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回避现象研究

时间:2022-08-15 01:45:18

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回避现象研究

摘要:回避现象指学生回避自己不太熟悉的、没有把握的或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是学生不愿承担学习过程中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消极手段。通过调查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分析了产生回避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待回避现象的策略。

关键词:回避现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由于害怕出错,害怕丢面子,或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经常回避自己不太熟悉的、没有把握的或较复杂的语言,以降低错误率,这种现象叫回避现象。回避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反映在各类考试之中,部分学生甚至自觉地把它当作追求高分的应试策略,尤其在作文测试中。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以探索解决回避现象的对策。

一、回避现象

回避现象(avoidance phenomenon)最初由Schachter在研究不同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处理时提出的。Schachter(1974)认为:“回避现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消极地处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主动放弃某些规则或词汇的使用,以求得语言的正确性。”回避现象包括话题回避、句法回避、词汇回避、语音回避等现象。回避现象是语言习得理论、交际策略理论和语言僵化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语言习得理论的代表Krashen(1982)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而学习只能起到监察的作用。Krashen(1985)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有关的语法规则之前,往往利用母语规则来满足第二语言的交际需要,由于母语规则和第二语言规则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错误的产生,而有意识的监察并不总是能修正此类错误。如果修正工作太复杂而难以马上完成,学习者可能弃而采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回避。

交际策略理论的代表Tarone认为,“交际策略是指当会话者在表达意义所需的结构时试图就意义相互达成的协议”(Bialystock,1990)。从Tarone的定义可以看出,交际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有时回避是保持交际渠道畅通的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学习者有时避免谈论用外语还无法表达的概念或事物。

语言僵化理论代表Selinker(1972)在语言僵化理论中指出,语言僵化是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学习者每当理解和使用外语出现困难时便会保留母语中的内容来对付困难,这种现象也是回避现象。

我国的一些学者(周榕、黎芷明,1996)认为,回避现象的实质是一种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因此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这种策略。阮周林(2000)则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回避现象的实质是对外语学习中的不确定性的回避,是学习者不愿承担学习过程中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消极手段,不仅会给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造成障碍,也会为外语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调查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回避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回避现象调查

1.目的

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2.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内容为:

(1)你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2)回答问题时你回避不会读的单词;(3)回答问题时你回避不熟悉的句子;(4)回答问题时你回避不熟悉的话题;(5)回答问题时你回避不熟悉的语法;(6)在写作时你不喜欢写长而较复杂的句子;(7)上课时你不喜欢发言;(8)你不喜欢被老师提问;(9)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难点时,你会害怕;(10)你胆子小,担心自己学不好英语;(11)你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英语;(12)你相信自己不能很好地回答老师提的问题;(13)你喜欢用和汉语相似的句子、单词。

问卷中第1项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因为有无目标也会引起回避现象;第2-6项调查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的回避情况;第7-10项调查学生的个性对回避现象的影响;第11-12调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回避现象的影响;第13项调查学生的母语对回避现象的影响。

3.结果

(1)48%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52%的学生无学习目标。

(2)68%的学生为了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尽量回避不熟悉的句子和没有把握的单词。为了解决词汇匮乏的问题,在写作和口头交际时,学生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表达的准确的内容,而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意义相近的词汇或语言规则来回避尚未掌握的词汇和语言规则。这种回避难点、疑点的策略造成学生不求上进,停留在较低层次的重复上。

(3)有35%的学生上课时逃避发言,属于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指学生使用英语时以及英语课堂活动时产生的焦虑。语言焦虑可能对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在使用英语和学习英语过中,当学生的自尊受到一定威胁时,他们可能会勇敢地面对挑战,即希望通过加倍努力来学好英语,使自己在课堂上和在使用英语时表现出色。对于这类学生来说,焦虑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有人将其称为“促进性焦虑”。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刻担心出错,从而导致过度焦虑。此时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会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心理不安的场面。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处处显得被动,不敢主动参加英语课堂活动,担心教师提问,课堂活动中不主动与教师配合,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

