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与方法研究

时间:2022-08-14 02:43:33

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策略与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开设日语专业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日语专业成为了“小语种”中的“大语种”,面对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必须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即重视语言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在授课中,老师们要适当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在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使用。

关键词:日语教学;文化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70-02

在国外最早由Schumann在1978年提出文化导入(acculturation),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构建了“文化导入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进而提出假设,指出文化导入的程度决定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1]。

加拿大著名的语言教学专家H.H.Stern在论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能力时指出,文化能力是融入在交际能力之中的。他认为要达到语言熟练,就必须包含社会文化信息的某些方面[2]。

可见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文化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点,本文将围绕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策略方法进行一个探讨和研究.

一、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日语专业的课程中的文化类的课程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日本与日本文化史”,像这种纯文化课程主要讲授日本的地理历史及传统文化等知识固然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日本这个民族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学生的语言交流及运用无太多帮助。

非文化类课程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日语知识的传授上,过分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掌握,大量精力投入在日语句型、语法的讲解与替换练习、文章阅读与应试能力等方面。由于课时有限,授课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语法词汇课文等教学内容,往往采用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方式,并且单纯为了讲语法而讲语法。结果学生看似理解了,但是实际操练起来,都是错误。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日语逐渐失去兴趣。

(二)思想观念

学生一方面渴求学到更多日本文化,迫切想了解日本这个民族。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仅仅了解文化但是不能流畅地说日语,就认为文化课程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就有些学生在日本文化课程上去背精读课的单词,去做考级的习题。之所以这样,是学生不了解语言文化是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结构,使用方式都与文化有关联,尤其是使用方式更受制于文化规则。所以忽视文化因素的作用,即使对语言的语法知识掌握的再好,在实际的交流中也很难做到得体。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之初,纠正这种思维倾向。当然,教师除了要语言精通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自己的讲授课程更加有吸引力。

二、文化导入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1.词汇解说

在初级日语阶段教授人称代词时,第一人称有“わたし”“あたし”“あたい”“おれ”“てまえども”“てまえ”“ぼく”“わし”等;第二人称有“あなた”“あんた”“てめえ”“きさま”“君”“おまえさま”“おまえ”“おめえ”等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あなた”一词用法。不单单是汉语中的“你”的含义,一般用于比较亲密的人之间,而且多用于如夫妻、情人等。“ぼく”一词原本是男性用语,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现在一些日本女性也在使用,体现出日本女性意识的变化。

在教授日语的“はい”、“いいえ”时,告诉学生这虽然是日语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表现,但是“いいえ”这样的否定表现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语言表达委婉模糊是日语的一大特色,这主要是受“和”意识及“以心传心”意识的影响所致。日本人在与周围人相处时,强烈地希望与人保持协调、和谐的心理,使他们在使用语言时处处考虑到不要给对方造成困扰和负担,所以在拒绝和否定时都会避免出现“いいえ”,以防引起对方的不快。因此,委婉地谢绝、似是而非地回答、留有余地地断定与承诺、巧妙地迂回暗示等模糊表达方法就成了他们的选择。

在教授“老人”“お年寄り”等词汇的同时,不妨举个例子向学生说明中日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不同。例如:在中国的公交车上,看到年纪大的人通常要让座。但是在日本则不同,一旦你给“老人”让座,这些“老人”会认为你觉得他已经很老,他反而不乐意坐着。因为他想告诉别人他还能工作和劳动,没有真正成为“老人”。

又如汉语中的“洗手不干”一词,在日本却成了「足を洗う,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因为日本是稻作文化,劳作结束后需要洗脚;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劳动以后需要洗手。了解其文化背景的话,就不难理解了。弄清这些词汇的文化背景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和与日本人交流大有益处。

2.语法解说

在教授日语敬语这个语法时,敬语是日语语法体系中一大难点。敬语的使用体现了日本社会传统的纵向型社会结构。可以说敬语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上下关系意识的典型体现。因此必须在教授敬语的同时,告诉学生敬语在使用方面有着尊卑、长幼、亲疏等方面的各种差异,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与中文相比要复杂,难懂得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上述日本文化特征做铺垫的话,将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3.篇章解说

学生们到了三年级,精读课文的难度加大让部分学生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学生准备考级过程中,普遍认为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宗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多花时间,尽量找出与文章有关的文化内容,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慢慢培养学生学会用跨文化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4.课堂实践法

上一篇:西方丧葬习俗的文化解读 下一篇:情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