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时间:2022-08-16 04:57:06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摘要]新课改后历史课堂发生极大变化,但仍有不足之处,有的教师只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复习课流于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教材 复习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17-01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教学理念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已成为“爱与成长的地方”。欣喜之余,发现课堂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不足

“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它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许多教师把它当做金科玉律,全盘照搬,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教材中的一些内容需要教师给予重新整合。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就应先讲第三子目“商鞅变法”,后讲第二子目“著名的都江堰”,经过这样调整更易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一理论,也能使学生明确商鞅变法在前,都江堰的修建在后的时间顺序。再有人教版七年级(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第四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主题(“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一个次要的位置(最后一个子目)。给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按教材顺序教学,课后觉得有些欠缺,没有突出主题,吸取教训后给第二个教学班上课时就调整了教学顺序,先提“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果”,后探究江南得以开发的“因”,不但拓展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教科书受版面等方面的限制,提供史料不足,这就需要历史教师教学中适当补充史料以便学生探讨问题。历史学术研究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史实、新的观点出现,而教材的编写有滞后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一些史学新成就适当地引入课堂,丰富教材内容。历史教师对教科书的态度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历史复习课的不足

复习课是教师组织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进行巩固、理解、运用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上复习课时没有教学设计、随意性强;有的教师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从头到尾滔滔不绝把课再讲一遍,学生没有新的收获;有的教师又会非常“清闲”,发给学生大量的练习题或复习提纲,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背诵课。这样的复习课形式单调,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历史复习课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课也要有教学规划,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三维教学目标,除了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线索外,更应该通过启发、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化情感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质的提升。复习课的环节也很重要,一般由知识体系构建、练习和反馈三个步骤构成。知识体系构建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列表整理法、比较法、讨论法、提问谈话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师生共建知识体系,避免一问一答。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消化、提升所学知识需要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练习题,做到精选、精炼、精讲。做习题时教师要对典型例题解析,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规范答题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避免搞题海战术,提高学习效率。还要做好课堂反馈,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复习进程。上好复习课要关注教材、回归教材,要区分单元复习与专题复习的不同。

三、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时落实不到位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从六大方面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并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但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更多关注“双基”的落实,而忽视了深层次目标的达成。如对科技史的教学只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贡献,而不介绍科学家奋斗的事迹,看似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实际没有使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吸取到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没有使学生借鉴到成功的人生经验,那么科学家的贡献只能成为“死”的知识,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灵魂,学生识记得再好,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失败的一节课。历史学科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昭君出塞的人生价值、诸葛亮的励精图治、祖冲之的刻苦钻研、唐太宗的用人策略、邓世昌的军人职责、谭嗣同的生死价值、林则徐的民族气节、华盛顿的民主精神……许多内容体现了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若能让学生接受将大大提升国家软实力。还有在制定目标时有的不符合教学实际,“假、大、空”或“高、大、全”,人为导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运用历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上一篇:浅述中学数学预习重要性及预习策略 下一篇:关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