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日用品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时间:2022-08-16 12:15:29

加强农村日用品市场商品质量监管

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作为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保障和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职能。从当前我国农村日用品流通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状况普遍,农村市场环境受到来自买方和卖方的双重制约,形势严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农村市场建设高度重视。提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

农村商品市场是当前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无证无照经营,经营假劣有害商品、不合格商品、过期变质商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我国农村市场秩序,侵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大农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德章。

农民收入水平低和“买廉”心理

本刊记者:当前农村日用品市场商品质量问题突出,主要有哪些呢?

丁德章: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商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农村处在监管薄弱地区,缺少有效的监督,以及农民收入水平低和“买廉”心理,致使农民消费权益受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成为“消废”者的情况较为普遍。

一是农村市场上的商品由于质量差,不合格或者以次充好所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件屡屡发生。

二是鱼龙混杂,品牌不清、产地不明、质量不真。在当前的农村商品市场中,包装说明不全、没有执行标准、食品没有QS生产许可标志、无认证标志等情况并不鲜见。

三是一些厂商选择农村市场,推销假货与残次品,导致农村市场日趋劣化。

2007年1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07年农村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其中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有关农村市场商品和服务存在问题的调查与评价。调查显示,产品质量、虚假广告和宣传、价格和冒牌商品等问题是农民认为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中4个方面的消费问题最严重:对于“目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的调查显示,45%的被访者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16.4%的被访者认为是“虚假广告/宣传问题”,15.4%的被访者认为是“价格问题”,13.4%的被访者认为是“冒牌商品问题”,分别摆在第一位至第四位。

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示范引导

本刊记者:当前农村市场商品质量问题的存在,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丁德章:造成当前农村商品市场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城市中类似问题的共性,也有农村情况的个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制假贩假重心逐步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执法设备和人员的到位,造假贩假者已较难在城市及其市郊立足,而目前农村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不少造假窝点的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2、农村市场经营者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活跃,可以说所有小城镇、农贸市场中小商铺林立,甚至各自然村也不乏售货点。应该说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可喜的现象。但由于都是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形式,经营户过多、过散、竞争过于激烈等原因,使经营者自律心态缺失。

3、农村消费者消费知识提升难。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居民,因收入、文化以及生活商品化水平低,辨别真假的商品知识也相对较差;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在外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和儿童,对食品消费知识欠缺。农村消费者因在商品消费知识方面的局限,难以分辨正规和假劣商品,误认误购,以致身心和经济利益受损害情况时有发生;最为重要的还与农民的消费观念有关。

4、执法人员对农村市场管理到位难。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地域广阔。尤其是一些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不集中,经营网点分散,点多面广。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城镇店铺相对集中,还好一些,但有些村组远在几十公里外,仅有一、两家小店,工商人员市场巡查任务繁重。

此外,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示范引导。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集团型超市无意进驻,使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示范带动作用。

本刊记者:加强农村日用品市场商品质量监管,应采取的措施有哪几方面?

丁德章:营造农村放心购物的消费环境,是保护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应该抓紧时间,着力做好。就当前来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从源头加大打击制假贩假行为的力度。对小案不放弃,责令停业整顿,补齐证照手续,提升卫生指标。大案抓源头,端窝点,重惩处。对于隐匿在农村偏僻地区恶意造假、傍名牌、经销假冒伪劣的违法者,一定要严厉查处,以此打击假冒者的气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干2007年7月25日公布实施,该规定对食品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大加强,为执法部门狠抓食品源头案件,提供了依据。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自身也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责任制,想方设法加大对农村商品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在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的监管机构和人员的同时,通过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签订责任状,根据个人的工作岗位的不同,把任务细化和量化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作为年终工作考核、评定先进的依据,以调动起这些部门在农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严格规范经营者行为。加强对农村商品经营者管理,把住进货关,通过对农村商品经营业主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相关质量知识,增强其真伪优劣商品的辨别能力,明确经销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建立并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健全进货台账,做到货源有据可循。对农村食品经营户的管理,首先要严格准入资格,第二要严格经营行为。避免有些经营户在办营业执照时申请表里只填写“日用百货”的经营范围,而在实际经营中配售食品,以逃避食品的卫生前置审批的行为,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工商部门要负监管不力的责任。鼓励农村小店加盟有信誉的食品连锁店经营。

3、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维权意识。消费者是假冒伪劣商品制贩者的“天敌”,只有广大农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拒假并积极参与打假,才是使假冒伪劣商品绝迹的真正有效措施。客观上说,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收入低,购买力不高,直接制约着农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要有所转变,非一日之功,但工商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促进。

4、引进优秀和信誉度高的商业企业在农村开设网点作示范。规范农村市场经营秩序。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日用品市场混乱的状况,必须积极倡导市场主渠道销售和规模经营的理念,应扶持大型企业、正规的超市在农村开办连锁店,为当地的商业企业提供示范作用,从源头上切断或控制住不合格商品流入农村市场。为此,一是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头和示范作用,促进农村日用品市场环境的改善。结合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农村消费日用品流通和消费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市场上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5、建立健全农民维权投诉的便利渠道。克服和消除农村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农民朋友的监督力度,畅通农民依法维权的渠道,在广大乡村建立起基层消费者维权组织,并给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村消费者提供必要、及时的法律援助,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安全的“前哨”。为此,配套设立农村商品质量安全监督协管员,构建社会举报网络,建立起在农民身边不走的商品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全国农村若都能如此,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就难有立足之地。

上一篇:创新 让艺术生命常青 下一篇:一般保证人的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