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源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1 09:54:21

高校生源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方方面面形成冲击和挑战,生源质量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生源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目前各高校间生源竞争日益激烈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地域条件等八个方面分析生源质量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吸引优秀生源的举措和对策,从而为保证和提高生源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源质量;影响因素;招生制度;招生宣传;对策

一、影响高校生源质量的因素

(一)高校知名度和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生源质量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产业化使各高校比以前更加注重品牌效应,争创名牌。名牌高校一般都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所就读的学校就是学生的品牌,名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就业层次明显比一般院校好得多。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接受名校教育意识较强,选择高校时对综合性、多学科的院校比较看好。

(二)高校所处的地域条件制约着生源质量

高校的地理位置也是学生及家长十分关注的因素之一,许多学生向往大城市、中心城市的高校,往往这些高校是一个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信息畅通,观念领先,经济条件优越,环境良好,而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喜欢社会的新生事物,希望到大都市进行学习和锻炼。一些高校因地处得天独厚的经济发达区(或大城市)并获得雄厚资金的支持,一般都有高素质的师资、优越的教学条件、良好的学习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因此,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的高校无论在学习、生活条件,还是在将来的就业方面都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有些考生和家长受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思想的诱导,无论报考哪个专业,所报学校都目不转睛盯住这些院校,从而使得经济落后的西部和北方边缘省份高校的生源大大减少,有些院校在控制线上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不得不降分录取,或通过调剂考生来完成招生计划,录取的新生报到率下降,从而影响生源的质量。

(三)高校就业前景与生源质量优劣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在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下,名校的毕业生无论在就业条件和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都比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要优越得多,就业途径较宽广。由于考生高考志愿的选择承载的内容太多,特别是与未来的就业一起考虑,就业与目前的择校和专业息息相关,因此要求考生更加关注高校的知名度、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回报率,考生和家长更加务实地把高校的就业率、就业质量联系起来,高校的就业工作对招生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高校招生宣传定位不准确影响生源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间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好酒不怕巷子深”,招生固守校门不出“阁”――不怕招不来学生的年代过去了。高校也开始向社会展示自己,不断地加强招生宣传,在招生工作中引进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策略,高校对外宣传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有的院校由于对自己学校的招生形势估计不够充分,盲目乐观,导致有限优质生源被他校抢走,或在招生宣传中定位盲目偏高让考生望而生畏不敢报考,造成这些高校生源的“亏空”;有的高校对生源情况估计过于保守,定位较低,宣传中误导一部分考生大胆报考了该校,结果该校门前拥挤不堪,许多考生纷纷落榜。因此高校招生宣传定位是否准确会引发高校之间生源的波动。

(五)国家招生政策的影响

国家招生政策对高校生源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高等院校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能力、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决定招生的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使教学质量、招生质量、办学效益稳步提高,“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但是,也有部分高校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质量下滑严重,从而影响了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生源质量,使生源质量下滑严重。

二、提高生源质量的对策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综合实力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工作的中心和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一所高校是否被社会所接纳和认可,关键在于办学条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的综合实力才会赢得社会的信任,才会吸引优秀生源,赢得生源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名牌战略,以品牌专业带动其他专业,使各专业的招生、培养、就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高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特别是师资条件的完善和提高,使高等教育真正做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二)树立生源意识,建立生源基地,多渠道、多形式选拔优秀考生是提高生源质量的必要手段

树立全校师生员工的生源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坚持从源头上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以重点中学为基础的生源基地是高校得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从影响学生选择高校的诸多因素中,我们应该看到,高校的招生策略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对高校学术地位与专业设置及就业前景的考虑。因此,在招生形式上力求做到多样化,以适应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行因材施教。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环

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四)完善招生制度,做好录取工作是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人才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制订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实质上是高校面向社会做出的承诺,是高校招生的依据,招生计划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合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影响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因此,招生计划的制订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招生政策相结合,要与学校的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育人的自身优势。

2.加强招生队伍建设

首先,选拔招生人员的标准,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熟知高校专业设置及各方面状况,熟悉招生业务,有一定的语言感染力。其次,我们要增强招生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为学校争光的信念,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其三,不断加强招生队伍的业务素质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办事干练的招生工作队伍。

3.加强招生管理和监察工作,严格招生政策

首先制定招生章程,并向全社会公布,做到招生政策的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其次成立招生监察小组,对参加招生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纪律和政策教育,要求招生工作人员将学校的生源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招生纪律来约束自己。同时加强招生过程管理,提高招生质量。在录取过程中,招生人员严格执行招生录取政策,同时针对各省市区生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提高新生质量。

4.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彰显学校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

第一,“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即请相关的领导和请相关中学的毕业生家长来校考察交流。“走出去”即除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招生联合咨询会外,还应建立一支兼职的招生宣传队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针对性地到一些中学去做宣传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和知名度。第二,印发招生宣传资料。第三,重视新闻网络媒体的宣传效应。第四,动员本校师生共同宣传,同时发挥校友的名片效应。第五,针对生源竞争形势的变化,在招生工作中引进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采取长期培育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综合性宣传与优势特色宣传相结合,在提高当年生源质量的同时,注重往年优秀生源市场的培育,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廖君瞒.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生源结构的影响[J].文化建设,2005,(8).

[2]张庆霞.影响高校生源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第24卷(5).

[3]王伟,曹乐松.高校招生工作中提高生源质量的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4]何艳玲,王苹.促进非正规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上一篇: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完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下一篇:关于理工科院校翻译选修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