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

时间:2022-08-15 08:24:41

为学生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方法。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没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没有明确重难点,因此提问没有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没能找准提问的切入点。

2.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不敢放手,无法面对课堂生成的东西。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比例较高,粗略提问,实效不高。让学生阐述观点,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落实。

3.随意性大,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为学生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就抓准了方向,解决教学重点的任务也就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都是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提问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如在美术课《瓶花》的教学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花瓶的基本画法,复习各种线条,并找出规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1)谁知道花瓶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花瓶后,提问:(2)你们发现花瓶的线条、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吗?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各种线条后,再次提问:(3)你们觉得画瓶子的时候,先画哪部分,后画哪部分?以上三个提问层层递进,都是为了达到第一条目标服务。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花瓶。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除了这种样式的花瓶,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式的花瓶呢?3.添画与画面相关的东西。针对这一目标,可设计的提问有:除了画上花瓶还可以画上什么呢?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领会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能带领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

二、提问要多用开放式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会提一些类似的问题:“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画画×××,好吗?”“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面对这些提问,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样的提问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有帮助吗?显然,这样的提问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学生的智能背道而驰,更与开放式美术教学相违背。如在《鞋的联想》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延伸环节的:这节课,我们用灵巧的手创作出了一幅幅新颖独特的《鞋的联想》作品,让老师也大开眼界,你们真棒!在鞋子博物馆中还有更多更美的鞋在欢迎大家去参观呢!――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感知原来鲜花嫩叶也能做成鞋,彩纸扑克也能做成鞋,稻草泥土也能做成鞋,凉席树藤也能做成鞋……请同学们联系生活,看看、找找、想想哪些材料还能做鞋?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脚?还是有其他不同寻常的作用?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

三、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经验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理解上都有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孩子更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缺乏,而不理解老师的提问。

在一年级的美术课《花公鸡》中,如果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见过公鸡吗?它有哪些种类?”有的孩子会说:“高高的!”孩子这样的回答,你满意吗?这样的提问有效吗?孩子们一下子不能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公鸡有哪些种类”更是让学生莫名其妙。在这个活动中,如果教师把目标定位和提问的侧重点放在颜色和花纹上,或许会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你喜欢什么颜色和花纹的公鸡?”“你想让公鸡穿上什么样的漂亮衣服呢?”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更乐于接受,更易于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

四、提问要有层次性

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要懂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例如,在《一把小伞圆溜溜》这课中,在“伞面形状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通过欣赏“伞王国”中的伞,你觉得伞面的形状可以有哪些?

这个问题对于中年级学生现有的基础来讲,难度较小,全体学生经过观察,就能概括出圆形、四边形、八边形、六边形、花瓣形等。

2.怎样用圆形的纸做出四边形的伞面?八边形的伞面呢?

四边形的伞面需要将纸对折。对折,学生一般都没问题。八边形则在四边形基础上再对折。学生可以感知到:多对折一次,得到的边数是原先的一倍。学生在折的过程中,轻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倍增。

3.你还能折出其他形状的伞面吗?用了怎样的方法?

这个问题,难度较前两个问题大,但是在前两个问题的铺垫上,学生通过思考实践还是能发现六边形伞面是将纸对折再分成三等份便可得到。还有的学生更是能通过折和剪相结合的方法做出多种形状的伞面。

过于深奥的问题,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较难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提供一些铺垫,要问得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前面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精心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有层次的提问,循序渐进地解决难点,显然要比“直奔主题”更利于学生接受。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

上一篇:把握应用本质 实施有效建模 下一篇:让德育之花绽放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