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数学典故 渗透数学文化

时间:2022-09-07 10:26:55

善用数学典故 渗透数学文化

摘 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应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应永远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数学典故来渗透数学文化,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数学典故;渗透文化;启迪思路

一、用数学典故励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给学生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典故,鼓励学生钻研数学。例如,在鼓励学生数学计算时要做到既快又准时,可以用我国著名的速算家史丰收的故事。史丰收小时候,喜欢写呀、算呀,常常沉迷在思考中。一天中午,他又埋头算着,吃饭也不动身。妈妈只好把两个馒头端来让他吃。可是,小丰收一直没顾得上吃。快到上学的时间了,妈妈急得催他上学去。他这才停下笔,背上书包向外走去。妈妈一看,呆住了,两个馒头还放在盘内,上面写满数字。原来,小丰收把吃饭的事忘了,将馒头当成稿纸了。正是有了这种“因学废食”的刻苦钻研精神,才造就了后来我国著名的速算家――史丰收。

数学学习有时候可能要遇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孩子们讲述大海边的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后人将他与牛顿、欧拉、高斯并称为“数坛四杰”“数学之神”。阿基米德11岁那年,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古希腊最大的城市之一的亚历山大里亚求学。阿基米德没有纸笔,就把书本上学到的定理和公式,一点一点地牢记在脑子里。阿基米德攻读的是数学,需要画图形、推导公式、进行演算。他没有纸笔,就用小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因为地面太硬,写上去的字迹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几天,又发明了一种“纸”,他把炉灰扒出来,均匀地铺在地面上,然后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时天公不作美,风一刮,这种“纸”就飞了。一天,阿基米德来到海滨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数学问题。无边无垠的沙滩,细密而柔软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铺展在脚下,又伸向远方。他习惯地蹲下来,顺手捡起一个贝壳,便在沙滩上演算起来,发现这种“纸”又好又便捷。打那以后,阿基米德喜欢在海滩上徜洋徘徊,进行思考和学习。这种学习习惯从求学的少年时代开始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占了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当时,已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正在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演算数学,对于敌军的入侵竟丝毫未察觉。当罗马士兵拔出剑来要杀他的时候,阿基米德安静地说:“给我留下一些时间,让我把这道还没有解答完的题做完,免得将来给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证完的难题。”

二、用数学典故激趣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用智慧建造了辉煌灿烂的数学宫殿,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无疑对于提高数学修养和学习兴趣是有益的。

三、用数学典故启迪思路

数学典故最让学生喜欢的地方还在于,故事中的数学家针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精妙解决思路,这是最值得老师和学生去了解数学典故的原因。高斯是继阿基米德和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数学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1+2+3+4+……+97+98+99+100=?不一会儿,小高斯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01,求50个101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加乘运算,能迅速准确得到结果。让学生对这种算法进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对于新的数学概念和新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用数学典故来引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概念的枯燥,而且十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帮助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在六年级“比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了10个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要求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比均为“黄金分割比”)。正当同学们为彼此之间的不谋而合而倍感费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了10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做同样实验的数学典故。学生纷纷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长方形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呢?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奥秘?于是,教师趁机揭示研究主题。就这样,一次有趣的课堂实验,一个简短的数学典故,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感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变成了生动的文化交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开发与利用好数学文化中的数学典故,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让数学教学超越其知识本身,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上一篇:读写并行 丰满古诗 下一篇:让书香飘溢校园 让阅读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