户,缺乏对恶意逃债者的有效约束,使部分诚信度不足的学生有机可乘,有近20%的贷款学生毕业后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款违约现象,也制约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推广。此外,由于放款金融机构与贷款学生所在高校缺乏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对学生转学、休学、退学等涉及信贷风险的信息难以及获取,特别是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金融机构难以及时跟踪,贷后管理难度较大。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期限最长可达14年,家庭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收入状况都无法预料。显然,助学贷款难以满足金融机构对资金周转速度和收益率的要求。

三、未来生源地贷款的改革发展之路

面对中国广大的贫困学生,确立相对公平的评选机制是首要条件,因此要完善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建立全国统一、公开公正的困难学生认定平台和资助政策信息渠道,建立资助学生个人征信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家庭、相关金融机构和个人资助监管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推进资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建立生源地贷款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公平公正的评定机制。

目前,各地贫困生评定机制并不健全,生源地贷款对象的单一性已不足以充分发挥贷款政策的积极意义。而建立生源地贷款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所有学生采取公平公正的评定机制,真正地帮助到有志读书却条件不好的学生,将更有效地扩大生源地贷款政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教育部门应充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借款学生及其家长的动态信息,建立完善的生源地贷款学生数据库和公平公正的评定机制;农村信用社作为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承办金融机构,要积极提升服务水平,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按照评定机制,及时审批和发放贷款;相关高校更应积极配合生源地贷款学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加强申请贷款学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使更多的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帮助。

2.进一步探索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提高还款效率与安全管理。

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贷款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降低贷款风险。一是建立扶贫贴息贷款与生源地助学贷款对接机制,将生源地助学贷款纳入扶贫贴息贷款的范围,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学生贷款给予贴息。二是可以安排专项资金,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近年来电子商务经济发展迅速,生源地贷款的还款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确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还贷过程的工作效率,促进相关银行对资金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在虚拟的第三方平善安全机制,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的同时,也要注重每次还贷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及时还给了银行的账户。银行、个人和支付宝三方都要树立安全意识,共同维护还贷系统的完善。

3.健全完善的诚信还款约束机制,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

建立完善的诚信约束机制是解决目前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对违约学生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进行备注,充分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并与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深造、就业挂钩,杜绝其主观上的违约行为,从而有效降低贷款违约风险。同时要形式多样地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和程序,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惠及百姓。金融机构要以征信宣传为契机,深入学校和农村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强化“诚信还贷”的责任意识。高校要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学校声誉的高度,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强化贷后管理,经常性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普及个人征信知识,强化学生履约意识,树立“人要有志”思想。主动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毕业生信息确认工作,完善贷款学生个人资料信息库,通过QQ 、飞信等平台及时提醒学生按时还款,共同推进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立帆,完善生源地信用贷款体系研究[J]《高教论坛》,2014.1.

[2]李庆豪,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困境与前景--以湖北省A市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5.

[3]李释然,沈玉婷,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下大学生群体诚信问题研究[J],《高校管理》,2014.3.

[4]周璐,丁志婕,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现状和不足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7.

作者简介:

郑家兴,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1级。

上一篇:生源地贷款范文 下一篇:贷款利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