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16 12:26:52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人才培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合作理念、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举措。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我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要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成立于1999年,近几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规模化的实践探索。目前,学院与饭店以及旅行社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学生的就业实习、临时顶岗实习、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三种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密切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同时,对于增强高职教育的活力和提升办学水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尽管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1.校企之间缺乏长远合作规划,合作伙伴关系不够稳定。在目前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基本都是学校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课程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具有一定广告利益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2.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形式较为单调。目前校企合作其实质是一种“换工式”的合作,虽然“换工式”合作在目前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换工式”合作对培养目标又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就我院的旅游专业来看,学校在校企合作的角色比较单一,起到的作用也比较小。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相对于与酒店之间的合作,目前学院和旅行社的合作还比较滞后,如2008年旅行社在所有合作企业中只占了17%的比例,这显然是不符合专业结构需求的。

3.教学管理措施不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目前,校企合作中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职业特色不浓。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学院的教师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但缺乏在企业一线实习锻炼的经验,即使有个别老师参加过企业的定岗培训,也不可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

4.实践教学过程中协作监控不够紧密。实习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由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控制处于绝对地位,使学校很难了解学生实习的状态,这使得校企合作的评价、学分的认定、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时企业依据其规章开除学生,却没有通知学院方面,导致学生未能够正常完成实习,最终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这给学院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以下举措来加强校企合作,从而促进人才培养。

1.更新校企合作理念。一般来说,实现毕业生就业使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第一目标,而企业会基于利润目标和发展定位的要求来决定人才的取舍。教育产品的长周期性决定了教育应有预见性,如何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紧密合作关系。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可以是“订单式”培养,即职业教育院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培训急需的、相对固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输送给相关企业。也可以是合作培养,如合作开办相关专业,建立联合培训中心,联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推广人员,这种形式可以面向社会,培养、培训的内容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达到“零距离”上岗。

3.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体系,加强教学与企业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成立由院校专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任务重在“指导”,具体项目包括:对专业设置进行论证,对课堂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专业指导委员会还直接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这就要求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包括实训实习设备、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要通过校企合作改变职业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另外,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可以根据学分管理办法,对课堂实验、实训基地实践和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做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并把要求和规定编入到实纲中,分发到学生手中,在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习时,要积极主动的与企业经理和员工加强联系,扩大感情交流,与企业合作,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规划考核点,在时间和地点上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4.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更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定期为教师提供“充电”学习机会,让教师了解新流程、新技能,拓展知识领域,丰富教学课堂;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锻炼和学习,最终实现全体教师的轮训;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实现持证上岗;积极从企业选聘优秀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改革高职学院教师考核标准,不再以科研论文和教学工作量为惟一目标。

实践表明,成功的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职业院校应不断更新校企合作理念、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实力和魅力,使职业教育紧贴市场需求,真正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上一篇:农村教育与拉动消费思考 下一篇:当前农民工社会心态分析:基于Z市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