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8-16 12:01:05

大学语文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大学语文课教学一直饱受非议,边缘化问题已经显现。本文先是对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随后就大学语文可持续发展策略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语文;边缘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H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209-1

2013年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对全国91所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仅有34.8%,课时也在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可以说“边缘化”已成为近些年大学语文课程发展不争的事实。但不可否认,很多高校和学者也在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做着积极的努力。对处于尴尬境地的大学语文而言,“变则立,不变则废”似乎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下面就大学语文边缘化的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引发大家的共识。

一、大学语文边缘化的的原因

(一)教材可谓“百花齐放”。一是从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可谓“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据统计有几百种甚至一千多种不等,编写思路也有很大不同。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当时全国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约占市场的30%。二是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思路来说可谓“异彩纷呈”。目前的大学语教材,有的按照文学史脉络来编写,有的则按爱国、青春等专题来分类,还有的按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来编排。三是大学语文教师大多自己选择教材,也有的老师不用教材凭经验教学。

(二)课时、课堂设置“五花八门”。目前从设置大学语文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的高校属少数,有的学校只是将部分专业设为必修课,而且是否开设由院系自己决定。一方面在开设大学语文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学校中,该课程一般上一个学期,2个学分,大概32个课时。授课教师主要为各高校中文系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学课堂“规模过大”。就目前来说国内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经常是公共课,一般都是一二百人的规模,班级规模太大,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语文教学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目标“各自为政”。2013年11月25日《新京报》评论: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有的老师会上成文学作品鉴赏课,有的老师则侧重于应用习作。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是语言能力,也存在争论。老师不一样,学生群体不一样,课程发挥的空间就很大。“这是优势,也是劣势,这是大学语文迟迟没有发展成一个学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大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令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一直较为模糊,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长期存在选文教育派、人文教育派、文学教育派、语文专题派、人文语文派等各派纷呈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材的编著、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等均呈现出各自为政、各以为是的局面。这种局面导致了许多人对大学语文的误解以及教学方向上的无所适从。

(四)教学模式“弊端百出”。一是在大学语文课堂,很多老师照搬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忽视它本应承载的人文精神素养及语文习惯的养成。二是考试评价体系的相对落后,也使得不少学生依然满足于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使得大学语文的授课效果与授课初衷渐行渐远。三是基础教育中语文素养与阅读习惯培养的缺失。语文绝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应是一种习惯,其最终指向的则是大学生能力与素养。

(五)教学用意“功利化强”。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和功利化的社会风气也导致大学语文遇冷。我们知道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致的:为了升学考试,为了职称评定,为了出国深造,为了晋级晋升。而大学语文的特点在于人文性,同英语相比,大学语文少了几分功利性,却也少了被重视的程度。校园里, 我们会看到很多晨读英语的人,却甚少听到诵读中文的声音。

二、大学语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人文性的大学语文教学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学应与此前学习阶段的语文教学有明显区别,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有合理分工,不能仅仅止步于“大学汉语”这样工具性较强的通论性课程,应该更加突出人文性,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二是大学语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新时期的学生的特点向上升华,向纵身拓展,培育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三是近些年大学生眼高手低现象突出,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向实践延伸,培育学生综合性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统一使用权威的大学语文教材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各高校各自为政的局面,致使没有通用的权威教材,使得各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缺乏必要的交流,这也影响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建议新编《大学新语文》,该教材选文要避免和高中教材的重复,要凸显教材的价值性和可用性,冲淡知识性,舍弃工具性,限定学时和教学目标,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新奇感受,真正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起到了指导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作用。

(三)大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有创新的方式方法。新时期的大学语文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在改革大学汉语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出台“一揽子”计划,创新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顶层设计。一是在课堂教学方面,从建设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等,加强文化历史教育,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汉语文学素养;二是在课外教学方面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历史文化经典、开设“作家谈写作”等系列公开讲座,有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等。三是加强大学语文教师素质培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自身的母语水准和教学能力,教师要有“一缸水”的资源来对应学生“一碗水”的需求,进一步探索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路径。

(四)大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应消除功利心态。一是大学语文教育的边缘化的起因从源头上看不在大学,而是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因为在应试教育机制体制下,一部分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语文成绩单提高难以短期拿出好成绩,升学考试更是无法用语文成绩来提高成绩,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部分)都会把语文学习一推再推,甚至根本不为学习语文留出时间。在今年各地开始研议的中高考改革方案中,语文分值将大幅提升必将唤起学生、教师、家长对语文的更多重视。二是语文教学需要跟上时代节奏,改变目前呆板生硬的教学模式,更多去引导学生多读书,学会享受阅读与写作,而不是怀着功利的心态,为语文学习所累。

参考文献:

[1]邢宇皓.大学语文日益边缘化?遭遇前所未有尴尬[N].光明日报,2004-02-13.

[2]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人杰(1973-),女,汉族,吉林吉林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

上一篇:高校英语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