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数学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14 04:10:02

反思数学新课程改革

一、反思数学课程改革学习借鉴的对象

日本的教育体制与我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数学教育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在对数学传统教育进行批判反思之后,日本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是提倡具有愉、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方面的走向。日本面向21世纪数学的课程改革基本反映了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日本和韩国,无论他们自己怎么说,作为近邻和旁观者,他们在没有美国的很多优势的情况下,依靠他们自己的教育能推动国家快速发展,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中国主持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工作组成员没有学习借鉴日韩数学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

我国在50年代主要学习前苏联。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吸取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理念。我国数学教材中“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叙述模式更多地借鉴了美国的以“数学过程、方法、思想”为主线的体系。我国没有学习德国的以计算机“算法”为主线的数学课程体系。

外国再好的东西不一定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我国不但要学习美国,还要学习日本、韩国等对我们有借鉴价值的这些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更要通过对我们自己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批判继承和反思,修订数学新课程标准,解决21世纪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问题:实用目标(帮助公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社会目标(使公民能够明智的参加公民事务),职业目标(为公民找工作、就业或学业务做准备),文化目标(传递人类文化的因素)。

二、反思数学课程改革的参与主体

中、日两国的数学课程标准都是专家研讨的产物。美国的《数学原则和标准》是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的成果。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是政府和理论界的专家操办的多,数学教师和数学专业委员会参与的少,普通民众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没有或很少有企业家、技术工人等各行业的代表参加,普通民众不了解,舆论反映教育不能为各行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缺少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参与我们的数学新课程改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有可能有很大的问题。

三、反思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现在的数学版本比过去多,这是好事。但在使用中,各个版本的具体数学内容在每个年级的进度不一样。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内容,人教版数学是七年级下册学习,而北师大版数学是八年级上册学习。实践中这给学校需要转学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转学的学生经常因数学教材不同,学习进度不一样而无法在新学校随年级就读。建议教育部统一不同版本数学教材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方便学生转学随班就读。

数学课程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老师把数学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去形成新知识,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各种探究数学的可能。在探究讨论中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进度慢一些的学生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在探究讨论汇报时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反思的问题之一。

数学探究活动需要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和思考,需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及时思考,更需要给学生时间体验并及时进行数学思考,学生不能理解的数学探究活动就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数学探究活动。不能数学思考数学探究问题的学生就不会喜欢数学。不能及时理解数学探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为什么仍然有许多学生不喜欢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反思的问题之二。

过去三年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很多学校经常二年半就完成教学。如果不补课,这些能提前上完新课的老师就可能不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的教学。这样进行的数学新课程教学也是需要反思的。

四、反思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实践和再探究

对数学新课程改革反思,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和超越精神再现,是对数学教育神圣事业执著的追求。反思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进行数学新课程教育实践和再探究。数学新课程教育实践和再探究是开展数学新课程改革反思的需要。在数学新课程教育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师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教师数学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也可以是联系他人的实践,引发对教数学和学数学的行为比较反省,我们可以多引导师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数学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师生的反思还何以是阶段性的。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再实践和探究,那么,我们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使数学教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

上一篇: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实际运用的反思 下一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