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开发区调研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14 06:10:28

技术开发区调研分析报告

前言:8月20日上午,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与市委副书记、市长肖超英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到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并现场办公,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市领导指示精神,我们组织了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调研,回顾开发区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发展历程回顾

19*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如春风拂过祖国的大江南北,举国上下掀起解放思想、扩大改革开放的热潮,市委、市政府结合安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抢抓机遇,适时决定在安庆市北郊开辟7.2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安庆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经济快速增长的突破口、扩大利用外资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实现城市扩容,逐步搭建百万人口城市的框架。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小块起步、滚动发展”和“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变样、五年大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开发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十几年来,开发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年到1994年为初期起步阶段

初期,以形态开发为主,开发区利用市财政3000万元借款起步,迅速完成了起步区0.88平方公里范围内征地拆迁,修建了湖心北路、站南路等骨干道路,初步拉开了开发区规划框架。其间,经历了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这一阶段招商引资主要实施低门槛政策,凡符合当时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不论是"二产"、"三产"项目,不论是外资项目还是内资项目,不管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都欢迎。到1994年,进区项目有27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协议利用外资1*0万美元。进区项目中部分工业项目开始实施,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局部房地产项目启动,聚集资金,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下一个阶段扩大招商引资打基础。

(二)1995年到1998年为调整发展阶段

为呼应浦东开发,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皖江开发开放”的决策。1995年,安徽省皖江开发开放工作会议在芜湖召开,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会议观摩现场,省六大班子领导及省直部委办厅和各地、市主要负责人莅临安庆开发区参观、指导;会后,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皖江开发开放的决定》,对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省人大通过了《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成为指导省级开发区发展的地方法规;市委、市政府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定》,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再一次掀起加快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高潮。这一阶段的特点,商贸房地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项目尤其是外资项目呈明显上升趋势,到1998年底,基本完成东片2.7平方公里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区项目达97个,合同利用外资6030万美元,年技工贸总收入2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78亿元,财政收入4205万元。主要工业项目有中马合资年产5万立方米人造板项目、中德合资年产100万只汽车转向节项目、台商独资宏展工艺画框项目、同发供水设备项目等。同时,针对安庆市逐步形成的区域通枢纽和市场辐射范围的特点,以安庆光彩大市场建设为标志,拉开了大规模市场建设的新局面。

(三)1999年到200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经过数年的成长发育,安庆开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投资软环境,都具备了吸引大批工业项目进区的条件,实行工业牵动、发展工业后劲项目成为我们的主攻目标。2000年,市委、市政府再次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定》,重申开发区建设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年,以安枞西路、站南路西段竣工通车为标志,拉开了开发区7.2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区域的道路框架,开发区发展由东片逐步向西片延伸、20*年10月份,省政府批准在7.2平方公里规划区以北再扩建5.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2002年,1.3平方公里工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一批工业项目正在实施;2003年5月,3.9平方公里工业园二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破土动工。在招商引资上,注重引进工业项目、规模性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和上市公司项目。主要投资项目有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中马合资人造板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中日合资汽门座圈项目等;一批境外知名公司和境内上市公司进区投资;境外有日本TP株式会社、ART株式会社、法国康来特公司、新加坡维信集团、华侨商业银行、香港中银集团、马来西亚三林公司等;境内有中石化、深纺织、华茂股份、合力叉车等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入区投资。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轻纺、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四个优势产业和四大工业园,即华茂工业园、铜都铜业工业园、ATG工业园、安科中药工业园和鸿源化工工业园。随着部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的建立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成运营,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到2003年底,全区共有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20个;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个,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个。通过十一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获得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1年来,累计批准进区项目246个,投资总额80.6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48个,投资总额2.*亿美元,签约利用外资2.04亿美元。

(四)2004年到现在为提高升级阶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2004年开始,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工业这条主线,以申报部级开发区为契机,围绕“三年翻番、园区倍增”奋斗目标,按照高强度招商、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思路,促使开发区提高升级,努力建设发展速度快、质量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工业园区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城区,将发展中心转向工业,确定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方向。

