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涵式发展的逻辑起点

时间:2022-08-13 10:58:19

高职内涵式发展的逻辑起点

摘要: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高职教育外延式发展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赋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是我国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高职教育;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01-04

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开放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环境赋予高职教育新的发展思路。我国高职教育只有把握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抢抓新时机,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内涵发展。

一、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背景

从现实实践中,我们看到,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有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种。外延式发展路径指高职教育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为目标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指高职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效益增加为目标,以特色打造为标志,以品牌建立为使命的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成为经济发展主题的今天,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显然,以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张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外延式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面临着发展路径的重新选择。

从政策导向来看,作为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思路,打造精品,铸造特色,走品质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道路。因此,作为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的高职教育,也要变革过去注重办学条件与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选择以提升品质、发展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人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型产业的崛起及蓬勃发展,这种依靠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为基础而获得教育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发展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已经很难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了。高职院校面临这种咄咄逼人而又催人奋进的发展形势,开始对学校航程的航向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迈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走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追求人的发展为本质,以提升品质、发展特色、提高效益为结构模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共识。

无论是从政策导向还是从实践出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职教育外延式发展很难服务和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内涵式发展成为高职教育的现实选择。

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起点

(一)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起点

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搞清楚这一特殊性,高职教育才能找准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起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1.行业发展特殊性分析。高职教育面向不同的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必须弄清楚所依托行业的特点、特色、特征,了解行业过去和现在的变迁历程,为其未来发展走势和发展深度把脉;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的哪些方面适应了所依托行业企业目前发展的需求,哪些方面滞后于行业企业目前发展的需求,根据这种状况作出积极调整;高职院校还要认真分析行业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体系和需求、未来的人才结构体系和需求,分析在这样的结构体系中高职院校所提供的人才所占的比例和结构。

2.目标培养特殊性分析。高职教育还要进行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分析,根据市场目前和未来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结构和质量;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高职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是怎样的?行业发展向高职院校所提出的人才规格是怎样的?对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结构的满意度高不高?如果满意度高,高的原因有哪些?如果满意度低,低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借鉴,学到什么样的经验?我们应根据分析数据进行实践考察、验证,及时望到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所使用的新技术,就像一艘船在大海里航行一样,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验及时调整我们航向与航线。

3.教师成长特殊性分析。高职教育所需的教师与一般高校所需的教师有着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教育的“高”规格和“职”业性进行选拔、扶持,促其成长、成熟。建立高职教师成长、成熟的正确路径,尊重高职教师的人性、人格,合理配置高职教师的培训资源,搭建立体化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对话平台,实现专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互补和互换。

4.专业结构特殊性分析。现行专业设置结构中哪些专业失去了行业支撑,属于老化、萎缩专业?哪些专业失去了活力和特色?还需要增设哪些新专业?通过分析,我们砍掉老化和萎缩的专业,激活半死不活的专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的专业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和市场化要求,高职教育要对现行专业结构进行系统化分析、修补和调整,以适应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面对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需要增设哪些新兴专业,要打造什么样的特色专业?复杂的专业结构体系应该以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契合?怎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怎样达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职业发展服务的目标?

(二)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目标

只有明确目标发展才有方向。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应以提升质量、发展特色和增强效益为抓手,以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工程,精心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高职教育品牌既能体现出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长期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也是教育品质、教育特色和办学效益的表征。在这个品牌体系中,我们必须确定哪些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品牌,核心品牌和特色品牌,从打造核心品牌和特色品牌入手,分门别类的进行品牌工程建设。要等一个品牌成熟了,推向社会了,被社会接受了,学校再去打造另一个品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和后为之别,千万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高职院校要注重成熟的核心品牌、特色品牌联动和辐射其他品牌的效应,从而实现学校品牌共同成长、发展。

三、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发展特色和提高效益搭建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结构框架,开辟了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一)稳定规模、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1]。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体现的就是科学发展和稳定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具有一定的规模是其质量提升、特色打造和效益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是其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并不是说高职院校的规模越大越好,其发展规模既受其历史发展的影响,又受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力量和行业背景的影响,可以说,高职院校的适度规模是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契合点。高职院校只有找到了自身发展与财贸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基点,并围绕这一基点,建立起与市场共鸣的桥梁,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高职院校的适度规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总数要达到适度规模;另一个是院系和专业要达到适度规模。我们仅以财贸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为例。通过考察5所国家示范性财贸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总数状况,我们发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2个专业,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62个专业,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24个专业,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3个专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3个专业。除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大类基本相同,专业个数大约在23个左右。从5所财贸高职示范院校目前的在校人数来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7300余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全日制在校生5105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除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其他几所财贸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规模维持在4000-7000人范围内。在目前全国大学适学人数逐年下降的背景下,在受内外资源约束的条件下,稳定高职院校的适度规模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问题。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招生策略稳定办学规模,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品牌专业来稳定办学规模。因此,高职院校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稳定办学规模,以适度规模、最优结构和最高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二)优化结构、实现协调发展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优化结构是其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的结构优化不仅包括其内部结构优化,比如:学生结构、教师结构、专业结构、管理结构、学生与教师比例结构、教师与管理人员比例结构、教师职称比例结构等协调发展,而且包括学校内部总体结构与外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协调发展。学校结构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只有当学校自身的布局结构达到最优,才能保证结构内部的每一环节高效运行、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学校内部结构与动态变化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协调发展。

