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留白”和“补白”艺术

时间:2022-08-14 12:37:36

数学教学中的“留白”和“补白”艺术

摘要: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所以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的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留白;补白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59-02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绘画中的留白可以给人以更多的想象。常蕴含着“计白当黑”的技法和艺术效果使绘画作品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留白在音乐中的运用,便是休止。在音乐演奏时,时常会有片刻的休止或停顿,有张有弛,才能体现音乐的节奏。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所以我认为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的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我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摸索出了一些“留白”与“补白”的一些技巧,供大家商讨。

一、适时“留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时空

数学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满堂灌”或“走过场”,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少、体悟少,就不能较好地落实数学教学的思维发展目标。所以适时的在教学中“布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消化、去补充,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情境:展示我们平时常见的两种温度计。其中一只读数刻度在零上,另一只在零下,留足时间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两只温度计上的温度呢?此时课堂上就出现了“留白”。有的学生回答用零上或零下来表示,一只读数为零上10℃,另一只读数为零下5℃。此时继续追问:我们如何用符号或数学式子来表示两个读数?在学生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老师时,老师开始讲授正、负数的概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1.问题呈现后“留白”。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当老师提出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时,个别优秀的学生很快就举手,而大部分学生还在静静思考,有些教师为了不“冷场”就迫不及待地请优秀学生回答。我们知道无论这位学生回答得多么精彩,这位教师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权利。例如,已知ax+4=x的解为自然数,求整数a的值。解答此题,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什么是正整数?什么是负整数?以及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请一一举例说明。然后教师留白,引导学生探究题目的解答,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思考,得到了正确的答案:a的取值为0,获-1,-3。问题呈现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思考的深入一点,分析得清晰一点,理解得透彻一点,充满活力的课堂不排斥“静”,留一点空白给学生静心思考,这里的“等”,给了学生机会,给了学生希望。再比如,应用题的文字表述比较长,因此学生读题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些教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完全看懂题目时就给出了解题的方法,只顾完成教学预案,舍不得静静等待,使学生的思维难以萌发,甚至产生思维惰性。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少插嘴少提示多“布白”,因为此时你的“无言”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有言”。

2.在归纳总结时“留白”。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学生前教后忘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专心致志,课后做题却感到无从下手,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有效的内化,对那些抽象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深层次理解,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从而不能正确的解决“活”的问题。在归纳总结时“布白”,表面上是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这段“布白”过程中,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内容,并进行有效的整理、反思,或者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同伴的见解、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真正内化数学知识,以不全中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达到课虽结束,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的最佳境界。

3.小组合作前“留白”。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但不少教师课堂上热衷于开展形式化的合作活动,问题一出示就要求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片面追求课堂上的热闹,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应该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白”,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从而完善自己的认识方式,优化自己的数学思维,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4.评价留白――树立信心。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通常教师采用的都是即时性评价,比如在课堂上,一出示题目,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报出答案,当这个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的意图时,有的老师可能就立即给予表扬。这时往往有些学生会舍弃自己原有的思路而接受新思路,那么,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就不能很好的得到培养。所以我们可以不立即肯定与否定,对学生说:“XX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有没有和他想法有不同的?”合理地运用延迟性评价,从而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激烈争论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获得更多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留白是一种思想,并非一种方法,我们应该巧妙的运用。所以课堂留白不宜时间太长,不宜袖手旁观,不宜放任自流。

二、适当“补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路搭桥

“补白”同样是一门艺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补得适当,补得让学生接受,不是看见“白”就补,像庄稼一样不是种植的越密越好。所以我们要适当的“补白”。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学生新知识的习得、思维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固着点”,这个“固着点”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认知基础或学习方法。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适当“补白”,使固着点清晰起来,并具有较强的固定力,正如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学习的起点、思维发展的拐杖。

1.在教材内容跳跃处“补白”。有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跳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补白”,在知识跳跃处为学生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学习。

2.在学习方法短缺处“补白”。在教学中有些知识的学习方法或问题解决的思路比较独特,学生因缺少相关经验和方法会感到相对陌生,难以打开思路,不利于科学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3.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补白”。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令思维受阻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适当的“补白”,解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铺设“登山”的台阶,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使教学过程顺畅有效。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艺术地处理好教学中的“白”,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艺术上讲究留白,教学上需要留白,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应懂得一点生命的“留白”艺术呢?总能看到有的人为孩子、为房子、为票子、为车子、为位子……把自己的生活瓜分得支离破碎,把自己的内心充塞得满满当当,不仅身累,更是心累。我想还是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憩和修复吧。

上一篇:李白《静夜思》的翻译 下一篇: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