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 让学生触摸数学

时间:2022-08-16 05:13:24

关注学生发展 让学生触摸数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意识到: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触摸”数学。

一、建立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动情

传统的课堂,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这样的课堂哪有创新?新课改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建立起平等、友爱、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二、实践操作,学会动手

实践活动具有的直观性,可以使学生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教学中要把实践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要挖掘表象中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白梯形的面积计算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然后让学生动手剪拼,最后交流。这时如果有学生没有转化好,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原来他没有沿高去剪,拼不成学过的图形。在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后再去剪拼。这样,本节课的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三、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学会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述是思维的外化过程。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理顺思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概括。

教学中堵住学生的嘴巴,无疑就是桎梏学生的思维。因此,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说说看,请同学们先自己讲一遍,再看谁说得好,你认为他说得怎样,请再讲一遍等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其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学会动脑

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已得到大家的共识。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不要以是否“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标准,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静下来想一想”“眼睛闭起来想一想”,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良好习惯。

五、突出主体化教学,学会交流

数学教学要打破“一言堂”的局面,突出“主体化”,让学生互动,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因而,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极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讨论、辨析等等。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

六、善于观察,学会动眼

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马路上在某一时间段驶过的车辆,动感的画面,活泼的音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接着提问:“你能数一数刚才过去多少辆摩托车,多少辆小汽车吗?”从而引导学生动脑、回忆、思考。这时很少有人统计,于是再放一遍,学生仍然统计不好,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小组合作,经过分工之后,很快就得出该教学的内容,效果特别好。

总之,数学教学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要让学生学会“触摸数学”,即自己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使学生在讨论中尝试,允许失误和不同意见,师生平等探索,没有绝对权威。从而使数学学习过程进入了一个充满个性、民主和谐的人文精神境界。

上一篇:美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数学教学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