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点滴谈

时间:2022-08-16 09:17:05

“合作探究”点滴谈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感知知识,自主探索知识奥秘,使学生学会并会学,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呢?

一﹑强化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与教师感情沟通的桥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能体会到研究数学时的快乐,并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诱发潜能,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大数”这部分知识时,我是这样做的:A(自由发挥)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B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的大数”的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很快就能说出:我们学校有1000多人;我家养了2000多只鸡;我的字典有500多页;世界上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有3000多颗……当学生回答到精彩之处,我能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了主体意识,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学习。

二﹑激发兴趣,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前提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源泉,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好奇心。创新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学生在学习意识中感受到自己智力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数学教学应使每个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每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第一任务。优化教学过程,采取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世界的奇妙,感知数学学习的精彩,增强学习动力,求知欲,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如在学习“比一比”时,引入时讲一个故事并动手制作了图片,并在最后提出问题“谁愿意给小动物当裁判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乐于帮助小动物解难题的积极性延伸到学习新知识上来,开始了形成猎取知识的愿望。再如创设游戏情节,引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魅力。教学“辨认方向”课上,学习认识了八个方向。我创设了动作游戏情节,教师说,学生做。面向西点点头,转向西南弯弯腰,面向南拍拍肩,面向东南拍拍手,转向西扭扭腰,面向东北点点头,转向北伸伸手,面向西北拍拍手。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鼓励质疑,组织讨论是“合作探究”有效的手段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不仅使一些平时胆小、害羞、怕错的学生能在小组中展现自己,而且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交流后,综合小组乃至全班不同的思路。

四﹑创设问题情境,在实践中动手操作

小学生对直观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于是我尽力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如:在讲授“认识角”时,用两根小棒代表两条直线,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感知“相交”这一概念,然后固定其中一条直线,另一条直线绕交点旋转,随着角的变化,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随着变化,让学生说说变化后的角各是什么角。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认识结构,并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补充,诱发创新潜能。

上一篇:让数学课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探索 下一篇:初中物理试卷的有效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