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15 07:40:36

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

摘要: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实践与摸索,形成了多种模式,科学地选择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成为新疆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业产业化;模式

作者简介:刘康华(1965―),女,河南遂平人,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政金融。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7-0072-04

近几年,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水平,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2008年末。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883家,带动农民增收9.68亿元,累计带动农户251万户,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80.3万公顷。全区农业产业化国家、自治区、地(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已达42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37个,会员人数近4.6万人,农村经纪人5806人,专业大户近3.13万人。新疆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自治区级重点企业为骨干,其它中介组织、专业市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框架,虽然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业产业化要达到较高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采用有效的组织模式。

一、新疆主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类型及特点

新疆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因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新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产业或产品,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龙头企业外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农户生产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该类型一般是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按合同规定定时定量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由龙头企业加工。出售制成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从本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出发,建设合适的生产基地,实现市场与资源的有效对接,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新疆一些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库尔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啤酒花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即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跨户、跨村、跨乡镇、跨市区,甚至跨国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组织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服务为纽带,联系、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利益共同体,该类型一般是以“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合作组织都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群众性、专业性、互利性、自治性和民主性的特点。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它便于农民保护自身的利益,易于被农民接受。如呼图壁县成立北戈壁棉花专业合作社、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木纳格葡萄合作社、新疆霍城县清水镇城西葡萄专业协会,

(三)市场带动型

以专业批发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纽带,借助合同或其它配套服务体系与广大农户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该类型一般是以“专业市场+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组织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或农户直接沟通,以合同形式或联合体形式,将农户纳入市场体系,从而做到一个市场带动一个支柱产业,一个支柱产业带动千家万户,形成一个专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带。专业市场作为经济实体,可以引导所在地区的农户以及市场辐射作用所覆盖地区的农户,按照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及时提供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农产品。同时,专业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场所,做好生产技术服务等。这种组织形式以(专业)批发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拓宽了商品流通渠道。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业优势。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极大限度地克服了农产品不易保存的缺点。比如精河县建设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吐鲁番市干鲜果品批发市场、乌鲁木齐北园春果品批发市场,米泉县蔬菜批发市场和鄯善县连木沁镇葡萄交易市场等。

(四)中介组织带动型

根据市场需求,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再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逐步建成以占领国内外市场为目的,企业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一体化企业集团。该类型主要是以“中介组织+企业十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中介组织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一种松散型合作组织。中介组织通过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合作开发,利用其在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各种服务。中介组织是农民自己联合、民主管理、团结互助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组织了解农民的需求,代表农民的利益。对农民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深受农民信任,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对企业来说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保证原料供应稳定。对农户来说,可以通过中介组织与企业对话,维护自身利益。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如鄯善县哈密瓜协会、博乐市养鸡协会、奇台县养猪协会等。

(五)主导产业带动型

主导产业带动型模式就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选择市场前景好和经济效益好的产品重点开发,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经营,该类型主要是以“主导产业+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名优特产品人手,实施区域布局,合理规划,连片开发,建设农产品基地,通过的服务,走一体化之路,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区域性、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县域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该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生产和规模化经营通过“主导产业+农户”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某一主

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新疆资源优势明显的条件下,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如新疆博州精河县枸杞产业、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大枣、库尔勒的香梨等。

二、新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还不够健全,不够稳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

新疆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多数只是一种产品买卖关系,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利益纠纷时有发生,订单履约率低,合同执行难、违约追究难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契约中事先规定价格时,一些农户常把农产品转售给市场,造成违约;反之,在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时,龙头企业则会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对农户进行价格打压,甚至违约弃约,分散农户力量单薄,无力用法律手段与企业抗衡。相反,企业直接面对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众多农户力不从心,分散量大的农户违约,龙头企业因追究违约成本巨大而不得不放弃。这种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纠纷,既损害了农户利益,也影响了企业利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

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目前,新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受资金、制度、运作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多数合作组织都存在着规模较小、功能弱、服务差,实力不强、运作不规范、运行质量较差、不够稳定等问题,对会员的服务仅停留在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签订定单等一些低层次的服务上,在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另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不太理想,仍然难以以独立的经济实体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加之新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素质不高,尤其是农村市场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农民在产品销售、合同签订以及贷款等诸多方面困难依然重重。农民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专业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程度不高