2005年,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空间,将老峰镇交给市开发区托管,开辟了新城东区(三期)42.5平方公里新战场。目前,市开发区一、二期12.4平方公里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结束,三期印染工业园40万方场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达新纺织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三期主干道路方兴路、秦潭路正在抓紧施工,道路骨架初步形成,马窝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柱山西路一期、春华路延伸段、广汇路三期工程施工基本结束,对1.5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砖进行了敷设及修复,完成1.2万平方米园区及住宅小区绿化工作。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

2007年,环新集团完成工业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45.1%;477厂完成工业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59.9%;恒昌机械完成工业产值1.56万元,同比增长34.4%;合力叉车完成工业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60.3%;泰邦集团完成工业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81.2%。全年有1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环新、安簧、477厂、汇达丰药业等四家企业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销售收入、上交税金翻番,已基本建成的3.9平方公里工业园内几乎全部为工业企业。骨干企业逐渐担纲承梁,已经成为市开发区工业崛起的主力军。

近年来,市开发区紧紧把握产业转移机遇,推行集约发展理念,以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的工业项目为主攻方向,继2007年引进了香港恒丰投资公司、科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武汉团结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宏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境内上市公司入区投资之后,今年6月15日,市开发区在深圳举办了“安庆(开发区)投资环境说明会”,会上共有6个项目顺利签约,总投资21.3亿。同时,依托环新集团与一汽丰田的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排名第238位的丰田通商株式会社,使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进入世界级企业的视野。

与2004年相比,2007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6亿元,增长128.63%;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150.16%;工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59.26%;实际利用外资4762.55万美元,增长115.31%47.5%;实际利用境内市外资金25亿元,增长169.69%;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142.31%;财政收入3.64亿元,增长102.22%。截至2007年底,市开发区共入驻项目380个,其中外资项目106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达8.7亿美元,累计签约利用外资4.32亿美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3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4亿元,累计出口总额达到4.39亿美元,累计税收总额34.57亿元。

二、主要成效

(一)基本建成省级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基地

安庆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省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正申报部级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区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中国一汽、东风、广州丰田、广州本田、长安、金杯、武汉神龙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并成为上汽、昌河、南汽、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江铃等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地。其中,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ATG)是全球最大活塞环生产基地,年产活塞环2亿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ATGL)是亚洲最大缸套生产企业,年产缸套1000万只,产品为丰田等企业配套并出口日本。安庆雅德活塞有限公司(AAT)主要生产内燃机及压缩机活塞,产品出口日本。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ATP)主要生产经营粉末冶金气门座圈和内燃机配件制品,人均产值、利润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近20亿元,跻身全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列。

(二)基本形成了具备国内一定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2007年,开发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0余家,总资产20亿元,职工总数近万人,实现工业产值11.6亿元。其中安庆船用柴油机厂是国内最大中速柴油机生产商之一,年产日本大发技术6000~8000马力船用柴油机400台,2*0年将达到年产1000台,为上海沪东船厂、广州黄埔船厂等国内主要船舶企业提供设备,并出口日本、韩国。合力车桥厂的叉车转向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一流、规模最大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商,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达75%,远销美国、德国;中日合资长谷川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船舶燃油供应单元生产商,产品出口日本。公司目前重点研发船舶设备、数控机床等产品;同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管道维护、抢修产品制造商,产品广泛用于城市供水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民营科技创新企业,被列入部级火炬计划;安徽鸿庆精机有限公司拥有美国DYNA数控系统核心技术,其精密机床制造、车辆柔性生产线集成技术与国际水平同步。

