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亟待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

时间:2022-08-14 12:21:54

我国竞技体育亟待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体育法学,以全新视角研究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探讨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竞技体育需要体育仲裁制度的规范,离开规范的法律制度,竞技体育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一部好的体育仲裁制度会促进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体育仲裁 竞技体育 体育法制 法律制度

一、前言

竞技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富于国际性的社会现象,无论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竞赛作为竞技体育核心部分,不再是一种游戏和娱乐,它以竞赛规则为指导、通过直接对抗和激烈竞争来达到追求功利的目的。由于人们对这种目的的认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以至一个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国均加大对体育经济的投入,也把竞技体育成绩的好坏和国民体质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竞技体育的公开性,媒体的关注使体育赛事的吸引力达到极高程度,一些大型运动会的影响显然远远超过体育界,对他们产生的纠纷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赛场内外的行为通过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覆盖范围传播,因此,体育纠纷具有高度的社会显著性。如果体育纠纷不能够及时、公正地进行,将会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体育形象。

竞技体育比赛充满激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它在给人民带来观赏、娱乐、刺激、荣誉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运动员的肖像权随意受侵害;运动员因比赛或训练受伤致残;裁判员的误判导致运动员(队)的民事法律权利受到侵害等。这些事例中的运动员(队)的民事权利应否受到法律保护,是很需要解决的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竞技体育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连续几届奥运会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竞技大国。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并不仅仅是以竞技体育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并且国家体育总局在多个场合一再声称:“我国还不是体育强国,只是竞技体育大国。”这是对于我国现阶段体育现状的一个清醒的认识。所谓体育强国包括体育法制环境、文化因素、竞技体育成绩和国民的体育意识及对体育的认识等等。

目前,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主要缺乏的是体育法制,我国现在正处在“体育法制”的瓶颈时期。建国以后,又因为长期单纯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直接导致了我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法制的发展呈现出明显滞后性。体育法制的落后将成为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世界性的体育赛事除了显示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以外,恐怕是最直接向世界展示本国、本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 一个体育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就好像没有打好基础的大厦,根基不牢,随时都可能倒塌。

三、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三十三条规定:“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迄今为止,我国实际上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仲裁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体育仲裁立法,所以,作为外部救济手段的体育仲裁制度尚未建立,致使竞技体育在发生纠纷时得不到制度的保障。

竞技体育纠纷日益增多,需要一个解决此类纠纷的制度。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使各类体育比赛越来越激烈,由于运动成绩本身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因此,在追求优异运动成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冲突和纷争。有些竞技体育运动的参加者在各种利益的引诱下,不择手段,公然违反体育竞赛的规则、规程和法规,如使用兴奋剂、隐瞒真实身份、假球黑哨等,严重地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主要解决此类纠纷的适当方式。再从体育权利救济的客观需要方面看,大量出现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体育纠纷,需要逐渐减少各种行政裁决并在体育仲裁内部解决之外开辟更多的救济渠道,体育仲裁是一种最具可行性的最佳选择。

竞技体育要得到良性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行业之外的司法保障,从司法实践来看,司法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般性社会纠纷的最终解决途径。体育纠纷作为一般性社会纠纷的一种,当它依靠体育行业自治不能有效解决时,就必须要求司法的介入对体育纠纷的权利进行救济。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体”,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育法制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体育队伍的法制意识、体育立法、体育执法和执法检查、执法队伍建设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体育法制建设仍是体育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体育法制建设滞后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变,主要表现在体育队伍法律素质还不够高,依法行政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体育法制体系不够健全,配套立法层次不够高等。

直到目前,关于体育法意义上的体育仲裁机构并未建立,取而代之的是由我国各运动项目协会建立的体育仲裁机构。由于该仲裁机构隶属于各运动项目协会,而各运动协会本质上属于准体育行政机构,其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因此,在发生体育争议中一方是体育协会时,争议交由该仲裁机构裁决,其出于部门利益的需要,势必做有利于各运动项目协会的裁决,最终使得相对一方受损,其合法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鉴于在实际竞技体育争议救济中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建立体育法上的仲裁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是及时处理体育专业纠纷,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和质量的需要。体育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领域,有着一系列浓厚专业和技术色彩并通行于国际社会的行业规则,使得其纠纷专业性、技术性特点也十分突出。同时,大量竞技体育纠纷往往围绕竞赛产生,且经常发生在体育竞赛将要举行之际或已经进行中。正是仲裁自身的专业性和快捷性特点,使其成为与诉讼相补充并更具特色的及时处理某些专业纠纷的理想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公正解决纠纷的程序要求。现有的一般法院对审理某些专业特殊性较强的体育纠纷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无法适应体育竞赛的时限需要。通过形式灵活、简便快捷的仲裁方式及时地做出公正裁判,即符合体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时下,我们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同时,不能忽略依法治体的重要性。我国应设立专门的体育仲裁机构。应根据《体育法》中对竞技体育纠纷进行调解仲裁的规定,制定体育仲裁法规,建立符合体育社会化和法制化方向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能够快速、简捷、方便、经济地解决纠纷并纳入国家统一仲裁法律体系的体育仲裁制度。

