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开放式”课堂中的新挑战

时间:2022-08-16 03:20:56

如何应对“开放式”课堂中的新挑战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放式”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促进资源生成以及用好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新挑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不断地探索。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新挑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52-02

从主动发展观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只能在与其相关的各种关系和参加的各种活动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它是一种动态过程,而且这种动态过程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过程。所以只有主动去参与有助于形成积极关系的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实现生命价值,创造理想幸福的人生。

一、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审视传统课堂教学,多数教师主要是通过个人整堂课的讲授来控制课堂。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要求师生互动,因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问,学生则不停地答。课堂教学从 “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且提问碎片化、简单化。从本质上讲,这种 “满堂灌”以及“满堂问”的课堂教学割裂了知识与思维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学生发现知识的体验过程及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缺乏学生自主的课堂。其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多,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情况多,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少;师生一问一答集体教学方式多,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知识点多,关注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少;教师关注学习结果多,关注学习过程少。如何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共同创生者,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如何改变上述的现状?笔者想,就必须构建“开放式”的新型课堂。这种新型课堂追求“有向开放”“互动生成”的“生长性”推进过程。在课堂上建立起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共同体,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表现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强调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更注重因学定教,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开放式”的新型课堂给教师带来的新挑战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努力改变课堂互动时学生被动围绕教师转的直线单向状态。首先要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脑”真正地动起来。然后把单独学习、小组学习、集体指导优化组合,使学生在积极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交互碰撞,共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关注、捕捉、判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资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样课堂就会“活”起来,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作为“推进者”需承担积极编织、重组资源,为“积极”“有向”“高质量”地促成资源生成及时做出智慧的回应,使学习过程在师生双方真实互动中得以不断生成、深化。呈现“互动生成式”教学。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促进资源生成以及用好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我们如何能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促使学生产生资源的同时敏锐地发现与定位资源?其次,我们应该怎样推进、提升可用Y源?甚至那些我们师生间充分地多向互动时所产生的无数意外,我们应如何处理?这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面对挑战的解决策略

1. 用“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生丰富的学生资源

开放式课堂,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放”。要用“大问题”放下去,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你的问题有多大,学生的思维就有多广,提“大问题”绝不是用一些简单封闭式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牵进教师预设的圈内,表面上“小手如林”,实际上思维含金量极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设计“大问题”需围绕教学目标,面向多层次的学生,并且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从多维度发散思维,它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同时问题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建构性。学生在探究这样的问题中必然会产生深化教学的重要资源。

2. 关注各类教学资源,重视学生的回答

要改变对资源“视而不见”的现象,从只关注正确答案,转换到重视各类学生的回答,并做出及时的分析和解读。特别是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学情、采集样本,到学生中去倾听、引导(当然不是学生一问你就答,而是向学生投去鼓励的目光,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向同伴询问,学会在同伴合作中共赢)。努力捕捉学习资源。忌摆样子:给出了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时间,教师则无所事事地往前面一站,或作秀似的巡视两圈,然后继续演预设好的教案剧。要切记“放”是为了“收”, “放”是教学资源生成的过程,是为教学推进做铺垫,与下一步“收”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放”是为了“收”得更有针对性,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学情,采集样本,努力捕捉学习资源,调整下一步教学的起点和路径。从而积聚生成,构建出互动生成式的新型课堂。

3. 及时给出反馈,积极鼓励学生

在集体汇报交流中,教师要根据目标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源做出迅速地判断和选择,并及时做出恰当的,具有补充、修正、提升等不同性质的反馈,给学生及时地鼓励、欣赏及启发,使学生更自信积极,同时又能保持独立思考。这要求教师要在“继承中发展自己”,要继承的是:在传统教学中对教材的深入解读能力,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课堂中稳立首席之地,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源做出迅速的判断和选择。特别是语文教师,做好多元解读、有面对文本的力量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这种基本功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丢弃;要发展的至少有两点:一是我们的学生观,即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学生,给予学生反馈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更自信积极,产生更大的学习内驱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尊重学生、读懂学生。教师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导他们去倾听和思考,形成多向互动的交响课堂。最忌讳的是教师越俎代庖,自我展示,或学生说什么是什么,不进行恰当的反馈和提升。二是教师要掌握并运用真实推进资源的策略,具体有如下几点:针对学生的点状思维,引导学生结构化思维,采用整合策略;针对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标准并合理分类,采用分类策略;针对学生的偏差或错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聚焦,采用比较策略;针对思维困惑或矛盾之处,反问、追问学生,深化思考,采用质疑策略;针对学生具体思维,帮助学生概括、抽象,达到新水平,采取提升策略。

4. 针对亮点,采取放大策略

尽可能“并联式”呈现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并引导学生辨析、完善最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互动生成式课堂存在多向互动,对于产生的所有有价值问题不见得都是我们能够及时反馈的,因此我们最好采取现象学所讲的悬置的方法,可把问题留在黑板上。这样既表明对学生的尊重,又能客观地保存问题,以待时机的成熟,随着教学的推进解决问题。经验告诉我们,板书是否丰富,能反映出一位教师对生成资源的重视程度。

要关注“教学意外”,有意识地将其转化成教学资源,任何“意外”都有原因,因而要即时判断、相机引导。这种意外往往是创新思维的花苞,只要我们给予阳光和养料,它便有可能绽放出绚烂的色彩。而且在这种关注中常常会使我们教学相长,这种充满教育智慧的细节也常常会成为课堂的教学亮点。

“开放式”课堂所带给我们的新资源,是宝贝,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促生资源后能发现资源;练就过硬的新功能驾驭资源;同时还要保有面对新资源时客观的态度,悬置以待时机;而对于那些互动中产生的意外又要求我们怀有一种对于美的欣赏与珍重。

参考文献: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C].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4.

[2] 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58,168,173,199.

上一篇: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语文素养 下一篇: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情形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