(三)基本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商务物流经济

目前,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是非工业经济规模最大、特色最显著的开发区。以物流经济为主的光彩大市场,已经建设各类商铺5100余套,2007年开发区以物流和贸易为主的非工业经济经营收入达到130亿左右,这一状况在我省同类开发区中,是除合肥以外的一种独特的开发区经济结构。尤其是新城东区建设与开发,为市开发区现在和今后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它位于安庆市区东部,东面和南面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北接建设中的安庆至上海城际铁路和园区货运铁路支线,西面连接正在建设中的安庆政务新区和碧桂园居住区。从规划上看,新城东区重点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滨江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西部居住园区、柘山休闲园区、中心发展园区等6大园区。建成后不仅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高新产业的研发基地,也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港口、交通枢纽、物流中心,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

(四)基本搭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平台

高新产业园区占地4700亩,位于新城东区中北部,是安庆市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集中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资源,重点规划建设的IT硬件研发制造基地。开发区一、二期IT电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IT电子企业超过10家,产品涉及芯片制造、测试、封装及LED发光元器件、LCD显示器、GPS、车载电子产品等众多领域。高新产业园以IT硬件制造为主业,按照IT硬件制造企业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首期开发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吸纳相关的IT硬件制造企业以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的形式落户产业园,以此撬动开发区IT电子产业的闸门,并留足空间供今后进一步发展。高新产业园南瞰长江、东临柘山休闲园区,交通条件与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园同时配套生活居住、科技研发、商贸物流等相关设施,积极吸引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着力把高新产业园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IT硬件制造基地、高素质人才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通过整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以吸引带动一批IT和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企业茁壮成长,促进开发区IT电子产业链的快速形成,着力打造长江中下游IT电子产业高地。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从开发区现状看,利用外资总量偏小,对外开放总体水平偏低,区内顶天立地的巨人企业缺少

依据开发区发展理论,开发区可以划分为两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两类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一般都以区位理论、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生态理论、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等等为支撑。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建区十几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一些成效,但总量小,水平低,大企业少的状况仍然存在。到2007年底,全区共引入外资(国外、境外)企业67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98亿美元,外资企业累计出口总额为3.37亿美元;但外资企业比重不占优势,目前,全区外资企业仅占全区企业的19.3%,不到全部企业的五分之一,外资企业规模不大,在67家外资企业中仅有13家为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仅为19.4%。

(二)从产业聚集看,呈现出脆弱性,尚未形成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园区现有企业3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初显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精密电子四大主导产业。但这些企业大都是市内迁移的,主要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空间聚集的。由于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不是依托产业之间的关联而聚集发展,企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区内的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并不大,中小企业在某些产业环节上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的也少,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咨询服务相当缺乏。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开发区也与省内外甚至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有过合作与开发,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孵化功能和投资能力不完全具备,这些大学或科研机构并未很好地成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之重要的外溢来源。

(三)从经济规模看,总量和效益规模偏小,开发区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在全省的比较优势尚不明显

2007年市经济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市的5.8%和6.3%。占城区比重也仅有18.6%和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分别占全市和城区的10%和22%。初具规模的四个主导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纺织、化工医药分别占全省同行业比重为1.9%、2.5%、4.1%和11.4%。

从与全省各市开发区相比,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不明显,2007年,技工贸总收入,安庆市开发区位于合肥(603亿)、芜湖(644亿)之后居全省第三;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看,位于合肥(437)、芜湖(650)、铜陵(1*)、马鞍山(94)之后,居全省第5。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看,位于合肥(127亿)、芜湖(62亿)、蚌埠(32)之后居第四。

四、发展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给泛长三角地区也包括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安庆发展和安徽沿江城市群经济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开发区是安庆市重要经济功能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加快实现安庆追赶跨越、率先崛起的重要基础。作为泛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的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迎接经济辐射具有明显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安庆市提出要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千亿安庆”就是到“十一五”末期———2*0年,GDP达到1000亿;宜城板块要实现400亿元,“十一五”也是开发区实现乘势而上、借势发展的关键。力争到2*0年全区地区技工贸收入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