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力,辐射带动分散经营的农户走进大市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从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中看,大部分的批发市场还停留在为经营者提供店铺、大棚或露天交易场所的现象,普遍缺乏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储藏、物流配送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专业批发市场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具有自发性、不稳定性,完全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调节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农户依据市场自发调节生产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农产品加工者、营销者与农户(生产者)之间的联结关系是相当松散的,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利益联结机制。他们之间没有成文的合同约束,互相之间交换活动完全是靠市场联结起来的,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也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从相互之间的等价交换中,得到各自的利益。目前,这种组织形式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方面有待发育或完善。

(四)中介组织发展不足,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弱

尽管中介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仍然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带动功能弱等问题。由于农民力量单薄,文化素质较低。组织起来的经营实体规模小,缺少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运作和管理不是很规范。很多中介组织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同时。政府忽视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忽视农民是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中介组织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影响了中介组织的发展。另外,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少明确的法律保障。新疆对如何发展中介组织只见于有少量的政策文件,法制建设不完善,立法问题没有解决,使中介组织的经营、发展缺少法律依据。

(五)主导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农产品资源丰富。名优特产品众多。但主导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一些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主导产业没有真正发挥出优势,重点不突出。新疆大多数主导产业还处于原料出售或初级产品加工阶段,致使农业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流失严重。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支撑力弱。有的地区虽然形成了优势产品,在市场和经济效益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在规模上则处于劣势。有些主导产业在规模和生产技术上占绝对优势,但其市场需求优势不明显。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思考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就现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重要一环,企业与农民互惠互利是产业联结的基础,妥善调节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则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的农户与企业连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共同体,推进产供销一体化,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在签订产销合同时。企业与农户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愿签约,自觉履约。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签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运行规则、违约罚则;特别在签订价格合同时,遵循自愿签约、平等交易、自觉履约等原则,充分体现出合同的民主与平等。同时,要订立违约条款,依法制约双方的行为。切实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方面。要经过司法公正,强调合同的法律效率和约束力,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龙头企业与农户,都获取与效益相对应的经济利益。取得双赢成果。

(二)规范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针对合作组织普遍存在的管理和运作不规范、功能发挥不尽人意等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合作组织规章制度、利益机制等具体内容。使其机构运作、收益分配等有章可循。建立和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完善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作主体的经营行为。提高合作主体的经营素质,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从而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效率。使合作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发展应予以扶持和帮助,为农民创建和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合作组织实施优惠的经济政策。如各种税收和信贷优惠、补贴等。以此来支持合作组织的发展。

(三)抓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通过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在产品集中生产区和交通枢纽地区,兴办和扩建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重视培育大型现代化批发市场。另外。政府在弥补专业批发市场缺陷、降低交易风险方面的外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随着交易量和交易品种的扩大,政府应该及时建立完善、系统的农业信息体系,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促进规范化交易。另一方面,合同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时,政府应该对专业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来弥补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以保证交易顺利进行。稳定批发市场和广大农户间的契约关系。

(四)健全和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联结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纽带,它的发展有助于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发展。一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已有协会要适应新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和改组、改造。把转变政府职能同加强行业协会、专业协会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完善内部运营机制、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中介组织的紧密度。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利益。三是政府应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立法。明确其法律地位,并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和支持,尽快提高中介组织的数量和质量。

(五)积极引导、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带动型模式的关键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选择市场前景好和经济效益高的产品重点开发。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链、产业群,形成拳头产品和区域性主导产业。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农产品资源丰富,便于形成主导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具有形成主导产业的优势。在这种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一是进一步巩固提高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系列。二是筛选一批有资源基础、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品,重点培育,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区域主导产业。此外,还要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对那些眼下虽未形成生产经营规模。但有明显开发优势的潜在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四、结论

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新疆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伴随着新疆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除以上几种类型外,还会不断探索出适合新疆经济发展的其它类型。

参考文献:

[1]周谭静.农业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1996,(10).

[2]毋俊芝、任永玲、高晋平.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叨.山西农业科学。2001,(02).

[3]向荣.批发市场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变革方向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0).

[4]左锡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模式j.前沿,2005,(02).

[5]郑娟、张丽.新疆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02].

上一篇:国有企业改制中关键人才流失问题探析 下一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