四、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及发展方向

为了尽快地建立好我国的体育仲裁制度,首先要从宏观方向上加强对体育仲裁的整体把握,而且始终坚持其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服从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仲裁独立性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愿原则、与国际体育惯例协调的原则等。

1.服从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

既然体育仲裁同样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仲裁方式,就必然离不开仲裁法典的统一规制。可见,《仲裁法》对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具有行业法律方面的指导意义。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和体育仲裁立法的制度、内容设计,必须在整体上服从《仲裁法》的基本精神,反映仲裁的本质特征而不能与之相冲突、相背离。建立相对独立的体育仲裁制度,只是在依据《仲裁法》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的基础上再根据体育的特殊需要进行具体地延伸或变通。离开了《仲裁法》的依据和指导,体育仲裁就不能成为具有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仲裁。

2.仲裁独立性原则

仲裁机构的独立地位是保证其做出公正裁决的重要条件。体育仲裁之独立性, 指仲裁机构依照仲裁规则和程序, 独立地进行裁决体育纠纷的特性。因此, 强调体育仲裁的独立性, 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仲裁的独立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仲裁委员会的独立。仲裁委员会首先独立于行政机关,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在管理有关仲裁日常事务时不受行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二是仲裁庭或仲裁员独立仲裁。仲裁庭和仲裁员独立仲裁,不受其所属仲裁委员会和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干涉。从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和发展趋势看, 体育仲裁的改革方向是坚决贯彻独立仲裁原则。

3.当事人意思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仲裁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仲裁的自愿原则主要表现在:(1)当事人是否将他们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决定;(2)当事人将哪些争议事项提交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3)当事人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哪个仲裁委员会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决定;(4)仲裁庭如何组成,由谁组成,由当事人自主选定;(5)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主约定仲裁的审理方式、开庭方式等有关的程序事项。

4.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原则

目前,以体育仲裁方式解决体育纠纷已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所承认,体育仲裁制度已成为各国法律制度以及解决体育纠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国内体育仲裁制度所要求的仲裁规则、仲裁机构和仲裁惯例以及确定在多元化解决体育纠纷机制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建立体育仲裁的当务之急。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适应今后国际体育纠纷与争端日益增多的新情况,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体育仲裁制度。

五、竞技体育要得到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体育法制环境

从竞技体育纠纷自身特点考虑适用仲裁的理由一般有两点:一是竞技体育纠纷的解决有强烈

的时间性要求;二是竞技体育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

本文指在推进我国的体育法制进程,在体育法制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推动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必须明确界定协会、俱乐部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其资质条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经营办法、业务指导及场地器材的配备使用、安全标准、技术要求等加以科学规范,并严格规定强制保险、侵权责任及纠纷事故解决机制,促使其尽快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产业化。

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是适应体育社会化和制度化的要求,扩充体育纠纷解决方式的需要。我国现有竞技体育纠纷处理方式,主要是运动协会的内部解决和依靠体育行政部门的调解与裁决。国家体育总局直接处理各种体育投诉纠纷的方式,显然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体育事业,必须积极扩充适应体育发展新需要的法律救济形式,努力寻求协会外部的法律解决渠道,增设处理体育纠纷的仲裁方式。这样即可避免过多采用带有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行政干预,又可减轻因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寻求法律救助而可能造成人民法院负担过重的情况,有利于运用社会力量更好地解决体育纠纷,形成多样化的体育纠纷法律救济系统。

根据《体育法》的立法精神和具体规定,尽快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步骤与举措,有利于在一种新机制下更好地实现体育纠纷的依法处理和体育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条件下体育新秩序的建立和稳定,对于加强我国法制建设,维护和促进体育事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是我国体育发展实践对创新体育纠纷救济机制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发展,体育纠纷频繁出现并形成了日益深远的社会影响。然而,由于我国现有体育法制建立的不够完善和体育纠纷解决方式的某些欠缺,曾因一些体育纠纷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而造成工作上的尴尬和被动,进一步引发了对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强烈呼吁。人们从实践需要的角度更加强调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重要意义。同时,由此引发对《体育法》中规定的体育仲裁条款的不同理解。因此,由体育纠纷实践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更需要通过进一步转化为明确的体育仲裁法律制度来回答和应付。

自我监督总会带来自我保护意识,体育部门内自我监督不利于打破部门壁垒,竞技体育市场上会出现许多监督盲点,而这些盲点恰恰又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发挥体育部门以外与体育竞赛市场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有关法律、法规来看,鼓励发展竞技体育的条款较多,这对于竞技体育的起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相比较鼓励而言,规范的条款则较少。在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强规范、加大违规惩罚将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与规范双管齐下,是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规范的法律制度做保障,竞技体育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竞技体育也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之护航。

参考文献:

[1]韩勇.体育纪律处罚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4).

[2]马宏俊.体育侵权中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

[3]姚学进等.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7).

[4]施芳芳.浙江省体育法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

[5]李雁军.为什么要建立体育仲裁制度[J].体育工作情况,1998,(8):13-15.

[6]闫成栋.我国体育仲裁性质有关问题探讨[J].体育科学,2007,27(4).

[7]马宏俊.体育侵权中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

[8]于善旭等.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2).

[9]陆作生,周爱光.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法律规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课题(编号:07JDZC006)。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大学)

上一篇:浅议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 下一篇:浅谈对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