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特性研究

时间:2022-10-08 06:26:08

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特性研究

[摘 要] 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点。新疆区内小学、中学和大专院校的维吾尔族学生第一语言基本上都是维吾尔语,尽管他们的母语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其母语足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的需要。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的性质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其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再次维吾尔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是一个民族学习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属于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学习与教学的过程。结合这些特质,本文对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的特性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维吾尔;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 H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200-1

一、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的现状

常规模式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学校的所有课程用少数民族语开设,少数民族语是学校的教学语言,自然它又是学校的工作语言。学校一切教学和教育活动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而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设置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汉语课程教学时数分别为500学时,500学时,536学时,总计1536学时。使用的教材是由新疆统一编写的汉语教材,共11册,每学年1册。由于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汉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分布情况对汉语教学的影响较大。相对来说,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效果比少数民族杂居、散居地区的各类学校的差些。偏远农村、牧区所在地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效果比市、县所在地各类学校差些。总之,分散到10年的1536学时的汉语教学只限于课堂教学,学生所掌握的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满足汉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要求。

实验模式的汉语教学是从1991年开始的。主要做法是数、理、化课程用汉语教授,其他课程用维吾尔语教授。这种实验有的从高中开始,有的从初中开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汉语教学,加速民族学生民汉兼通的进程,向内地高校输送双语人才。实验班办在市、地、州所在地。实验班学生从初中、小学毕业生中严格挑选,任课老师从所在学校或其他学校选派。数、理、化课大多由汉族老师或民考汉的民族教师承担,并完全用汉语授课。实验班学生参加高考时,除语文课以外,全部科目用汉语答卷,单独立档,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新疆首批实验班学生1996年毕业,他们已全部考上了各类大专院校,实验班模式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还有民族院校预科教育的模式。民族院校预科教育的模式,从学制分,有一年,有两年制的,但大多数是一年制的。从培养目的分,有为外校培养预科生的,有为本校培养预科生的。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预科班又分为文科班、理科班、医科班等。预科班开设的课程包括主干课和必修课。一年制预科班的主干课程有三门,即汉语、数学、英语。两年制预科班的主干课程是汉语、数学、英语。必修课程各校略不同。

二、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第一语言的掌握过程一般都分为自然学习时期和学校教育时期。而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是在自然学习时期掌握的,学校教育要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即使在学校教育阶段,自然学习语言的过程,通过交际学习语言的过程仍在继续着,而且仍占相当的比重。而第二语言的学习,绝大多数人则完全是从学校教育开始的,主要是由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把自然掌握语言的过程加以浓缩、提炼,从而移植到学校教育之中的。所以,以学校教育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是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的特点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第一语言学习的过程,主要是解决思维与语言的矛盾。也就是说第一语言的掌握过程是跟思维能力的增长过程同步的。人们掌握第一语言是他们同客观事物接触,在对客观事物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实现的。概念形成了,表示这一概念的物质形式(语言)也掌握了。而第二语言的过程则是用思维的另一种物质形式(第二语言)去更替已经形成的思维形式(第一语言)的过程。

全世界各民族的思维规律是一致的,但各民族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所选择的物质形式(语言)的规则则是不同的。各民族语言中那些习惯了的“语言模式”,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或相似的,但绝大多数是互不相同的。在人们学习第一语言时,其中的各种“语言模式”是随着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增长而自然形成的,一般不受现成“语言模式”的干扰和阻碍。而在人们学习第二语言时,头脑中那些现成的(第一语言)“语言模式”就会对新来的(第二语言)“语言模式”产生一种阻力。而这种阻力将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三、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性

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具有实践性。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实践性特点要求在汉语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要地位,否则,就不能牢靠地掌握汉语。单纯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系统教给学生,只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汉语知识,而不能将其作为交际工具。要想使学生切实地掌握汉语,具备用汉语从事交际的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任何技能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是一种综合性性教育。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要素,所谓语言的交际功能就是这些要素的综合运用,因为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起到交际作用,必须是几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或语言能力的培养,都要天天学、天天练,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不能间断,否则就不会巩固。在划分教学阶段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反复性。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还同时具有系统性。语言是一个具有音、义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组合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汉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种规律性的知识(或基础理论)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知识,科学地学习汉语,又用这些知识科学地指导实践。这些知识又必须是系统的,不应该是任意的、杂乱的。

参考文献:

[1]方晓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01.

[2]王本华.关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51-55.

[3]艾买提.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性质的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02,13(2):14-17.

[4]杨德明.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作者简介:努尔买买提・吾布力卡斯木(1982-),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喀什师范学校汉语教研组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大学语文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