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高效复习策略

时间:2022-08-16 01:51:48

数学中考高效复习策略

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

数学 中考 复习策略

在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怎样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复习获得满意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老师孜孜以求的。如何搞好初三阶段的总复习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初中的教学成败。因此,高度重视初三阶段的总复习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复习建议与计划

1.立足教材,重视“双基”训练

2.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尊重学生的思考、思维

第一轮:复习宗旨是把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复习各单元知识结构中的主要知识点,理顺知识结构之间的网络联系,每章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用学生容易记忆的语言总结。

第二轮:复习宗旨是巩固提高,分层复习,分类要求,共同进步。试题来源应以教材为主,教材每章的章头图、引言常常是意味深长的,是展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很好范例。“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对开拓视野,启迪思维也是很好的教材。还有实习作业,探究性课题,重点例题、习题这些源于课本的材料适当引申、拓展,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赋予新意。还可从网上、部分的参考书上获取信息。

第三轮:复习宗旨是适应中考试卷,精选“近两年各省市课改实验区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使学生适应中考应试,以培养学生答题技巧,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从学生模拟试卷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强化,不断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二、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制定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悟考试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又是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数学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性质和命题依据、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的方式及试卷的结构,从而加强复习的指导性、计划性、针对性。

三、研究《教材》,打牢基础

新课程下的教材淡化了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逻辑演绎体系,知识点比较分散。比如,《统计与概率》,几乎分布在初中3年的学习当中,给我们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学校在后期复习阶段均给学生购买了适合学校实际的复习教材,并按此教材进行复习。不论是购买的复习教材,还是原有的课本教材,我们一定要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近几年教材的研究,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每年教材在上一年基础上有所变化,特别是习题不断增加,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由原来的A、B组题变为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理解、联系拓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也看到数学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增强。

教材的研究要做到:(1)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性。现行数学知识,可以分为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各板块知识之间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复习时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2)抓好双基教学,掌握通性通法。纵观我省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考查学生双基内容的试题占到60%以上,因此,数学复习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形成,明确常规题型的通用方法,掌握通性通法。(3)创新例题、习题,提倡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法。

四、分析近两年中考试题的走向,把握中考复习要求

我们学校数学教师在细读《2012年中考必备》之后,学校适当地制订出一份含有全国中考试题的试卷,然后组织全体老师进行解答,目的是让老师们了解2012年中考试题的走向: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应用。明确新课程与老教材比较哪些知识弱化、删除了,哪些知识增加了。如数与代数部分对二次根式的要求弱化了,删除了韦达定理。空间与图形部分对圆和证明要求降低,对纯几何的计算已逐渐弱化,趋向于生活化,强调应用性,如在测量河的宽度、物体的高度等方面的考查加大了力度。增加了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删除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和公切线等内容。在削弱演绎推理的同时加强合情推理,更关注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发现、推理、验证和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研究《中考试题》。努力做到:(1)明确试题特点,把握考试方向;(2)发现试题的地方特色。如我省07年试题中的20题,以外省在我省的投资项目为背景;(3)重视研究试题中的变化的部分及题型;(4)关注试题中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热点试题。

五、在最后复习阶段应该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没有计划,盲目性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生要为自己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何时复习基础知识,何时复习综合性的知识以及提高应试能力都应计划在内。教师也要有详细的复习计划和教案,不能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误区二:不认真审题,凭印象答题。

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见到不少试题,当拿到题目时,不认真审题,一看好像是做过的原题就直接把答案写上去,结果发现,单位写错了,或题目中关键字和自己练习的不一样,导致这道题做错。因此复习时,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遇到熟悉的题目,不紧张,更要认真审题。

误区三:忽视基础知识,重视难度较大的试题训练。

目前,我们提倡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放型的解题思路的训练,许多学生则认为是放弃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训练难度。纵观2006年的课改实验区的试题,我们发现,试题并不难,只要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解题思路开阔,试题都能迎刃而解。

误区四:从睡眠时间中挤出学习时间,打“疲劳战”。

中考时间越来越近,许多学生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不能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反而降低了学习的速度与效率。

误区五: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初探 下一篇: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