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探微 第16期

时间:2022-08-16 08:26:34

语言探微 第16期

摘 要: 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语言在文学中的作用及文学作品的风格。语言这一文化载体,其魅力不可小视。

关键词: 语言 作用 风格

一、语言的产生

探求人类的起源,人类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会使用工具之外,还有语言。不仅是口语,还有书面语,特别是后者。据说动物也有语言,如表示求偶、愤怒和饥饿等。姑且不论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是否算语言,至少它们没有书面语言,而人类却有。有了语言,而后就有了文字,大多如此(因为据说我国有个别少数民族尚无自身的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有了竹木简,再往后文字写在布匹上,而后出现纸张。而其内容从占卜观天象、祭祀,直至农作物耕种。我国如此,古埃及也大致相同。古埃及最早的象形文字也是有关农业耕种的日月星辰及尼罗河水泛滥等。

之后由文字连缀而成词汇、短语、语句,以致最后出现了各种问题的书面文字。文字语言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件神奇又具有魅力的事。

二、语言的作用

同样在文体的界定上,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与散文,特别是早期的诗歌与散文,对他们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音韵。

如有一首为人熟知的小诗: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小诗的韵脚是/a:/,而我国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它的韵脚是/ang/。当然并非押韵就是诗,我国的骈文就不是诗,而诗歌中的散文诗也不押韵。无论是中国的郭沫若,还是欧美的惠特曼、雪莱等的某些诗文都不押韵,如雪莱的名句:“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有别于视觉艺术中的舞台形象,小说是凭借书面语言的叙述展示人物形象的。作者通过语言,唤起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认知,加上自身的想象,形成了自己心目中任务的形象,所以有的评论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而电视中的林黛玉则是某一位演员的形象表演。

作家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形象。我国有曹雪芹塑造的林黛玉、贾宝玉,英国有莎士比亚塑造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都是反对封建枷锁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形象。后来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各国文学大师塑造出令人憎恶的诸多形象,如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塑造的暴发户守财奴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国,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刻画了受尽摧残的祥林嫂,在这些苦难的人群中还应提到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小说中的奥利弗,等等。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都是古往今来各国的艺术大师们用自己独具精湛的语言描绘出来的,这些形象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如果将这些形象连缀起来,将是一副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

同样在环境、气氛的烘托上,影视剧为我们提供的是具体、形象的画面,而小说只能靠语言来描绘,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麦克白》中,写到麦克白杀人的当晚,在阴森的夜幕下,传来阵阵怪鸟凄厉的叫声,而主人公麦克白在行凶的路上,一直有一把血淋淋的匕首,一面滴着血,一面引导着凶手前行。

至于作品的结构也只能通过语言的叙述来完成,无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惯用的正叙、倒叙、插叙还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形结构”,如“巴黎圣母院”所显示的,都是凭借语言的叙述来完成的;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派乃至后现代派的作品比较特殊,有的作品干脆没有情节,如后现代派的荒诞派作品《未来在鸡蛋里》,写夫妻二人结婚后生了无数鸡蛋、皮鞋、楼梯、无政府主义者等,他们挤占了整个生活空间,使人无法生存,全书在人们绝望地高呼“生产万岁”中结尾。对这种无情节的作品很难说它的结构。然而同样是后现代派的黑色幽默大师美国的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出事了》,让重点情节反复出现,与此同时螺旋式地逐渐深化主题,形成一种动感,一次反映美国当今动荡不安的现状。这样新颖的结构,也是借助语言的运用完成的。

三、语言的风格

语言的运用,形成文学家们不同的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一些进步青年,鲁迅的追随者,看了并未署名的文章,也知道作者是谁。因为鲁迅先生的杂文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投向敌人,所以犀利成为鲁迅风格的重要成分。而同一时期徐志摩的作品,特别是诗歌,则很温婉、柔美,如《偶然》:“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语言简约、刚劲,塑造出有名的硬汉形象,如《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而英国湖畔派诗人的代表华兹华斯,语言绮丽,但有时不免晦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语言幽默、活泼,令人忍俊不禁;约瑟夫·海勒的语言则为黑色幽默,如在他的小说《出事了》中描述,一位失意者跳楼自杀前,留下一张纸条说他本不想死得那么难看,但苦于找不到一把手枪,只好将就这样死算了。话说得很俏皮,却隐藏着惨痛。杰克·伦敦的语言则质朴、刚毅。

总之,作家们运用自身的语言,形成不同的文风,而风格独具。有的作者仅仅用了一句话,则达到惊人的艺术效果,所谓“surprise ending”,这里也值得一提。例如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迫桑在《项链》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玛蒂尔德的,颇具姿色,但不安于中小资产阶级平庸也算殷实的家境,一心想挤入上流社会。为了参加上层社会的舞会,向女友借了一串价格昂贵的钻石项链。舞会上,她果然大获异彩,但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玛蒂尔德做了十年的苦工,她学会了做大量的粗活儿,拎大桶水洗衣,为了节约一两分硬币,两手叉腰大吼着与小贩还价。十年后人老了,皮肤糙了,满脸皱纹,但她很欣慰,因为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还给女友一串钻石项链。女友见了她衰老憔悴的样子惊呆了,喃喃地说了一句:“亲爱的,我的那串是假的。”只此一句,多么让主人公、读者诧异,十年的劳役值吗?假如她不爱慕虚荣……

四、语言的发展

语言,多么神奇的语言,用它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精巧的结构,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了语言、书面语言,才有了形形的书面文学,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艺术滋养,使人类的文化、文明得以传承。

当然语言、书面语言还直接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如中国史、外国史。

其实语言本身的变化也反映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象形文字的出现反映出人类遥远的过去,而中国的古文出现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那时你的称谓是“汝”和“尔”。英国也如此,他们同样有古英语,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作品中就有反映,第二人称“你”不是现代英语“you”而是“thou”。在我国经过辛亥革命,了清朝政府,特别是经历了,中国的语言呈现出半文半白状态,之后完全口语化,白话文广泛运用于各类文学作品……再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个阶段的新事物,语言也有了他们相应的名称,如电灯、电话、无线电、原子弹、人造卫星……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与各国交往的增多,词汇中增添了不少外来语,先有了“拜拜”(bye bye),后来有了“粉丝”(fans)的说法。最近“秀”的用法也很多,“秀”其实也就是“show”的音译,它有出示、展出、炫耀、表演诸多意思,于是便有了如今的种种说法,诸如“脱口秀”,“秀一个”。这一切也影响到字典的编撰,如《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将“拜拜”等词汇纳入。同样在英美等国,开办了不少孔子学院,有不少青年热衷于练中国武术,想必在他们的词汇中增加了“孔子”、“功夫”这样的词汇,所以语言本身的变化客观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五、结语

总之,人类有了语言(口语、书面语)才有了可维系的社会群体——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凭借语言这一切才能代代相传、继承和发展。反之,假定没有语言,这一切将不复存在。语言对人类,犹如空气对生长的万物,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却又常常被人忽视,比如当人们分析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时,每每着意于分析其主题、人物、结构、艺术手法,谈到语言,往往寥寥数语作结。

当然语言毕竟是符号,有人认为它是思想的外在形式,因此没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将是空洞、无力没有生命的。作为一个作者,倘若没有明锐的艺术触角,没有对生活广泛深入的体察、认知,深切的感受,以及足以表达这一切的长期练就的语言功力,是很难成就一部好作品的。

对语言这一文化载体,这一人类相互交流赖以生存的工具不可忽视。

上一篇: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究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新教材的几点感受和应对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