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乐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8-15 02:53:57

引导学生“乐学”的几点尝试

前不久我校组织开展了“畅想我们心中的数学课,倾听心灵之声”为主题的数学沙龙活动,活动中围绕“学生想要怎样的数学课?想要一名怎样的数学老师?”等问题,倾听了学生的心声。

活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孩子谈到“我有一个梦想,把粉笔换成马良神笔,这样老师就不用每天吸到这么多粉笔灰尘。”有的孩子说:“数学课上,如此众多的题目,让人心烦。”“数学课比起音乐、体育可真是乏味多了,总是有那么多难懂的东西,那们多复杂的题要做。”有的孩子说:“老师,在我做错题时,请您别生气……”当然也有学生说:“学数学很有挑战性、很有趣。”孩子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敢于指出老师的不足,言语中有理有据,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充满了神奇色彩和童真童趣。

一、查找根源,抓住本质――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引导学生“乐学”的几点尝试

首先,了解内需,在课堂中领着孩子玩,让学生快乐而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促进内因起作用。

我们常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学生的成长就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用的结果。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以玩依托的辅助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丰富的经验,学习数学时就不会觉得无处着手,乏味无趣了。

第二、精心提问,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助推器,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恰当的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恰当的问题,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停留于表面和形式。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连串具有连续性、有意义的问题。通过问题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第三、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导、社会的影响,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因,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就是内因在起作用。外因越强,学生学习越被动;内因越强,学生学习越主动。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外因影响内因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习习惯的影响。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应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数学教学中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获得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积极地进行即时评价,及时肯定,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

如在教学《11-20数的认识》时,当有学生介绍一根一根数小棒的方法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对于善于倾听的孩子给予肯定,其他孩子由于也想得到肯定,也会积极地响应,提出更多的数小棒的方法:两根两根数、三根三根数……。作为教师,把握住“及时肯定”的时机,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逐步养成会听的习惯。读和写的习惯的培养也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采取积极、及时的评价方式加以引导,使之持续形成正能量。

第四、优化学法,使乐学促善学,善学促乐学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作为教师应指导尝试探究见新思旧,化新为旧,以旧学新的学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每一个新知识都“生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因此,不论是新知识的引导,还是巩固和应用,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注重抓好新知的“生长点”启发教学,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学生学有困难的原因大多也在于此,因此在进行学法指导时,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如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时,在总结出小数乘、除法实际上就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确定积、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知识。再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的教学,都需要把这些图形进行转化,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求出面积;进而意识到小学数学新知识大都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长期熏陶,持之以恒的感悟,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就能主动地“见新思旧,新旧互促”。

从获取知识的方式入手,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把动手实验、操作、实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做一些猜想。然而针对小学生而言,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动手实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实验探索,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进行概括,提高理性认识水平。这样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学生慢慢自己去理解和领会知识,发现和概括规律,去解决疑难,也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尝试。这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微妙的变化中不断地微妙地变化,学生也是在教师艺术化引导下产生微妙变化,我想只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尝试让学生乐学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我想有一次次的反思与探索,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下一篇:对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