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刍议

时间:2022-08-14 10:47:07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刍议

[摘要]多变的经济环境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进一步满足了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因而,它代表了会计计量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前途。

[关键词]公允价值;市场经济;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38-02

参照现行国际惯例,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大亮点,备受人们关注。本文试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特点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任何一种计量属性,都是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一种度量,而且均以交易价格或市场价格为基础。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实成本或者现实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是绝对的。比如,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有时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再比如,在应用公允价值时,当相关资产或者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需要采取估值技术来确定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现值往往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估值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就是以现值为基础确定的。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更强调假定交易及其价格的市场属性,要求作为公允价值的交易价格必须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客观评价,公开、公平、活跃的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公允价值的最佳度量。因此,公允价值在本质上是对资产或负债市场价值的一种度量,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公允价值就是资产或负债的内在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使得它在反映现实的诸多计量属性中,最具代表性,也因此备受推崇。同时,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能更好地克服历史成本会计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也正因如此,我国准则才能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另一个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由于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目的是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最终还是为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服务,所以,财务报告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为报告使用者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财务报告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比较多,但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可靠性,另一个是相关性,即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要真实可靠又要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将其作为会计计量的重要基础。

相对于公允价值信息,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且,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而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根据市场和主体的先后对公允价值运用进行了级次定位。

首先,根据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划分为:第一级次,存在活跃市场,能取得市场价格;第二级次,不存在活跃市场,采用公估模型。

其次,根据主体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划分为:第三级次,主体交易价格具有代表性(除非有相反证据);第四级次,使用主体的特定数据,进行合理估算,与市场预期并不冲突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从实质上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上的级次划分实际上只有三个层次:上述的第一级次是第一个层次,第三级次是第二个层次,第四级次是第三个层次,而第二级次是第三级次和第四级次的综合,实际运用上没有可操作性。所以,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IFRS 的做法,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将公允价值的运用划分为三个级次,即: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级次,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级次,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在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首先,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但在实务中,企业的资产往往都是内部持续使用的,取得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并不容易,为此,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其次,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按照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但是如果难以获得资产在估计日的买方出价的,企业可以资产最近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基础,其前提是资产的交易日和估计日之间,有关经济、市场环境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再次,在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根据在资产负债日如果处置资产的话,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减去资产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在实务中,该金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如果企业按照上述要求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政治文明建设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一战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