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国民储蓄应对老龄化冲击

时间:2022-08-14 01:05:52

稳定国民储蓄应对老龄化冲击

摘要: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在索洛模型中引入老龄化指标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老龄化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将国民储蓄率维持在0.4—0.5范围内,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7—9%的增长水平。由此提出三条应对措施:抑制不断攀升的政府储蓄;积极引导企业储蓄;稳定家庭储蓄。

关键词: 老龄化 索洛模型 国民储蓄率

一、国民储蓄与老龄化的关系

中国经济30年来高速增长得益于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但是自从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人口结构由年轻化转向老龄化。伴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中国经济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并进入到人口负债的巨大挑战。从宏观层面看,当一国人口结构年轻化时,储蓄率将会上升;而当该国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时,储蓄率会下降。从微观层面看,随着老龄化的增加,父代预期到自己寿命的延长,一方面通过增加自身的储蓄以待将来的养老;另一方面通过生育控制,父代增加后代的教育投资以利于将来的养老。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必将处于下降通道之中。那么面对快速发展的老龄化,国民储蓄率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影响程度如何呢?有无措施加以应对呢?

二、理论分析

通过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引入老龄抚养比指标φ=(N-L)/L来分析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生产的规模报酬、技术进步率以及人口增长率均不变。扩展的索洛模型为:Yt=At·Ktα·[Nt /(1+φt)]1-α。其中N表示总人口,L表示劳动力,φ表示老龄抚养比,Y表示国民产出,K表示资本,A表示技术水平,t表示时间。在扩展模型两边同时除以Nt,同时取对数,并对t求导后可得人均产出增长率方程:gy=gA+α·gK-α·gN-(1-α)·g ( 1+φ)。

假设总产出(Y)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储蓄进行再投资,且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从资本方程Kt=sYt-δKt-1中同时除以Nt后有人均资本方程kt=Kt / Nt。其中s表示国民储蓄率,δ表示资本折旧率。人均资本方程两边取对数并对t求导,然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k有投资增长率方程:gK=A·s·kα-1·(1+φ)α-1-(δ+gN)。将投资增长率方程代入到人均产出增长率方程后有解析方程:gy=gA+α·[A·s·kα-1·(1+φ)α-1-(δ+gN)]-(1-α)·g ( 1+φ)。

解析方程揭示影响经济增长率gy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宏观经济变量,技术进步率gA、人均投资额k、国民储蓄率s和资本折旧率δ。另一类是人口政策变量,人口增长率gN、老龄抚养比增长率g ( 1+φ)以及老龄抚养比φ。(1)当宏观变量不变时,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龄抚养比的规模:老龄抚养比每增加1%,经济增长率就将下降(α·(1-α)·A·s·kα-1)%。二是老龄抚养比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率就将减少(1-α)%。(2)当人口政策变量不变时,国民储蓄率s和人均投资额k与经济增长率gy同向变动,固定资本折旧率δ与经济增长率gy反向变动。

三、实证模拟

以解析方程为基础进行实证模拟,考察老龄化水平一定下的储蓄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数据在线”(China Data Online)。为避免参数设置的随意性,使用已有文献给出的参数值。资本产出弹性α和技术水平A取值采用曹吉云(2007)的测算结果:α=0.557;技术水平由于变动剧烈,取算术平均值代替,A=127.1。对人均资本k,先用1978年价格计算资本存量数据,然后再计算人均资本存量,最后选用2010年数据为初始值,k=57043.23(元/人)。固定资本折旧率δ采用张军(2004)的估计值,设定为δ=9.6%。老龄抚养比选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设定为φ=11.6%。人口增长率选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设定为gN=5.05‰。国民储蓄率s采用GDP支出法核算中投资占比值代替,初始值设定为s=0.45,浮动范围设定为0.2-0.6。因为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率s一直处于40—50%的高水平。

假定人口增长率、老龄抚养比、人均投资额和固定资本折旧率均不变。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由此推算2010—2050年老龄抚养比的年均增长速度为gφ=0.6%。结果见表1。

从2010—2050年,国民储蓄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平均下降0.332%,经济增长率的年均下降速度为0.04%。

从2010—2050年,只要国民储蓄率能够维持在0.4—0.5区间范围内,经济增长率仍可以保持在7—9%区间内。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如果储蓄率水平大幅下降,则经济增长将会停止,甚至出现负增长。当储蓄率水平降至0.2时,2050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0.9%。再考虑年均5.35%通货膨胀因素,则实际经济增长率为负。

四、结论与对策

在老龄化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无论国民储蓄率如何改变,经济增长率都将趋于下降。但是高国民储蓄率有利于减缓经济增长率的下降速度。只要国民储蓄率能够维持在0.4—0.5区间范围内,到2050年,宏观经济仍可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通道内(区间为7—9%)。因此维持稳定的国民储蓄率有助于应对老龄化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维持国民储蓄率的稳定要求我们做到“有保有压”,“抑制与引导”相结合。首先要抑制不断攀升的政府储蓄;其次要积极引导企业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当期消费;第三则是要稳定家庭储蓄,减少波动性。

将“抑制政府储蓄”放在首位是因为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涨,其在GDP中的占比由2001年的14.9%上升到2005年的17.3%。由高税收推动的高投资成为推高我国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抑制住不断攀升的政府储蓄关键是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增加居民部门的收入,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通过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等形式扩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还富于民”。

当前企业储蓄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投资渠道狭窄,积极引导企业储蓄就是要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开放民间资本的金融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加快完善金融市场的各类规则,促进企业储蓄转变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让居民在财富效应的推动下扩大当期消费,促进宏观经济由“出口驱动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

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塑造了我国居民规避风险、寻求安稳的理财习惯。无论经济情势如何,近20年来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一直维持在17—22.9%区间内,稳定度非常高。所以稳定住家庭储蓄的关键是:一方面通过税制改革减轻居民负担,使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消除居民因信心不足而带来的短视性预期,减少家庭储蓄的波动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中国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倾向,提升家庭的消费购买力。

参考文献:

①国家统计局.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②曹吉云. 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37—46

③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赖国毅,1978生,四川成都人,四川教育学院政教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上一篇:“资源诅咒”与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 下一篇:构建全国性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