(二)发展定位

从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上说,经济技术开发区既有促进外商投资的功能,进口加工的功能,也有开发高新技术的功能。鉴于此,我们认为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是:今后五到十年,就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功能而言,主要作为以外部变量为动力的外生型城市新区,其功能侧重于创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吸收国内外资金为主、工业项目为主、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主,发展高新技术和聚集产业为主,确立工业立区的战略定位,重点做大做强已经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药主导产业和加快发展初显雏形的IT电子产业,快速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产业集群,带动安庆市经济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致力发展商务物流经济和三产服务业,积极做好规模、特色、效益三篇文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上要结合安庆实际,突出“五个作用”:

1、突出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从目前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支柱地位还有一定距离,通过5—10年的发展一定要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总量、工业总量、财政收入上确立全市支柱性地位。近年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不断加快,2007年技工贸收入比2004年增加了1.3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相对2004年增加了1.5倍,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了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支柱地位的基础优势。

2、突出开发区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安庆市作为消费型的工业城市,积几十年的发展,结构不优,高新技术产业少,加速调整安庆工业经济结构是目前安庆市工业主要任务之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作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规划。首先要突出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加工和船用柴油机制造及配套加工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二要集中发展以华茂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在供地、供热、供电、供气上,力求做到规模化、集约化,打造产业基地;三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现有的IT信息、电子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积极创建产业孵化器、研发中心和创业基地;四要优选发展化工医药产业,对技术新,附加值高、效益好、污染小、产品竞争力强的化工和药品加工项目要择优发展,对技术落后、污染治理成本大、产品竞争力弱、效益低的项目予以淘汰。市开发区要为通过结构调整提升安庆产业经济层次,成为全市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中的领头羊。

3、突出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的龙头作用。目前安庆共有12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创立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开发区,应该成为全市开发区龙头。但从近几年来发展看,由于县(市)区一批开发区迅速崛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地位逐步下降,从20*年上半年开发区统计31项指标中,有20项指标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要增强市开发区在全市开发区中的产业带动作用和经济龙头地位。积极推动大项目的增资扩产和顺利投产,发挥其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增强开发区经济整体推进的动力,以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为引导,指导和调控好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加快资源的盘整、聚合,大力引进支撑作用强的大项目,突出龙头作用。

4、突出开发区在宜城率先崛起中的核心作用。安庆城区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将安庆市城区与马芜铜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第一方阵”,为安庆市融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圈提供机遇。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宜城崛起的重要举措,为市开发区在区域经济中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积聚了能量。因此,要把开发区建成宜城经济发展的高速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要立足自身的产业和技术、资本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5、突出开发区在融入长三角中的引领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给长三角包括泛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长三角加快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加快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市开发区要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和其他开发区之先。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大解放和观念上的大更新。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产业转移机遇稍纵即逝,要抓住机遇,增强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强开放意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其次要做好承接转移的基础工作。承接产业转移,是推进安庆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主要载体之一,要积极创新承接模式,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发展思路上、产业规划上、环境上、政策上以及干部和人才上,作好充分准备,使开发区成为安庆融入长三角的示范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

五、发展措施建议

(一)积极对接长三角,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之后,苏、浙、沪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一是认真研究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与长三角发展规划相对接,多方位切入,要根据泛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安庆的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来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抓住关键环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效率优先促进承接产业转移。要推行项目审批制,承接转移项目经环境、能耗、用地等综合评审后,积极组建专业公司承办相关手续,公开成本,限定办结时间,提高项目落地审批效率。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降低综合配套成本。加快交通、能源、环保、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条件,尽早形成便捷、机动的交通网络,保障能源供应。当前尤其要重视排污和污染治理等环保设施的配套完善,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四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和促进产业转移。政策要具体、细化,更要有可操作性,市直各职能部门都要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自觉带头执行政策,支持开发区发展,要让投资者感受得到市开发区政策优惠明显真实、政令畅通落实到位。

