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探索

时间:2022-09-02 11:26:28

让数学课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探索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技能的形成及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被摆在了突出地位,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方式用好用活呢?

一、巧设问题,引入探索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探究性学习是当今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之一,它的学习效果是通过需要探索的问题来呈现的。或许教师们会有这样的感觉:现时教材比旧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降低了,系统结构也乱了。而我的理解是:教材的内容探究性强了,更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技能的形成也加强了。对此,中学数学课的学习内容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来获得新知。例如:在讲授“机会的大小比较”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了当今影响社会秩序较大的赌博问题:在49个号码码只有一个,而特码的赔率是1:40,为什么绝大多数赌民必会输给庄家?你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吗?对这个热门又玄妙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异常强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发展问题,深入探索

一条定理,一个推论,一种识别,它们都不是单一体,而是由若干个问题环环相扣,通过不断探究,层层剖析得出。对此,作为教者,除创设情境问题外还应善于挖掘问题、发展问题,从而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内容时,已知两个三角形边角关系中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如SSS、SAS、ASA、AAS能识别出两个三角形全等,而SSA对应相等却无法识别。那么在SSA中只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就能识别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我向学生提问)于是学生开始忙活了。是呀,加一个什么条件就能使它们全等呢?是角特殊化、还是边特殊化?学生在深思着。终于有学生提出来了:当一条已知边到未知边的距离最短时它们全等。(掌声四起)我再深层提问:①当两条已知边相等的情况下它们全等吗?②当其中一条已知边与未知边相等的情况下它们也全等吗?

通过这样不断地挖掘问题、层层剖析,学生就能真正理解为什么SSA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也能掌握图形的演化过程,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迁移性和系统性的掌握。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发展问题,学生能否在质疑中层层深入地探索、感悟出新知,是探究性课堂学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善寻问题,勇于探索

教学中,学生解答的问题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很难感受到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何价值,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众所周知,万有引力可是因牛顿被一个普通的成熟苹果砸到头上而开始探索的。在教学中教者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如在学习多项式的定义时,“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某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a+2a+3a+4a是多项式吗?它们的和为10a啊?为什么?这是多么鲜活的问题啊,老师除了给予肯定外,还应多多鼓励,并一起深入探索,最后得出将定义改为:几个不互为同类项的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对问题的探究。

四、理解问题,形成技能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完“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安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句新探 下一篇:“合作探究”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