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的探索

时间:2022-07-12 09:42:07

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的探索

摘要:传统的培训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本文对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型农民转型;培训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K828.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58-02

广洋湖镇位于宝应县东首,与兴化、盐城交界,全镇3.6万多人口,辖有1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面积92平方公里。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70多家,已形成管件、法兰、印染机械、食品加工、汽车弹簧、钢圈等支柱产业。集中实施了大口径对焊管件、铜镍合金管件、不锈钢卷板导布辊、速冻蔬菜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自全市开展“五项行动”以来,我校积极实施“五项行动”计划。通过培训调研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涉及人员的层次不同,对培训也有不同的要求:其一,本镇范围内的近8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外出务工,留守适龄劳动力分为三类,一是既想照顾家庭又想赚钱的留守妇女,二是一直在家或本地从商或种养殖的人员,还有一种是村委干部或原在外地打工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回家创业的人员;其二,因农村人员家务琐事,农作时间不定,抽不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学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其三,企业因担心影响生产或员工接受培训后跳槽,对农民工进工厂的培训持谨慎态度。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劳动力希望获得实用技能,但因农业生产、家务琐事等无法挤出相对集中的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企业中大量本地和外地农民工,大部分没真正掌握技术或没签长期合同,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希望培训但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总之,传统的培训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村组和企业设立培训基地

在摸清农民工培训需求特点后,我们决定转变传统培训方式,将课堂由学校转移到企业和村组。利用村组和企业设立培训基地。我们首先在有条件的村组和企业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学校采取“送教下乡”、“送教进厂”、“校企合作”等措施,把培训班办到村和企业。并选择了荷仙集团、葛庄村、蒯家村、三联村等10多个单位作为镇级示范培训基地。学校指导各培训基地根据上级关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为确保培训工作有效推进,学校还挑选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热爱农民工培训工作的5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全力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科学设置培训计划和内容

农民工培训进工厂还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在课程设置、时间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都要根据企业和农民的需要进行设置。我校对农民工培训都针对不同的学员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见缝插针布点培训。专业设置上,针对学员实情开设不同专业,如农村基地授课内容主要以缝纫工、保洁工、维修电工、收银员等实用技能培训为主;而在企业基地授课内容主要以技能提升培训,重点开设钳工、焊工、冷藏工、车工等需求量大和工人学习意愿强的项目;在学校则开展计算机基础、安全知识、劳动合同法等知识培训。在教学安排上,针对企业的双休日和轮转班以及乡镇的农闲时间分别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农村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不高、专业训练少、创新能力不强、接受能力较差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创新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为主,语言传授为辅,通过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的方式开展培训教学,确保培训教学取得实效。

三、合理设置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对象和不同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通过长短班相结合、老师与学员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订单式”培训、“定向型”培训和委托培训方式等进行教学。

1.订单式培训。我校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由学校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并把培训后的农民直接输送到用工单位,培训中我们非常注重它的实用性。

2.定向培训。根据用工单位需求,充分利用用工单位现有资源,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培训的农民直接被用工单位吸纳。

3.仓储式培训。就是在农闲之余,企业暂没有需求,通过学校收集到的信息,全镇还可能要兴办的新型工种,需时不确定而进行的一种培训,这就要我们富有前瞻性,多跑政府、多跑企业,为农民进工厂奠定基础。

4.专业培训。根据工厂需要,对即将进厂的农民工请上级部门的专业人员或由学校联系送出去的培训,这种培训我们非常注重它的专业性。我校为他们举办短、长期培训,由镇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辅导,由乡镇、企业、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开展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等,是作为企业长期发展储蓄后备力量的一种培训。

以上的培训,我校非常注意:(1)时间的灵活性。兼顾农村生产实际而进行培训,农民很乐于接受这样的培训,我们严把有限的培训时间关。(2)时间的短暂性。此类培训力争时间短,效率高,实用性强,尽量不拖农民的时间,平时培训主要以技能为主。(3)时间的延续性。此类培训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和需要,将培训内容进行分段,分周期的培训,使农民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培训内容的延续性。

四、积极组织好服务工作、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农民培训不同于学校全日制教学,生源分散,往往两三个村的学员才能达到一个班的人数,需求差异也较大,组织工作琐碎繁杂。为了确保村民到课率,使培训工作扎实有效,镇劳动保障部门与学校、村委等多方紧密配合,村委提供办公室或村组企业基地作为教室,村民免费接受培训。确定上课地点后,培训老师和村干部逐户统计上课意愿,确定课堂开设的专业、课程进度,考虑农活的忙闲,每次上课前,还逐户通知,村民的到课率一般都能达到80%左右。示范基地在荷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开设了农民工培训课堂,公司实行轮班的工作制度,工人的休息时间不固定。为了按时完成授课,学校组织培训老师住进公司,利用学员的轮班休息时间上课。培训基地的老师这样说:“只要农民有需要,不给补贴我们照样会给他们提供服务;培训之余我们还主动做好课后服务,有时农民只上一节课或打一个电话就可以了解到他们需要的技能知识。”这些“送教下乡”、“送教进厂”、“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把农民工培训班办到村和企业,仅我镇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就在全镇布点涉及10多个自然村和企业,不但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更关键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农民进工厂培训初见成效

1.培训总量大幅增长。目前已具备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4358人,比2007年以前的所有培训增长了82.6%。

2.短期技能培训总量大幅提升。在培训政策和工作机制的推动下,2012年培训总量比去年增加了136人,增长23.5%。特别是农民进工厂的培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比2007年增长了156%。

3.农村人均纯收入随着劳动力转移明显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性收入也相应增加。与2007年同期人均收入6899元相比,农村人均收入已达12137元,增长了75.9%。

4.务工工种有所改变。经过培训后,我镇外出农民工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带来收入的大幅增长。据了解,培训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平均月收入比在家务农的农民高出400~1000元左右,比未受训的务工农民高出400多元。自2007年以来,我镇共有5000多名有过培训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更可喜的是,我镇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走出国门,主要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江苏荷仙集团工作的金秀说:“非常感谢学校帮助我们培训,还牵线搭桥,到离家比较近的企业工作,平时不想回家还可以住宿舍,每月按时发工资,直接把钱打入工资卡里,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这里的工作条件很好,通过学校的不定期培训,厂里的工种一般我都能做!”

通过学校培训、就业服务这个平台,我们将竭力帮助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本镇农民进工厂的培训步伐,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本镇农民进工厂的加油站、助力器。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留白”和“补白”艺术 下一篇:善待“学困生”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