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思考

时间:2022-08-15 07:18:06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被应用在教学上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多媒体的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多样、内容生动形象、学习过程的互动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不是万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应用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95-01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被应用在教学上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多媒体的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多样、内容生动形象、学习过程的互动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巴尔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的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初中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往往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例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我首先用学生喜欢的动漫形式播放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能从中了解故事的情节,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文的故事情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在多媒体课件中,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好的情境能够深深吸引学生,学生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沁园春·雪》这篇课文,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生长在南方,他们很少见过下雪,更少感受到北方那冰天雪地的情境。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北方雪天的情境的短片,同时播放配乐的课文诗歌的朗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那壮观的北方风光的同时,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了解文意,并且感受作者那寄寓于诗歌里的情感,使学生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容易把握文意,了解诗歌的艺术,既使学生有了美的享受,又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3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少或者接触一些知识比较少,因此,有时对一些问题难以理解。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由于学生对戏剧有关知识比较缺乏,平时少接触,因此,在讲课之前就把这戏剧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去讲解一些有关戏剧的知识,分析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戏剧的知识,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在课文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延伸,进行比较阅读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比较好,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同时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在比较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指导练习时,也便于分析问题,提高练习的效率。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的几点反思。

(1)多媒体的运用增加了每节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识。

(2)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学生参与的条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要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需要。

(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不像技术领域中的产品更新替代,而是试图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的手段,为创设更多样化、更开放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提供物质与技术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方法等因素,科学地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

(4)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不是万能的,所以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例如:社会实践探究,社会调查报告等,就需要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们写一篇作文《我们的学校》,就可以让学生到学校去走一走,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下来。结合自己的感受,适当加以抒情和议论。如:写一篇有关环境的调查报告,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其成因、保护的方法、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知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5)多媒体的运用要注意问题的创设的精当。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以问题惊讶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出一种状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求知兴趣——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 表象—— 思维—— 理解记忆”等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初中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有时只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教师必须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实质,感悟生活的真谛,真正把这吸引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其语文能力,这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探究事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初中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用书.

上一篇:关于施工企业如何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些...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