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8-15 10:42:01

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提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本文主要介绍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分析我国能源安全现状,提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

一、能源安全基本内涵及发展过程

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经济安全性,是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在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②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能源安全首先以“石油危机”的形式出现。20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主导此前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是分布广泛,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欧洲工业化先导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所以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还没有被明确提出。20世纪七十年代初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石油短缺和油价暴涨,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西方工业国打击严重。

为了确保既得利益,西方发达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EA),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了资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性。在八十年代之前,国家能源安全的概念主要强调能源供应安全及其价格稳定两方面。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关注,正在成为各国新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能源安全现状

(一)自然资源禀赋不足,能源相对稀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然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水平极低,几乎所有人均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资源瓶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实。2005年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不到3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00立方米左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左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我国能源缺口十分巨大,其中,仅煤炭就短缺8000万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0年的31%增加到2005年的42.9%。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越来越突出。

(二)污染排放过多,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如何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仅以大气污染情况为例,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虽然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明显下降,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却从1980年的3.49亿吨碳增加到2001年的8.32亿吨碳;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酸雨区面积比八十年代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由于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较明显的损害,国内、外研究机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造成大气质量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且没有对煤炭利用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于燃煤,此外机动车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污染加剧。

(三)受制进口石油,能源安全堪忧。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石油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最重要的一种商品。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安全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必须面对难以避免的两个情况:其一是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其二是受石油资源的约束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满足国内需求。目前这些情况已有所表现,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0年的31%。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吨,届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资源,一方面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如何准确把握影响石油安全的国际形势和树立切合实际的石油安全观,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如何建立针对石油安全的紧急应对机制和预警机制,如何参与到有利于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国际合作框架中,如何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是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并需要很好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对策

(一)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适时调整产业结构。2004年我国每万元GDP消耗的能源比1990年节约了大约45%,共节约了7亿吨标准煤,但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极为有限的能源并没有充分得到有效利用,能源消耗仍然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节约能源已经被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因此,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政府还要增强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合理化,避免因信息不完备而出现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强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指标,落实到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工程设计中,不断推动先进节能技术国产化和市场化的整体水平,真正实现节能降耗,推进资源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步伐,这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和安全的长远之策。

(二)积极开发新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更是关系到占领未来能源利用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日本政府于1993年就提出了旨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阳光计划”,每年都要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拨款约362亿日元。日本新能源利用的目标是,到2008年争取使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3%。美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确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目标是,发展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非常规的甲烷资源,发展氢能的储存、分配和转化技术。目前,煤炭替代能源除了石油、天然气外,在替代能源开发方面还必须加大非矿物燃料的研究和应用,如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高温地热资源等比较洁净的能源。目前,这些能源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用。当然,由于受地域、时间、技术和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上述能源在大规模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人类能源与环境问题最终的途径。

(三)强化法制和环境保护。美国在工业化的100年中,消费了390多亿吨石油,近73亿吨钢铁和大量其他矿产品。我国不可能有发达国家重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享有的廉价资源供应量和环境容量,因此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

我国已经加入多个国际环境公约,无论国内的环境形势还是国际的环境压力,都使我国必须承担起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环境义务。但由于我国对能源活动实施的是一种分散的多部门管理模式,从而造成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不一致,资源重叠和冲突。2005年我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这些法律已经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正在抓紧启动《能源法》立法工作,“能源法将涵盖能源资源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与消费、利用与节约、对外合作、能源安全与监管等诸多环节。”通过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基础性法律,强化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适时开征燃油税,完善消费税税制,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逐步推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我们必须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我国绿色GDP核算现状 下一篇:税收文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