(4)20%的学生回答“不喜欢被提问”。显然,这种态度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这种态度的原因是:①教师利用评分的方法促使学生回答问题,造成学生被动应战,心理紧张,效果可想而知。②某些学生对某个讨论题不感兴趣,或尚未准备好,此时教师提问他,必然造成学生仓促应战,从而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

(5)32%的学生怀疑自己学好英语的能力,对回答老师的问题没信心。这表明这些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Bandura,1986:201)。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6)48%的学生喜欢用和汉语相似的句子、单词,他们认为这样简单省事,错误率较低。其实,汉语和英语的句法、构词法、文化内涵等有很大的差别,汉语用得太多而回避使用英语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产生回避现象的原因

1.语言程度较低是学生使用回避策略的主要原因。学生词汇量不够或未掌握新的语法规则时容易产生回避现象。语言程度较高的学生相对较少有回避现象。

2.语言输入量的不足、母语迁移及汉英文化差异也容易导致回避现象的产生。

3.某些学生在课堂上有紧张情绪,为减少错误,达到开口说英语的目的,试图借助回避策略。

4.由于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在自己的语言生产过程中出错,对与母语相似的目标语规则趋于反复使用,而对于不同之处由于没有把握而总是回避使用。

四、对待回避现象的策略

1.正确认识回避现象。在许多情况下,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回避策略可以达到全部或部分交际目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回避策略有着积极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回避现象大量存在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英语专业学生在回避困难时,因没有坚持使用该使用的表达形式,放弃了部分交际目的,因而未能使自己的语言在交际中得以扩展和提高。如果英语专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总是采取回避手段,他们的英语水平就很难提高,这是回避策略的消极方面。如果我们不加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新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积累,不引导英语专业学生逐渐克服困难,减少回避现象,就必然会给他们的外语学习带来负影响,太多的回避会妨碍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会导致他们的英语水平停步不前。

2.讲究适当的纠错方式。语言学习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儿童出错一般不会感到难为情,而成年人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出错的抑制心理。在课堂上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苛刻而生硬的纠错方式:首先,要区分错误类型,分清全局性错误和局部性错误、严重错误和一般错误、经常性错误和偶然性错误、不必每次碰到错误就纠正。其次,要把握好纠错时机,比如在操练句型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错误应立即予以纠正,以强化英语专业学生对正确语法形式的印象,而在课堂交际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成段表达时,则不应随时纠正错误,以免打断交际,制造紧张心理。最后,要选择合适的纠错方式,掌握纠错技巧,尽量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行纠正,而不是简单地直接纠正。

3.强化目的语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回避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语言输入的不足,英语专业学生脑中所储备的语言信息是有限的,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积累不多,就容易产生回避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应增加目的语输入数量,同时还应适当提高目的语输入的质量,注重输入的趣味性、多样性和难度,这样有助于避免学生反复使用他以前所学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4.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Bandur(1977a)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Pajares(2002)指出,自我效能感与自我调节和学习策略的运用有关。那些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英语专业学生会比那些不自信的英语专业学生采取更多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并且他们在活动的坚持性上也更长久。可见,自我效能感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使个体为达到目标付出持久努力,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失败,力图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能促使学习者采取较积极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因此,教师应鼓励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挥,不要武断地否定英语专业学生的任何见解或想法,给他们以信心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他们就会在敢于犯错误的冒险过程中逐渐掌握用英语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勇敢地运用一些新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及新的学习策略,这样会大大降低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回避现象。

5.重视文化导入。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传授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发现文化现象和文化涵义,与汉语文化作对比,找出两者之异同,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适时、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减少母语干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11).

[2] Bialystock,munication Strategies: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econd Language Use[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

[3]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5] Pajares, F. Gender and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J].Theory into Practice,2002,(41).

[6] Schachter J. 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 [J]. Language Learning,1974,(6).

[7] Selinker 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10).

[8] 郝玫,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9] 阮周林.第二语言学习中回避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2000,(1).

[10] 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11] 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2] 周榕、黎芷明.试论外语学习中的回避现象[J].外语学院学报,1996,(6).

上一篇:壮族抛绣球和傣族丢绣球丢荷包的体育文化发展... 下一篇: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