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际探究活动的作用

时间:2022-08-14 03:56:46

数学教学中实际探究活动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过程中操作活动逐渐被教师们所重视,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数学操作活动,教师乐于设计,学生也喜欢动手实践。

一、通过操作活动能使学生形成表象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在此过程中,表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表象为一种情景式的动态表象。即使是学生离开了操作活动,但操作过程依然历历在目。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由于小学生的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属于直观几何,所以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剪剪画画,拼拼摆摆,折折叠叠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促进知识的内化。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侧面展开发现是学过的图形长方形,通过操作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侧面各边之间的关系,由此自主推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学生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不仅获得了正确而深刻的表象,也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二、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要经过:动作感知—获得表象—形成概念,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例如,《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并且说明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先让学生将圆锥倒满水,再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圆柱中,看倒几次能将圆柱倒满。学生得到用圆锥倒了三次将圆柱倒满。所以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的好处,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新知识,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不是老师硬灌输给他的,他们能灵活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使我熟悉到新课改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室以外的其他场所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园地。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操作活动实现这个目的。例如,在学习统计表时,当学生掌握了制作统计表的方法后,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了解各自的出生年月,制成统计表。期中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就会求出班级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通过比较,了解自己在班里的水平,以便于制定今后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操作活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死搬硬套,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成果,从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宋代“等分式”执壶的特征研究 下一篇: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