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时间:2022-06-23 12:40:58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本着这一理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运用了变换角色,情境体验教学法。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③学习欣赏文章美。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始换角色,渐入情境

请一位同学上台做游戏。生表演。

师: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做起事来轻而易举,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就连走路、吃饭这么简单的事也变得十分艰难。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同走进一个盲孩子的世界,接触盲孩子的心灵。

(二)读悟结合,整体感知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句话概括。(生小组讨论。师引导归纳。)

(三)感悟角色,深入情节

1.心情探访

在盲孩子获得了光明的过程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生找并勾画。师生合作归纳。)

师:你喜不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别人说笑玩耍。为什么?(生答。)

师:盲孩子不喜欢也很无奈,你从哪里能看出?(生答。)

师:你很善解人意,与你做朋友一定很幸福。请把盲孩子的无奈读出来。(生齐读体会。)

2.改换角色,身临其境

师:盲孩子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羡慕而又无奈。如果盲孩子此时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拉着盲孩子的手,在校园里散步。

生:我会给盲孩子读故事,不再让他孤独。

……

师:此时盲孩子真幸福!文中有一位善良的人——影子,他帮助盲孩子赶走了孤独寂寞,他是怎么帮助盲孩子的?(生分角色朗读18—50节,讨论并概括。师生合作总结。)

师:有影子、萤火虫相陪,盲孩子快乐的都想大声喊叫。谁来帮盲孩子把快乐喊出来?生喊。

师:看到盲孩子心情快乐,如果你是影子,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我会把盲孩子抱起来转三圈。

生:我会大声喊道:盲孩子你真棒!

师:说得真好!是影子帮他驱走孤独,找回快乐。影子给人幸福自己也感到幸福。影子与萤火虫的帮助感染了哪些人?他们又如何帮助盲孩子的?(生自读51—88节,边读边思,讨论交流。师生合作探究。)

3.激情表演,深切感受

师:风雨中,影子不见了,在萤火虫的帮助下他们又喜相逢。请同学们一个扮演影子,一个扮演盲孩子,表演相见重逢情形。(师指名表演。)

师:盲孩子有了影子、萤火虫、月亮和太阳,再也不孤独了。这时奇迹发生了——盲孩子重见光明了。这一切太美了!(师范读,生欣赏画面。)

4.再变角色,更深体悟

师:盲孩子告别了黑暗和孤独,他心情如何?如果你是盲孩子,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如果我是盲孩子,我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边滚边叫:太好了太好了,我能看见了,这一切太美丽了!

生:如果我是盲孩子,我会紧紧抱住影子,大声说:朋友谢谢你,我爱你!

……

(四)深入思考,探究主题

师:多么感人的画面!多么动人的情景!我们都为盲孩子高兴。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这一个个奇迹是什么创造的呢?请再读课文思考讨论。(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这是一个动人而又美丽的“爱”的故事!屏显:听完这个故事亲爱的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请用__ 我想对你说的句式。(提示:前一个横线可填盲孩子、影子、自己、身边的人······)(屏显)

生:盲孩子我想对你说,你太幸福了,你太幸运了,有这么多人帮助你,你真幸福,有我们在你身边,你不会孤独!

生:影子萤火虫我想对你说,你们真有爱心,我要向你学习。你们真伟大,爱能创造奇迹。

生:身边的人我想对你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

师:盲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有影子的帮助,然而生活中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很多。需要我们伸出友谊之手,献出仁爱之心。正如影子,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他也获得了生命。同学们请大声告诉身边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五)老师寄语

爱能融化冰雪,爱能打开心扉,爱能温暖人心,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爱会给予我们欢乐与力量。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教学分析和反思

反思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本着这一理念,本文运用了互换角色,情境体验教学法。

1.游戏导入,始换角色,渐入情境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必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由游戏导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快调动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且让学生扮演盲人,初步转换角色,使他们体验盲人生活中的不便与苦痛,为进一步感悟盲孩子的孤独与寂寞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感悟角色,深入情节

通过心情探访、改换角色、激情表演、再变角色等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进盲孩子、走进作者,进而深入盲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细节处理上,设计了能使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并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的问题,如:1、你喜不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别人说笑玩耍?2、你能把盲孩子的无奈读出来吗?3、如果盲孩子此时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4、谁来帮盲孩子把快乐喊出来?5、看到盲孩子心情快乐,如果你是影子,你会怎么想,怎么做?6、你知道影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吗?7、盲孩子告别了黑暗和孤独,他的心情如何?如果你是盲孩子,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8、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其中3、5、7采用的是假设角色,1、2、4、6采用的是感悟角色,另外还采用表演角色,几种方式殊途同归。做到了整体感知与细节处理的有机结合。

3.深入思考,探究主题

最后引导学生变换多种角色,从盲孩子、影子、萤火虫、身边的人等角度考虑并体验,产生种种感悟,引发种种感想,达到深入思考,探究主题的目的。同时采用“ 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表达。既给学生铺设了台阶,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可谓一箭三雕。

第二、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案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都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重视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案例中,教学流程的精心构思,课堂问题的巧妙设计,过渡语言的精彩展现,声情并茂的激情范读,这都体现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师犹如拐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建立在教师的正确有效的引导之上的。教学活动其实是教师与书本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漫无边际的“神游堂”的性质是一样的。

上一篇:永远的童谣 下一篇:网吧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