(二)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努力突破金融瓶颈

安庆市既非东部地区、又非西部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财政基础薄弱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当前“银根紧缩”的宏观形势,破解资金难题是加快安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开发区要积极探索。一要加强开发区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风险,强化运作大规模资金的能力,保障开发区建设资金需求。二要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能够与资本市场和商业金融机构有效对接的机制,强化经营理念,整合开发区已经形成的共公资产,通过组建资产投资公司、企业金融担保公司等方式,为开发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为开发区拓展融资渠道,为区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四要完善金融服务形式,要整合开发区商业金融资源,充分利用市级商业银行的投资能力,创办金融超市等新型金融服务形式,建立银企对接经常化机制,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五要引导优势企业积极上市,积极创造条件为区内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还要注重引导民间投资,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不断扩大民营经济,要为扩大利用境外资金搭建有益的平台,努力克服金融瓶颈的制约。

(三)积极整合开发区资源,促进统筹协调互动发展

在安庆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开发园区,要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积极做好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整合文章。一要强调错位发展。根据各园区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力避产业布局和项目的简单雷同,按照产业结构错位发展原则,加强规划修编、整合资源要素、优化项目质量,努力形成特色。二要强调功能互补。要统筹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在城区从建设双百中心城市和工业新城的高度出发,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轴心,整合城区四区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资源,避免各行其是,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上,尤其是在排污及污染治理上,力求做到城区配套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三要强调招商互动。在全市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配套项目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资源,搭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招商平台,招商资源共享,招商工作互动,适合市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项目主动推进,适合其它园区发展的项目主动搭桥,其它园区也要加强互动和协作,主动对接和推荐,加强全市开发区间的协作,对涉及多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层次选商选资

一方面,要切实把握好项目的入区关,把握好新项目的用地标准、科技标准、规模标准和产业标准,拓展招商领域,努力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对新引进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对企业的能耗要求、用水要求、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品竞争力、市场前景等有一个评估,要选择低能耗、低用水、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符合本园区产业规划或有利于延伸园区现有产业链的企业落户,不求企业一期投资规模大,但求企业精、有发展后劲,对符合园区导向的世界500强企业、世界或地区行业龙头企业要下决心持之以恒开展招商引资。服务业的选商选资,不是一般意义的服务业,而是为园区生产企业直接提供配套服务的服务业,即二产半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要注重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经济开发区产业水平。对已经落户园区的企业,要有目的地帮助进行市场调查,指导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嫁接改造等,提升企业技术、工艺、生产水平,提高产生效益和效能,不断推动园区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系列化制造,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五)用好政策挖掘潜力,努力缓解土地瓶颈制约

土地瓶颈制约已是全国范围内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长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一要继续用足用活政策,创造性地利用国家中部崛起、泛长三角地区宏观政策,最大限度地用好政策资源。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项目,积极申报,规范操作,争取支持。二要注重挖掘内部潜力。与发展较快一些开发区相比较,安庆市经济技术园区的土地利用的潜力相对还要大一些。一方面挖掘进区企业的土地潜力,如降低绿化面积,增加工业建筑用地;加固工业厂房基础,在现有厂房上加层,提高土地建筑容积率等。同时,对已经受让的土地,规定开工期限,在规定期限内未开工的土地采用回购的方式进行回收;对前期建设完成,准备后续建设的企业,应提高投资强度标准和企业应用技术、工艺标准,不符合新投资条件的要限期整改,无法达标的要采用回购的方式回收土地。这样,集中掌握部分土地,满足选资后落户企业的土地需要,缓解土地矛盾。

(六)切实建设软环境,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开发区的软实力配套,目前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通过了ISO14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济开发区和功能园区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和SA8000社会责任认证,要高度重视熟练技术工人和操作工人的培训,通过引导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建立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渠道,保证进区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劳动力需求。要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利益的补偿,保护被征地、被拆迁农民的利益,加强建成区的管理,做好治安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积极推进平安园区的建设。通过引导经济开发区营造和谐、安定、稳定的生产环境,创优服务软环境,提升工作水平,从而增强招商引资的新优势,促进各经济开发区的持续稳定发展。

上一篇:对外经济影响分析 下一篇:交通局工作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