我们仅以5所财贸高职国家示范校的师生比例结构来反观高职院校最佳师生比例结构。教育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提出,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全国高校教师总量基本保持现有规模或稳中略增;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国高等学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4∶1左右[2]。对于财贸高职院校来说,其师生比例结构并没有严格的相关规定,在现实中各个高职院校也确实存在不同的师生比例。比如,浙江金融学院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约为1:14;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约为1:14;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约为1:12;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约为1:13;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约为1:13。5所财贸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所要求的生师比。一所学校要达到最优的师生比例结构,那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结构不断调整的结果,而且是学校内部结构不断适应学校外部结构的结果。

总之,财贸高职院校要达到最优结构,要以需求为本,把内部结构的调整与提升与外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与发展相适应,实行开放式办学和开放式经营,在这种开放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与借鉴,达到发展的最优结构,从而实现学校自身、学校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提升质量、注重品质发展

提升质量,注重品质发展,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品格。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实施精益质量运营的管理方式,以质量立校、以质量取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应该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寻找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将学校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以适应和引领行业发展。

提升师资队伍层次。高职院校应该站在人才强校的视野,把师资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学校在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高层次师资、特色师资和品牌师资;把现有师资的培养和未来师资的培养链接起来,以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需要,为高职教育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后盾。

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度发展。高职院校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人的认知成长规律,把产业链、岗位链和人的成长链联接起来,加强区域经济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按照市场要求设置专业,提升自主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推动高职教育与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四)打造特色、注重个性发展

打造办学理念特色是先导。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3]。高职院校首先要确立自身办学的独特理念,根据这一理念进行设计发展思路,根据思路拓展自身的出路。要想路越走越宽,必须按照正确的办学理念确立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打造专业特色是基石。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品牌和灵魂[4],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发展是其发展的基石。专业只有是有特色的,别人无法替代和超越的,它才可以在社会上立住脚、站得牢,日后才会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是核心。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精干、特色、优良成为行业人才选择的方针,“做大面包”的人才培养思路不合时宜。“做精、做优、做特面包”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抉择。一个有特色的人才是一所高职院校最给力的名片和标签,毕业生走到哪里,宣传就做到哪里,学校特色就会飞到哪里。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名牌就会发挥蝴蝶效应,提高整个院校的声誉。

打造师资队伍特色是关键。办特色型的高职教育必须要有特色型师资队伍。他们不但表现出学校特色的风采风貌,而且体现出行业专家的气度风范,能真正做到是专业能手和行业专家。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是标志。成熟、稳定的办学特色最终会以精神文化的方式积淀下来,渗透进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信仰和行动之中,成为他们教学、学习和管理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职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发展,根据已形成的个性化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进行系统建设和提升。

打造经营管理特色是保障。高职教育品牌必须有相配套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理性目标。高职院校管理层要有新视野、新理论,指导和管理内涵式发展这一新实践。从学校、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的视角,用心灵、用智慧、用策略去经营管理学校,提高自身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五)提高效益、实现共赢发展

没有效益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失败的,注定要走向灭亡。因为,“高等职业学校另一个特性是经济性。它是职业教育的普遍和基本特征,也是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职业院校办学和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发展?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遵循终身教育的价值理念,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等组织为实现共同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展开多元合作。职业教育的多元合作组织是一个自主运行、自主建构和自主治理的组织形态,以终身教育为框架,以法律和规范为保障,以职业教育组织间的沟通对话为基石,建立起职业教育管理组织、职业教育学习群体、职业教育组织三者之间的互动、同构、合作的关系,从而在利益与责任,供给与需求的四轮驱动下自我运行。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掌舵者,要积极捕捉职业教育组织合作的契机,以组织合作中信任缺失为切入点,以组织合作中的利益为落脚点,寻求共同利益点,唤起和唤醒高等职业教育组织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和培养信任――合作的氛围,为社会合作共治的实现鸣锣开道。

我们可以使用海格森的“包容性网络”来描述职业教育多元合作组织的运行。这种“包容性网络”属于“一个圆形的而不是等级的结构。这个网络从中心开始向外建立,它的结构机制就好像是蜘蛛织网一样,它们不仅编织相互联系的新线路,而且加固原有的线路。网络的中心与相互交织,某一点的行为就会波及到整个结构,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无边无际的网络,各种力量和事件形成了一个互为条件的无休止的不可分的网络”[6]。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合作应该类似于这个“包容性网络”的运行,合作的双方基于一致的价值认同而相互支持,相互关照,通过一致的利益分享和责任担当,一同运行合作组织,从而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2):13-25.

[2] 刘永林.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专任教师结构不断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03-105.

[3] 周建松.坚持类型特色引领高等职业发展[N].光明日报,2012-02-25(10).

[4] 范 唯.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品牌和灵魂[N].中国青年报,2012-02-27(11).

[5] 范 唯.发掘高等职业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11).

[6] [美]李・鲍曼,特伦斯・迪尔.组织重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2.

上一篇:谈交换机安全防范技术应用 下一篇:种子流通企业资源要素对渠道权力的影响